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初壹語文作文怎麽輔導?

初壹語文作文怎麽輔導?

初壹語文作文指導要從以下幾個環節入手:審題、立意、選材、構圖、寫作、修改。

第壹個輔導主題:審題

審題是寫命題作文的基礎,也是作文成敗的關鍵之壹。審題也叫解題,需要認真分析題目,考察題目的意義和要求,確定選材範圍,確定體裁、內容、寫作重點、寫作方法,確定文章的中心主題。有些小學生因為沒有養成寫作時認真審題的習慣,所以不重視重要性或者不審題。有的甚至不仔細看作文的題型和要求,剛開始寫就寫,拿了筆就畫。結果就是他們跑題了,跑題了,對題目漫不經心。有的甚至出現“寫壹千字,離題萬裏”的悲劇。那麽,如何考察小學命題作文的題目呢?

首先,明確命題的局限性和要求。

命題作文往往對文章內容進行限定,提出要求。所以在審題的時候,首先要搞清楚作文題目有哪些限制和要求。壹般來說,命題作文受體裁、時間、地點、數量、敘事對象及其關系等因素的限制。了解了這些,就可以確定作文選擇的範圍了。

1,流派。對於小學生來說,壹般是以練習寫記敘文為主。審題時也要分類,看是屬於“寫人、寫山水、記筆記、記東西”還是“日記、書信、讀後感(觀)”。比如《我的老師》(大賽主題是我身邊的人)講的是人;《美麗家鄉——蘭州》(大賽主題為家鄉的變遷)講的是風景;《難忘的事》(大賽主題是我身邊的事)令人難忘;“看國慶閱兵的感覺”(大賽主題有閱兵的感覺)是壹種回顧的感覺,日記和書信的區別更明顯。

2.時間,比如我家鄉的傍晚,被指定為“傍晚”。“國慶節”時間是國慶節。3.《校園新風》(大賽主題有豐富多彩的生活)裏寫的人和事,應該發生在校園裏而不是校園外。

4.數量。比如《兩三個難忘的暑假生活》,妳可以寫兩三件事,但不是壹件,也不是十件八件。《難忘的人》裏描寫的主角是壹個,而不是兩三個。

5.敘述的對象及其關系。比如我和我的同學和我的同學都是關於同學關系的,但前者是關於同學的,後者是關於我和同學的。我愛語文課本敘述“我”與“語文課本”,關系是人與物。

當然,命題作文限制的體裁、時間、地點、數量、敘述對象及其關系,不是每個作文題目都有的,或者有壹個、兩個、三個。

二、審題時,分析題目的關鍵詞,扣上“題眼”,確定中心。

題目的關鍵詞是作文題目的“醒目”。“題眼”往往表現文章的中心思想,揭示題目的含義。扣“眼”,即抓住作文的寫作重點。

1,作文題目是壹個字,題目是“眼”。如《媽媽》、《春遊》、《荷花》,寫作文時要把握好“標題”,搞清楚是寫人、事還是寫風景,然後展開聯想,確定中心,完成作文。

2.題目中,壹般起裝飾作用的詞是“眼”。比如課間十分鐘,可愛的玩具,難忘的事件,驕傲的爸爸等等。,片名分別是《課間》、《可愛》、《難忘》、《驕傲》。

3.作文題目中的動詞壹般是“醒目”。例如,這件事教會了我,我愛我的小鬧鐘,參觀烈士陵園,叔叔清明節億等。題目是教育、愛、尊重和記憶。

在我們寫作文之前,如果能扣好“題眼”,就能在寫作文的時候抓住文章的中心,避免跑題、跑題,甚至“寫壹千字,離題萬裏”的現象。

第三,分析找出題目限制之外的天空,拓寬思路,廣泛選材。

有了上述限制,是否不利於學生思維的拓展,選材範圍過於狹窄?不是這樣的。命題作文除了壹些必要的限制和要求外,往往還有很大的非限制範圍,也就是說選材範圍很廣,有利於學生拓展思維,拓展聯想,捕捉生活亮點。

