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杜甫三次流浪期間寫了哪些詩?

杜甫三次流浪期間寫了哪些詩?

《吳越之旅》:主要代表作有《莊之旅》、《遊龍門奉先寺》、《送徐八件》等。杜甫真正的背井離鄉是從二十歲開始的,那是唐玄宗十九年。正是在這壹年,杜甫開始了為期四年的吳越之旅。杜甫選擇吳越進行真正的漫遊,主要有兩個原因。壹方面,由於人事原因,杜甫的叔叔杜登在浙江武康(今浙江德清西)做過縣令。他的舅舅在江蘇常熟做主簿,舅媽在那裏壹直呆到安史之亂以後。從這裏不難看出,杜甫的親戚在江南有壹定的關系。有了親人的照顧,妳會省去很多麻煩,在旅途中得到壹些幫助。另壹方面,江南是六朝故裏。六朝時期,許多著名的作家和詩人居住在這裏,他們的主要作品也是在這裏創作的。杜甫在童年時代就熟讀陶淵明、謝靈運、鮑照、謝茂、銀坑、何遜、庾信等詩人的詩詞,對這片孕育出謝茂、銀坑等詩人的土地充滿了無限的向往。如果能在江南,詩人謝爾、銀赫和魚寶歌唱的地方,那將是多麽令人興奮啊。在作品中,他們提到了江南美麗的山水和各種動人的故事在呼喚著他。杜甫從洛陽出發,走水路,順著大運河,過淮陰、揚州,過長江,到達江南。在江南,杜甫向姑蘇臺進貢。據傳說,吳王闔閭花了五年時間才建成姑蘇臺。姑蘇臺主要是為了娛樂而建造的。後來的吳王夫差,頹廢放蕩。為了寵愛石,他在姑蘇臺修建春宵宮,後來又在這裏挖天池,天天和玩耍,在天池劃船;還修建了海陵亭和關瓦宮,宮殿用珍珠玉石裝飾,極盡奢華奢侈。後來越王攻打吳國的時候,金碧輝煌的姑蘇臺被壹把火燒光了。當杜甫登上姑蘇臺時,昔日的宏大姑蘇臺早已蕩然無存,只剩下壹堵冰冷的墻。從遠處看,詩人站在這座海濱城市的高臺上,看到的只有茫茫大海。這壹刻,詩人居然有了浮在海上遠眺,渡東助桑的沖動。後來詩人在壹首名為《強者之旅》的詩中描述了這段漫遊經歷:他遊歷了吳越。當他來到蘇州姑蘇臺的時候,他已經準備好了向東航行,去拜訪遙遠的扶桑(日本),但是他最後沒有這樣做,後來表示後悔。杜甫拜謁姑蘇臺後,來到埋葬吳王闔閭和傳說中的神劍的虎丘。虎丘是春秋時期吳王夫差埋葬其父闔閭的地方。關於虎丘的名字還有壹個故事。據說吳王夫差是個孝子。父親何呂去世時,特意找來父親最喜歡的“朱弁”、“魚腸”等寶劍,埋在壹個水池邊。茯茶的孝心感動了上天。陵墓修好三天後,壹只白虎出現在了何呂的墳前。這只白虎死後變成了石頭,這就是“虎丘”名字的由來。杜甫看到了當年埋葬名劍的劍池,也看到了它背上躺著的石頭。它就像壹個忠誠的衛兵守衛著埋藏在這裏的寶藏。吳太伯也有壹座寺廟。吳太伯的謙虛壹直為人們所欽佩。吳太伯是吳國的開國君主。他原是西周始祖顧的長子。在長子繼承制的古代,他應該是周國未來的君主。但他的父親認為弟弟的歷法賢明,所以想打破皇位必須傳給長子的制度,把皇位傳給歷法。當泰伯知道他父親的想法後,他和他的二哥鐘勇來到了南方,他後來成為了吳國的祖先。周國的王位最後傳給了李稷,後來又傳給了周文王。當他到達周武王時,周消滅了商朝,統壹了天下。吳太伯的退位對周朝的崛起影響很大,他的謙讓往事讓杜甫潸然淚下。此刻,吳太伯神廟靜靜地倒映在池塘中,寧靜而莊嚴。拜吳王闔閭墓;去了虎丘,虎丘有蘇州特色,埋著吳王闔閭,傳說中的神劍。逛的寺廟,看著荒蕪的古跡,看著這片有著太多浪漫傳說、故事和歷史的土地,看著這片由何履、傅槎經營的土地,看著這片被石木屐踐踏的土地,杜甫的思緒和思緒充滿了無限的遺憾。杜甫除了遊覽上述古跡外,還去了風景迷人的古常州園。他去的時候,正好趕上荷花盛開,看著婀娜多姿的荷花盛開,站在清澈的水面上,微風吹過,荷香撲鼻,讓人心曠神怡,仿佛吹散了心中的惆悵。古往今來,誰是誰非?多少東西,或化為塵土,或化為灰燼。關於吳越的故事太多了。越王勾踐把匕首藏在魚肚子裏刺殺吳王的俠客故意穿得破破爛爛,抱著官印當眾羞辱前妻的故事,都可以在這個地方找到。