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與樂譜相關的典故

與樂譜相關的典故

1985年,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Anne Draffkorn Kilmer發表了壹篇文章,證明最早的符號是在楔形文字板上發現的。

在希臘羅馬時期,有簡單的符號大致代表音級,很多詩歌都有節奏標記,如抑揚格和抑揚格。

在中世紀,音樂記譜法逐漸從早期的氣動記譜法發展到現代的五線譜記譜法。樂譜從單聲部逐漸增加到多聲部譜,開始有了不同的節奏標記。

從巴洛克音樂開始,樂譜出版事業蓬勃發展,極大地促進了音樂的傳播,並因為樂隊的發展和各種新穎樂器、技法的出現而增添了更多的符號。作曲家會仔細標註音量、速度、音色的變化。

隨著爵士樂和流行音樂的發展,許多樂譜都標有旋律、和弦標記和吉他指法。但是很多音樂都是直接演奏或者錄音,樂譜只是壹個大概的框架,不壹定每個細節都記錄的很詳細。中國流傳最早的樂譜是南北朝時期的古鋼琴譜《碣石調幽蘭》。早期的樂譜是書面樂譜,用文字詳細描述指法。後來,為了簡化記錄方法,唐末出現了減法譜來記錄指法動作、弦序、徽位。敦煌莫高窟收藏了許多唐宋以來的樂譜,其中包括許多琵琶樂譜。宋代道士姜白石的歌中出現了錄音高的民間字譜,證明了宋詞在當時是可以傳唱的。明、清兩代的戲曲,包括昆曲、京劇、粵劇和當時的許多器樂,都使用宮池記譜法。潮州音樂有自己獨特的24分。

民國時期,受西方和日本的影響,中國的校歌開始使用記譜法和五線譜。時至今日,無論是傳統音樂還是流行音樂,都是以簡譜和五線譜為主,但古琴的減號譜和戲曲的宮池譜仍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