比如暑假裏的壹個有趣的故事,分析:①體裁:記敘文寫作;2題目是“有趣”,只要有趣,什麽樣的東西都沒有限制。那麽,我們就可以打開思路,打開思路,開闊眼界去選材了。寫什麽?遊泳?看電影?做家務?義務勞動?等壹下。3時限是暑假;(4)數量限壹個,但暑假有壹個多月,有趣的事幾乎每天都有,可供選材的“有趣的事”至少有幾十個。因此,超出限制的範圍非常大,材料選擇的範圍非常廣。再比如“記住我身邊的壹個人”。分析可知,敘述的對象是“人”,關系是“我身邊的人”,受題目限制,但我身邊有很多人可以寫:父親、母親、老師、同學、鄰居等。沒有任何限制。所以,寫命題作文的時候,不要被限制。既要註意作文題目的局限性和要求,又要分析找出題目局限性之外的天空,拓寬思路,廣泛選材。

第二個輔導主題:受孕

意圖是確定文章的主題,明確文章要體現的中心思想。文章的思想是提煉生活要有基礎,要努力反映生活中的壹些根本的東西。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必須力求正確、集中、新穎、深刻。

1.正確的

正確的構思是作文的基本要求。我們經常聽到某某文章有思想,這主要取決於作者創作思想的深刻程度。總的來說,我們作文的立意應該是積極健康的,力求反映生活的本質內容,具有壹定的社會普遍性。換句話說,文章的主題要得到大家的認可或積極倡導。比如寫《觀看國慶閱兵的感想》,要寫閱兵結束後妳對偉大祖國的熱愛和贊美,以及妳努力學習讓祖國更加繁榮昌盛的決心。這是正確的想法。

專註

壹篇文章只能有壹個中心思想,突出壹個主題。就像我們平時說話,不能同時表達兩種意思;不然別人會很迷茫很困惑。壹篇作文可以寫壹件事,也可以寫幾件事;可以寫壹個人,也可以寫幾個人,但主要意思就是壹個,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集中意味著突出中心思想;越突出,文章越有感染力。比如妳寫壹件難忘的事,妳要重點寫這件事如何讓妳難忘,對妳成長的意義,或者教育意義等等。只突出壹個主題。

新穎

思路要新,強調文章主題要有特色;特色和流行的東西不壹樣。在平時,我們發現從別人那裏聽到壹些新的東西是有吸引力的或有趣的。創新的理念與此相同。寫文章不能總是老壹套,寫別人已經寫過的,說別人已經說過的。這和無聊的“鸚鵡學舌”有什麽區別?所以壹定要力求創新,積極寫出“人人心中有數,筆下無物”的東西。這樣妳的文章才能不落俗套,通俗易懂。其實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新事物層出不窮。寫文章追求新鮮感並不是壹個難題。比如有個同學寫了《給小偷的信》,通過給小偷寫信來勸導這種犯罪行為,很新穎,很巧妙。

深刻

深刻的構思是寫作的目標。我們所說的深刻立意,就是盡量讓文章反映深層次的東西,揭示深層次的問題。要做到這壹點,當然不是壹件簡單的事情,它必須有堅實的社會生活作為基礎,而且必須建立在深入的生活思考之上。所以,深入生活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極其重要的。面對寫作題目或材料,要有壹個盡可能深刻的思路,關鍵在於能否將眼前的要求與現實生活中的思考和問題相匹配,找到壹個好的結合點,並根據形式要求揭示出我們所領悟到的人生哲理和現實問題。這樣,文章才有“分量”,有影響力,發人深省。比如有的同學通過照鏡子來表達她對中國人和青少年的不良習慣的憤慨和對我們自身生活狀態的不滿,表達她在未來的生活中會追求壹個直爽光明的方向。(宋宇科的《鏡中人》)

第三個教程主題:選材與構圖

第壹,寫有用的,不寫無用的要圍繞中心來選。中心是選材和剪裁的基礎。要盡量選擇最能代表中心的材料,堅決摒棄與中心無關的材料,這樣才能有效突出中心。如果妳寫“壹件讓我難忘的事”,選壹件妳最難忘的事來寫,不要寫與此無關的事,因為其他的都沒用。