在紹興城的東南角,三十多裏外,杜甫看到了壹條清澈的小溪,這就是舉世聞名的若葉河。據說當年美麗的姑娘石就在這裏洗毛線。小溪兩岸,壹群頭戴草帽,身穿白衣的女人,蹲在小溪邊,手裏拿著薄如蟬翼,白如無物的沙子,在水面上上下擺動。她們是洗毛線的女孩。在新昌縣城東,杜甫還看到了李白在《夢裏登天目山》壹詩中熱情贊美的天目山。多山、多變、高聳的天目山,讓杜甫深深沈醉,流連忘返。壹路上,杜甫忙得不可開交,也顧不上欣賞遊覽。詩人晚年想起吳越山水,仍情有獨鐘。值得壹提的是,杜甫在這次漫遊中還遊覽了江寧(今江蘇南京)。他參觀了秦淮河以北的瓦罐寺,在那裏他看到了東晉大畫家顧愷之畫的壁畫。傳說顧愷之在墻上畫了壹幅拓片像,壹時照亮了整個寺廟,吸引了全城的人來看畫。數百年過去了,曾經顯赫壹時的士紳都已煙消雲散,但這幅顧愷之的壁畫並沒有失去光彩,它仍然吸引著世界各地的遊客前來觀賞。杜甫如饑似渴地欣賞這幅畫。也許這是杜甫看過的古代名畫中印象最深的壹幅了。在《送徐八世壹至江寧省》壹詩中,他寫下了當年自己對這幅畫留下的深刻印象。詩是這樣寫的:虎頭(顧愷之)金黍影,殿中難忘!趙奇之旅:代表作有《望嶽》、《登兗州樓》、《房兵曹虎馬》、《畫鷹》等。齊國和趙相當於現在的山東東北部和河北南部。在美麗的春天,他來到邯鄲,在戰國時期王召建造的平臺上放聲歌唱。寒冷的冬天,他來到了青州(今山東宜都)。在這裏,他認識了後來做了國子監的蘇羽(蘇遠明飾)。蘇雨的父母在她小時候就去世了,她的生活非常艱辛。他在泰山讀書,非常專心勤奮。當時,粟裕生活在山東。兩個努力學習的人壹見面,很快就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他們壹起去觀光和打獵。在春秋戰國時期齊景公打獵的清秋,他們騎著馬,手持弓箭,在雲岡上追逐野獸...杜甫來到兗州,看望父親。這時,他的父親杜憲在兗州當司馬。兗州司馬在地方官中是中等官階,父親的俸祿足以應付日常開銷。在這段時間裏,杜甫沒有生活負擔。他無憂無慮,豪情萬丈。兗州,位於齊魯大地,是儒家思想的發源地,有著悠久的文化傳統。杜甫來到與兗州相鄰的鄒縣,登上沂山,目睹秦始皇在沂山留下的石碑。據說嶧山上的石碑是秦始皇東征時從儒生那裏收集來的。秦始皇經過與兗州相鄰的鄒縣,登上了鄒毅。他壹爬上山,就想起了自己稱霸天下的豐功偉績,於是把當地所有的儒生都召集起來,讓他們寫下贊歌,刻在石碑上。如今,秦始皇早已不在,只留下石碑上模糊的字跡。杜甫還來到孔子的故鄉曲阜,參觀了漢代魯公和王建建造的靈光殿。登上兗州樓,遼闊的原野壹望無際,與兗州相連的渤海、戴宗、青州、徐州,秦始皇的石碑,當年雄偉的廬陵光殿的殘存遺跡,都展現在詩人的眼前。杜甫這次登上兗州樓,作出了杜甫詩集裏最早的律詩:東郡近庭,南樓初起。雲海相連,葉萍入清徐;有秦孤碑,有魯荒城宮。從來沒有這麽古老過,看著就別扭。兗州北面不遠處就是著名的泰山。泰山是五嶽之壹。雖然沒有恒山高,但也沒有恒山美,沒有嵩山雄偉,沒有華山險峻。但泰山是歷史上最早最有名的,被稱為五嶽之首。對代宗的尊重。早在戰國時期,齊魯的儒生就開始爬這座山。他們爬到山頂,腳下是層層雲彩;站在雲端,仿佛置身天地。從那時起,在他們的心目中,泰山是五嶽中最高的山。泰山林木蔥郁,海拔高,近在咫尺,堪比蒼穹。在古代,許多祭祀活動都在泰山上舉行。歷史上,秦始皇和漢武帝曾在此封廟立碑。杜甫到了兗州,也爬了泰山。站在泰山之巔,他正感受著孔子“登東山而小,待泰山而小於天下”的宏大壯麗的心境。經過幾年的旅行,杜甫的詩有了進步。南方的山水提高了他的審美,北方山野的狩獵開闊了杜甫的胸懷。他的才華就像壹座隨時可能噴發的火山,壹發不可收拾。遊泰山時,他的才華化為文字,寫下了體現泰山雄偉之勢的名句《望嶽》:多雄偉的聖泰山啊!?走出齊魯,依然可見綠色的山峰。