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唐詩,自然是唐代人寫的詩。中國是詩歌的王國。先秦有《詩經》、《楚辭》,漢代有樂府,魏晉有古風。直到唐代,詩歌達到了頂峰,數量和質量都是前所未有,高不可攀的。世界上有名的詩人很多,流派很多,花也很多,色也很多。
如果要問,唐詩繁榮到什麽程度?縱觀全唐詩,大概就能理解了。“詩四萬八千九百余首,人二千二百余人”,近五萬首,僅傳世。題目雖然叫《全唐詩》,但絕對不完整。如果清朝康熙年間寫的書能完全收錄唐詩,那除非他們能越過它。
即使不算失傳的詩歌,現存的唐詩也有5萬多首,普通人是不可能讀懂這5萬多首的。人們希望從浩如煙海的唐詩中挑出壹些經典作品來細細品讀,於是各種唐詩選本誕生了。
在眾多的選集裏,《唐詩三百首》是最受歡迎的。我不是在胡說八道。孫啟南的《唐詩選本提要及序六百種》指出,“目前仍有三百多種唐詩選本大量失傳。其中,最受歡迎、最為人熟知的是《唐詩三百首》。"
唐詩三百首為什麽能廣為流傳?原因很多,從《退池序》中可以窺見壹斑。
恒唐推事,也就是孫著,在《唐詩三百首》的序中已經很清楚地說明了這本書的定位。沒錯,是孩子學習的“家庭學校教材”。這樣的定位必然會廣為流傳。每個人都應該有壹本教科書這樣的東西。如果沒有廣泛傳播,怎麽可能是教材?
壹部非常重要的書《千家詩》在《橫塘居士退序》中也有提及。這是非常重要的教材。所謂的蒙昧就是啟蒙學校,孩子在這個時候開始學習閱讀。古代有“三百千千”,分別指聖紫晶、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詩。此外,還有《聲調的啟蒙》、《李翁的杜韻》、《青年學生的瓊林》、《增光獻文》等。這裏只說這本《千家詩》,是我國舊社會帶有啟蒙性質的詩集。流傳很廣,影響很大,但正如那位退池的書生所說,“但其詩隨意拾,工拙難辨,五七法禁,而唐宋之人雜,是很好的制度”,即作為壹本書。我挺欣賞那個從恒堂退下來的人。他勇於批評別人的選集,很有影響力。不僅如此,他還創作了壹本完美克服了那些缺點的文集,讓人不得不拒絕接受。
作為壹部優秀的文集,《恒堂推事》花了很多心思。要選三百首詩來繼承“三百首”。所選詩歌囊括了唐詩的各種體裁,有五言詩、七言詩、五言詩、七言詩、五言絕句、七言絕句等,而樂府詩則各附其體,大多是很有代表性的作品。
為了便於閱讀和欣賞,尤其是啟發孩子,《恒堂推詩》還對壹些選本詩歌進行了簡明扼要的註釋,很有啟發性。
但對於現代人來說,很難直接讀到這樣的唐詩選本,所以有很多註本。但這些註釋書良莠不齊,有的註釋書明顯是在鬼混。
讀者朋友,如果妳想選壹本比較好的註釋書,有壹個比較簡單的辦法,就是看出版社,比如中華書局,他們的註釋書質量非常高,值得入手。
最後,最好不要買特別詳細的版本,還有圖文並茂的書,特別不靠譜。而且說故事的人有自己的主觀性,不壹定是作者的本意。陳婉君在她的註解書中說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