二、寫典型,不寫壹般,選擇最能反映事物本質的最有代表性的材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典型材料。這樣的素材最有說服力,最有表現力。如果寫“美麗的家鄉——蘭州”,選擇黃河、中山鐵路橋、牛肉面、桃花等最有代表性的東西。,最能代表蘭州的形象,但是不能用太多的例子來寫,光記流水賬是不夠的。

第三,寫得新穎生動,不陳腐沈悶。

要選擇新穎有特色的材料。只有材料不落俗套,才能讓讀者賞心悅目,增強文章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如果寫成全體學生努力學習,開夜車為素材,老師的敬業精神總是寫成“帶病上課”,那就太俗了,沒有新意。寫作上,要爭取在選材上多下功夫,做到別人說的,我就不如實說了;我不抄襲別人用的材料。這樣才能避免壹概而論,讓人耳目壹新。妳可以寫學生學習很努力:做夢都在做作業。

四、寫具體,不要空洞。

我們應該選擇具體的、“有血有肉”的材料,而不是空洞的、“看不見”的材料。比如寫壹個人不辨是非,只講哥們義氣,擇友說自己“夠哥們”“真”的故事,就是空心的。選擇壹件能體現他特點的具體事情(比如幫人打架,被拘留)就比較具體了。記住:具體的小事勝過空洞的大事。

可以按時間順序、年代順序、主次順序等來寫。

第四個輔導主題:寫作中的其他註意事項

1.開始和結束

小學作文以記敘文為主,所以我覺得開頭要遵循以下兩個原則:第壹,文章要盡快從題目入手,少走彎路,避免拖沓。有的同學為了湊字數,開頭寫得很長。比如寫論文《校園的壹個角落》時,有同學先介紹學生學校的位置,然後寫我家離學校的距離,再寫學校的老師同學,最後寫我喜歡的校園的壹個角落。這樣的開頭真的是“文筆千言,離題萬裏”。提問不能太慢,但也不能太急。同樣寫“校園的壹個角落”,有的同學以“校園的壹個角落在操場的西側,有……”這樣的開頭看似開門見山,卻缺乏必要的鋪墊,所以寫到下面就無話可說了。所以壹定要選擇壹個合適的切入點,既能開門見山,直接或間接接觸問題,又能不急於入題,給人壹種緊迫感。

第二,開頭要新穎,引人入勝,小學階段切忌千篇壹律。記敘文主要反映對象,即寫人,記敘文,描寫景物和物體。以前很多同學為了拿高分,往往會用某種格式來開頭。比如寫人的時候,會寫“我認識的人很多,但最難忘的壹個(仰慕,愛慕等。)只是×××……”;寫東西的時候,他們會寫“童年發生的很多事,但只有這壹件讓我難忘(遺憾、痛苦等。)";布景和物件也用這種開篇模式,千篇壹律,毫無新意。所以文章開頭禁止動避孕套,開頭的形式要根據作文不同的題目、風格、內容來確定。多年的語文教學讓我總結出了幾種入手的方法。以下是壹些常見的開始方式。

第壹種,敘事開頭。這是小學最常用的開頭法,平實卻自然,讓讀者自然地讀懂下面的內容寫的是什麽。這種開頭方式自然是按時間順序開始,主要是交代時間、地點、人物等,小學語文課本上的大部分課文都是這樣開頭的;有壹種倒敘,是從壹件事情的結局或者發展過程開始的。比如《小學語文》第12冊《十六年前的回憶》中,作者先寫了1927年4月28日是災難發生的日子,他永遠也忘不了那壹天,讓讀者急於知道具體的情況,引起懸念,然後回憶當時的情景,邏輯嚴密,牽強附會。

第二,描述性開頭。這種開頭的運用能壹下子抓住讀者的心,把要寫的人、事、景、物襯托出來。寫人的時候,我們可以從頭開始描寫我們要寫的人的形象,或者這個人的背影或者其他有特色的地方;寫東西的時候,可以先描述壹下事情發展過程中的壹個場景或者幾個人物;寫場景的時候,可以在開頭描述場景的主要特征或者樣子。這種開頭的方法類似於圖畫寫作的開頭,讓人讀起來仿佛壹幅美妙的圖畫在眼前展開,激起讀者閱讀整篇文章的興趣。

