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盡折磨的蘇武已經忍受了十幾年,風雪的風霜,憂憤的憂憤,對叛軍恨之入骨,咬牙切齒。
絲絲春雨流林園草,寒月見洛陽宮破磚墻。
我的莊辛並沒有與年齡同年而死,即使我死了,我也可以成為壹個幽靈智者。
在十三年(1186)的春天,魯遊歷了他的故鄉。陸遊旅行的時候六十,顯然不是我這個年紀。而人被流放,只能賦閑在家鄉,以為山河破碎,中原未收,所以“欲報國而死無戰場”。因世道艱難,小人誤國,“士無可奈何,忠義之士也”,於是詩人抑郁憤懣之情迸發。那些“對書生氣”的人,表達的是胸中的壓抑和憤怒。
《書怒》二首,陸遊於宋孝宗惜春十三年(1186)所作。此時,他是壹個61歲的老人。從惜春七年開始,罷官賦閑在家鄉殷珊(今浙江紹興)五年。直到今年春天,他被任命為朝中大夫,有權知道兗州軍務。這兩個七律就是這個時候寫的。
這兩首歌是作者在七十三歲時在殷珊寫的。他說,“為了掩蓋人的感情,悲憤積聚在中間,什麽也不說,它起源於壹首詩。否則,沒有詩。”(《渭南文集》卷十五《蓮齋居士詩集序》)正是在這種思想的支配下,陸遊常常在作品中表現出內心深處積聚的憤怒。這兩首歌表達的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和“悲而不見九州”的悲憤。
前壹首表達了壹個人的野心和壹段不被理解的忠誠。“澤中”指詩人居住的鏡湖。當時詩人年老體弱,遠離宮廷。他突然想到,時間不等人,又無處訴說,只好以天地來審視自己的孤獨。然後,詩人回憶往事,緬懷古人。蘇武娥忠於匈奴。安史之亂時,張勛堅守綏陽數月。被俘後仍咒罵敵人,最後咬斷舌頭,不屈不撓地死去。我忠於他們,我可以向他們學習。這副對聯補充了上聯的意思。上林苑是漢代的壹座古老園林。它和“洛陽宮”在這裏都是用來指宮殿所在的地方。前兩副對聯,感慨萬千。這幅對聯描寫細膩,對仗精準,起到了鋪墊作用。最後直抒胸臆,開門見山,語氣激昂,悲壯之至,表現了“壹個不死之人”的英雄本色(梁啟超《讀陸放翁集》詩)。
在第二首詩中,詩人的憤慨與前壹首不同。雖然這首詩似乎是在沿襲上壹首的後兩句,但詩人也不得不無奈地嘆了口氣。這篇文章的第壹副對聯和最後壹句“我堅強的心不隨歲月老去”意思相同,意思是我看著鏡中的自己,鬢角斑白,但歲月雖過,堅強的心卻依然熾熱。第二種聯系:我晚年身體虛弱,被衣服壓得喘不過氣來。然而我又悲又怒,劍在手,寒光壹閃,還是要打。於是我想起了那幾天發生的事情。當時他意氣風發,充滿* * *,為了收復失地,遠涉博(今四川東南)。這裏泛指川陜)、戰鬥臯蘭(縣名,在甘肅蘭州以北)。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自古以來沒完沒了的關河之事(指征戰沙場,澄清山河),終於沒能在我身上實現。當時是壯誌淩雲,今天卻成了旁觀者。他心情的悲傷和淒涼溢於言表。這就是後對聯的意境。
陸遊的兩首詩《書怒》蒼勁有力,充分顯示了他詩風的壹大情愫,是陸遊整個創作的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