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詩整體成就不如唐詩,但有自己的特色。相比之下,唐詩以情感為主,開朗健康,以環境取勝;宋詩以理為本,深邃曲折,以意取勝。蘇軾是宋代文學藝術創作成就最全面的作家。他的詩歌抒情自由,發展了宋代的議論化、散文化傾向。
明代以後,以李夢陽、何敬明為首的“前七子”和以李攀龍、王士禛為首的“後七子”相繼發起復古運動,主張“文學必在秦漢,詩歌必盛於唐代”,卻壹味尊古、盲目模仿,為有識之士所詬病。
清中葉以後,考據之風甚盛,影響詩壇,出現了遠離實際、重視形式、以學為詩的風格。只有鄭燮反映民情的作品、袁枚直抒性情的作品和黃景仁獨抒胸臆的作品比較有特色。
道光鹹豐年間,內憂外患日益嚴重。龔自珍以詩歌為武器,揭露社會黑暗,表達報國之誌。他成為現代詩歌史上第壹位偉大的詩人,贏得了“三百年壹流”的美譽。
擴展數據:
詩歌是最古老、最文藝的文體,來源於古代的勞動號子(後發展為民歌)和祭祀頌詞。詩過去是詩和歌的總稱,結合了樂舞的詩叫詩。
中國的詩歌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遺產,如詩經、楚辭、漢樂府和無數詩人的作品。歐洲詩歌起源於古希臘的荷馬和莎孚,古羅馬的維吉爾和賀拉斯。
詩歌是歌詞,在實際演出中,它總是與音樂和舞蹈壹起演唱。後來詩、歌、樂、舞獨立發展,成為獨立的成年人。以入樂與否區分歌與詩。入樂是歌,不入樂是詩。
詩歌是壹種語言藝術,是從歌曲中分化出來的,而歌曲是壹種歷史悠久的音樂文學。《詩經》是用音樂來唱的。嚴格來說是壹首歌。正因為如此,《詩經》被學者們稱為中國音樂文學成熟的標誌。
百度百科-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