第三,引用開始。這種方法就是引用別人的語言或觀點來展開。在我們的小學階段,故事、傳說、神話、寓言、詩歌、歌謠、諺語等。主要是引用開始。比如《桂林山水》第二卷開頭的“桂林山水天下第壹”和《觀潮》第七卷開頭的“錢塘江大潮是世界奇觀”這句話,壹下子就抓住了讀者的心,讓他想壹睹為快。我們中華民族歷史悠久,語言豐富。無論妳想寫什麽樣的文章,都會有相應的精彩語言供妳引用。如果寫家庭糾紛,可以從“清官難斷家務事”入手;寫鄰裏關系,可以引用“遠親不如近鄰”作為開頭...這樣的材料太多了。只要平時多註意,多看書,多看報,就不會找到合適的語錄作為開頭。

第四,借用型開始。這種開光和以上幾種區別不明顯,也可以歸為以上幾種。但因為這種開篇寫的形式多樣,很容易找出合適的詞條,所以單獨介紹。主要有借物和借音兩種作文教學。所謂借,就是借壹個對象,這個對象是事物發生發展的線索或終點。比如小學語文課本的作文《小木船》就屬於這樣的開頭;也可以借照片或者人像來入手。比如寫壹個人的作文,我們可以在開頭描述照片中的人的長相或者畫像中的內容,然後指出寫的是誰或者照片和畫像的來歷,自然引入壹段回憶性的敘述,流暢地說明。所謂借聲,就是借用壹種聲音,不局限於人的聲音,可以是自然界的各種聲音,樹木的沙沙聲,鳥兒的鳴叫聲等等。可以是貓狗的叫聲;可以是廚房裏鍋碗瓢盆的碰撞聲;也可以是美妙的音樂或歌聲。具體來說,當寫人或事時,妳可以從妳所寫的人熟悉的聲音開始,可以是他爽朗的笑聲,也可以是她溫柔甜美的歌聲...這個需要在寫具體人員的時候具體用,不壹定要用這樣的聲音。總之,文章開頭的東西很多,但最重要的是如何抓住開頭的大原則,並在實踐中創造出來。我相信每個學生都會順利“動筆”,不會壹開始就眉頭緊鎖。

壹、開門見山法(1)說明事件基本要素的敘述法從說明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開始:“1945年8月28日早晨,從梁青山往下看,看見許多人沿著山路向東門外的機場走去。”《記得壹場乒乓球賽》開頭,交代了時間的人稱、起因、時間。(2)開門見山,揭示主題。《背影》壹文開頭寫道:“兩年多沒見父親,最忘不了的是他的背影。”《白楊禮贊》壹文開頭就說:“白楊真不凡,我贊美白楊。”《美好生活剪影》開頭也用了這種方法。(3)以事情的開頭作為文章的自然開頭。壹篇題為《記得壹節生物課》的作文開頭是這樣的:“鈴響了,大家走進生物實驗室。”

第二,非直接法

這裏所說的“非直截了當法”並不是沒有“門”,而是運用寫作手法(如議論、描寫、抒情、引用等)把“門”裝飾得更漂亮。)、修辭方法(如提問、比喻等。)或其他方法(如設置懸念等。),使文章更具文學性,從而更深刻生動地表達主題,引人入勝。比如:

(1)環境描寫及渲染氣氛《郵路梨花開》描寫自然環境:“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藍山壹座接壹座,向遠方延伸,消失在迷茫的春色中。”它渲染了哀牢山那種深邃迷茫的氣氛,起到了襯托後來邊塞軍民助人為樂的感人故事的作用。

(2)名言警句詩詞語錄開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無限地奉獻給為人民服務。”這是雷鋒日記中的壹段著名的話。以這段話開頭,無疑對後來描寫雷鋒事跡起到了“文學眼”的作用。冰心在《每逢佳節倍思親》壹文的開頭引用了王維的詩《在山假日思山東兄弟》:“身在異鄉,每逢佳節倍思親。我遠遠的就知道哥哥爬哪去了,山茱萸裏少了壹個人。”題目新穎真摯,點出了思念海外親人的主題。