神奇的自然匯聚成千上萬的美麗,南方的山脈北方的清晨和黃昏之間的分離。彩雲lave?我的胸懷灑脫,鳥兒在我緊張的眼前飛來飛去..設法登上山頂:它使我們腳下的所有山峰都相形見絀。在泰山的頂峰,杜甫領略了泰山的壯麗。同時,細心的杜甫已經隱約註意到了開元盛世下隱藏的唐朝危機。他註意到泰山周圍的田野已經荒蕪了。近年來,唐玄宗熱衷於打仗,朝廷不斷在邊境地區發動戰爭。許多男性勞動力被招募到邊境地區,農村缺少男性勞動力,農田荒蕪,壹片荒涼。這個印象留在了他的腦海裏。年少氣盛,對當時的整個社會沒有深入思考。齊趙時期,除了讓杜甫刻骨銘心的蘇元明,還與唐朝歷史上著名的邊塞詩人高適交了朋友。高適是壹位有成就的詩人。童年時隨父在嶺南壹帶過著漂泊的生活,居無定所。父親去世後,他輾轉於梁宋之間。他的家庭在衰落,所以他不得不種田謀生。有時候遇到災難,收成不好,只好乞討為生。雖然生活艱辛,但高適有自己的理想。他非常努力地學習和練習武術,希望有壹天能有所作為。在以後的日子裏,高師壹直在為自己的理想而奮鬥。他走遍天下,去邊疆,進京趕考,結交朋友。杜甫在文水上見高適時,他並不是秀才,生活極其艱難。他經常需要木柴和捕魚來維持生計。但高適並沒有因為仕途的失意而消沈。相反,他表現出詩人與生俱來的英雄主義和自由。他們相遇時,杜甫還是壹個不必為生計發愁的少年,而高適卻壹貧如洗。他們彼此共情的心理體驗太少,這並不妨礙他們壹起旅行。他們壹起在文水旅遊,壹起吟詩。杜甫沒想到的是,高適成了意想不到的高僧。杜甫漂泊西南,不得不靠老友照顧。在杜甫晚年寫於成都草堂的《祭奠高昌時》壹詩中,他體會到了當年他們相遇的經歷。在此期間,杜甫也與壹些隱士和僧人有過交往。他們不與世爭、無欲無求的人生哲學,讓他沖動、傲慢、孤傲的心靈有所收斂,早年苦學形成的教養和學識,也讓他很快融入這些隱士和僧侶的世界,成為彼此的好朋友。開元二十八年,在父小郡遇許主簿。經過壹番交流,他們後來交了朋友去濟寧玩。這壹時期,杜甫還留下了《房兵曹駙馬》和《畫鷹》兩首充滿英雄氣概和陽剛之氣的詩篇。杜甫壹生特別喜歡馬和鷹,他把它們比作戰鬥的生命和崇高的品質。這兩首詩充分體現了杜甫在那個時期崇高的復仇精神和英雄氣概。梁宋之旅:代表作有《尋範與李十絕》。李白、杜甫遊歷梁宋,另壹位著名詩人高適也加入其中。杜甫曾在文水與高適相遇,如今久別重逢,十分高興。此時的高適,早就以邊塞詩《葛炎行》聞名詩壇。李白早就出名了。三人中,只有杜甫最年輕。李白和高適雖然才華橫溢,但和比他們年輕很多的杜甫交往還是很開心的。走在壹起的三個人也是才華橫溢,同樣才華未遇,名氣不明顯。壹路上,他們有太多的* * *話題,互相訴說自己想要什麽,喝酒唱歌。他們去了著名的梁園,爬了漢高祖劉邦藏身的邙山和碭山。在傍晚的寒風中,他們還登上了松州以北的單身父親站。當時的松州是壹座繁華的城市,充滿了俠義的氣息。松州人口密集,街道寬闊,高樓林立,四面八方都有遊客。當地人很好客,很正直,他們痛恨邪惡。當他們看到崎嶇的道路時,他們拔出劍來互相幫助。他們有明顯的怨恨。為了報仇,他們可以在鬧市殺人,為了報恩,他們可以赴湯蹈火,傾其所有。這種俠義的氛圍讓三位詩人激情澎湃,激動不已。天寶四年(公元745年),三位詩人離開這裏。高適南遊,李白、杜甫北遊周琦(入山東濟南)。李白去了子洲紫晶宮。杜甫拜訪了北海知府李詠,李詠壹直想認識他。李詠出生於壹個文人家庭,父親是《文選》註疏家李善。由於家庭教育和熏陶,他在寫作和書法方面享有盛譽,尤其擅長寫墓誌銘和碑文。李詠比杜甫大三十四歲,但豪放不拘,喜歡結交文士和詩人。李詠早年曾在洛陽聽說過杜甫的風采。當時他有意和杜甫交朋友,願意和他談詩。現在,李詠在周琦,這兩個早年因對方而出名的人終於見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