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八七會議的詩歌

八七會議的詩歌

《別了,我親愛的中國》的背景調查

再會,《我親愛的中國》的作者是誰?

《別了,我心愛的中國》的背景資料是鄭振鐸(1898.12.19-1958.6438+00.18),筆名是迪(CT)和郭元欣。祖籍福建省昌樂縣,出生於浙江省永嘉縣。1917進入北京鐵路管理學校。五四運動爆發後,他與瞿秋白、耿濟之、許地山等人創辦《新社會》雜誌,正式開始從事社會活動和文學活動。

1921年,茅盾、葉聖陶等人* * *發起成立了文學研究會,並主編了文學研究會的官方刊物《文學訓訓》。1921進入上海商務印書館編譯所,負責編輯文獻研究叢書。1922年,中國最早的兒童刊物《兒童世界》創刊。次年起任《小說月報》主編。

1927年,為躲避國民黨政府的壓迫,他出國遊歷西歐。1929回國,在清華、燕京等高校任教,主編《文學》月刊,主編《世界圖書館》,參與中國新文學部編輯工作,撰寫《中國文學史》和短篇小說。

抗日戰爭期間,他寫了許多憤怒揭露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罪行、號召全國人民團結抗日的詩歌、散文和小說。他還編纂了《中國版畫史目錄》。抗戰勝利後創辦《民主周刊》,激勵全國人民爭取民主和平,刊物很快被國民黨查封。

1949年初,他響應黨的號召,秘密從上海繞過香港到北京參加全國政協會議。新中國成立後,歷任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所長、考古研究所所長、文化部副部長等職。6月1958 10 17日率中國文化代表團訪問阿拉伯聯合國和阿富汗,因飛機失事不幸逝世。

作品已被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為《鄭振鐸文集》。

鄭振鐸為什麽離開中國?

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反革命政變後,作者受到國民黨反動派的迫害。為了保存戰鬥力,他於當年5月臨時離開祖國前往法國巴黎。當時作者的內心很矛盾。他希望留下來和戰友壹起戰鬥,甚至嚴厲自責自己是離開祖國的“罪人”。但為了“獲得更好的經驗”和“獲得更好的戰鬥武器”,我以更勇敢的力量回來戰鬥,不得不暫時離開。正是通過這種方式,文章體現了作者復雜的心情,表現了他對祖國深沈細膩的愛。稱自己為“罪人”,是作者自責和自謙的表現。

從65438年到0927年,中國發生了什麽大事?

3月1927,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勝利。

1927四月12蔣介石發動了“四·壹二”反革命政變。

1927年7月15汪精衛發動了“七·壹五”反革命政變。

1927年7月國民革命失敗。

1927年4月,蔣介石在南京建立國民政府。

1927八月1南昌起義

65438+八七,0927八七會議

八月湘贛邊界秋收起義1927

1927年8月,秋收起義部隊到達井岡山。

1927年底廣州起義

鄭振鐸先生是怎麽寫這篇文章的?

1927年,當時的中國正在遭受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國民黨反動派不與帝國主義作戰,而是相互勾結,大肆屠殺革命,使我們的祖國處於危險和民族存亡的危急時刻。鄭振鐸先生是壹位充滿激情的愛國青年。他無法忍受國民黨的反動統治,告別了祖國。就在他離開祖國的時候,他寫下了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