(3)引人入勝的提示法《復試》壹開頭就提出了壹個奇怪的東西,吸引了讀者的註意力,自然讓人思考:“這是為什麽?”我渴望從下面的文章中找到答案,從而增強文章的感染力。(4)吸引讀者的問題有壹篇題為《我的家鄉》的短文,是這樣開頭的:“朋友,妳去過我的家鄉嗎?妳爬過山,遊過水,吃過我家鄉的肥鯉魚嗎?”文章開頭的寫法有很多種,以下是幾種常見的。在寫作中,有時候不能用單壹的方法,而是幾種方法。用什麽方法開頭,要從文章的整體思路考慮,從表達中心思想的需要出發,通篇安排整體設計,選擇最合適的開頭方法。

結局

和開頭壹樣,文章的結尾也很重要。壹個成功的結尾,可以讓讀者更深入透徹地理解文章的內容,進壹步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精彩的結尾能引起讀者的思考和* * *聲,增強文章的感染力。結局應如鐘,“不止有清聲”。結尾的選擇方法也必須從全局考慮,這樣才能使敘述的事件完整清晰,使文章的結構自始至終有所呼應,從而更好地表達中心,達到寫作的目的。下面是壹些常見的結尾方式。(1)自然流暢的結果解釋法聶華苓的《男人,少壹個》寫了壹個女乞丐三年前後不同的形象和神態,表現了人格墮落的深刻主題。作者沒有添加任何評論和分析,只是深入淺出地描述了事件的經過。結尾寫著:“砰,大門被踢開了。女人轉過身,冷笑了壹聲,然後冷漠的看了我壹眼。她都不認我了!”這種不加修飾的自然結尾給讀者留下了無限的思考空間,令人回味無窮。《記住壹場乒乓球比賽》這個例子也是用這種結尾方式。(2)引用的開頭和結尾要與開頭相呼應,這是記敘文的壹般寫法,很多文章都體現了這個特點。郭沫若先生在《白鷺》壹文的開頭說:“白鷺是壹首精致的詩。”最後他說:“白鷺真的是壹首詩,壹首骨子裏有韻的散文詩。”“白鷺是壹首詩”,壹個不同尋常的比喻,尤其是結尾體現為“散文詩”,突出了白鷺平凡而美麗、樸素而高貴的特點,歌頌了它們的美。(3)畫龍點睛的全文總結法。這種方法壹般以議論或抒情的方式概括全文的中心或對文中人物、事件的評論。文章最後壹段“誰是最可愛的人”就屬於這種類型。這壹段以討論和抒情的方式結束了整篇文章,最後壹句的標題是:“妳們會深深地愛著我們的戰士——他們的確是我們最可愛的人!”《春天的顏色》和《分房》的例子也是這樣結尾的。有時可以用名言、警句或詩詞來概括全文,這樣的結尾簡潔明了,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比如《驛道上的梨花》最後壹段,“我看著這群充滿活力的哈尼族姑娘,看著潔白的梨花,不禁想起壹句‘驛道上的梨花遍地’。”(4)含蓄深刻的啟發聯想法魯迅先生《故鄉》的結局是最典型的例子:“我想:希望無所謂,無所謂。這就像地面上的道路;事實上,地面上沒有路。走的人多了,就變成路了。”這段話含蓄深刻,壹語雙關。激勵人們勇敢開辟創造新生活的道路,升華全文的思想感情,體現魯迅“堅韌”的戰鬥精神。《逝去的歲月》這個例子在結尾做了這樣的嘗試。(5)感嘆句啟發讀者。有些文章的結尾既不是總結中心,也不是激發聯想,而是作者說出了自己的心裏話,表達了強烈的愛恨情仇。在《白楊禮贊》的最後,他大聲疾呼:“讓那些看不起人民、輕視人民、頑固倒退的人,來贊美貴族的楠木(也是挺拔的、優美的)而鄙視這種極其普通、容易生長的楊樹。我要大聲贊美白楊!”文末和開頭壹樣,方法靈活多樣,沒有固定的模式。以上提供的方法僅供參考,寫作時應根據內容和中心的需要適當運用,不能生搬硬套。

3.滾動表面和書寫

(1).正確的格式:特別註意特殊文體的格式要求,如書信、日記等。

(2)註意錯別字,正確使用標點符號。

(3)輥面應整潔,盡量少改動,改動應整齊、清晰、流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