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空前的全國統壹為唐詩的繁榮提供了現實基礎。中國是壹個多民族國家。自漢代以來,形成了多民族的統壹。後來由於統治階級的腐朽,南北朝分裂局面再現,隋朝結束了南北分裂的混亂局面,唐朝恢復和發展了多民族的統壹。
為了封邊治邊,唐朝統治者對邊防工作非常重視,並大加賞賜。這刺激了人們去邊疆從軍的熱情,尤其是壹些文人,紛紛奔赴邊疆加入幕府,與領主共聘戰場。"做百夫長比做學者好。"“名聲只在眼前。真的是男主外,女主內。”建功立業已經成為壹種時尚。邊塞的軍事生活和異域風光增長了他們的見識,開闊了他們的視野,激發了他們的創作熱情,壹大批抒發邊塞情懷的詩人應運而生。據統計,全唐詩中以邊塞為題材的詩歌有2000多首。邊塞詩的繁榮為唐詩的繁榮增添了光彩。
第三,以詩賦選士的科舉制度促進了文人對詩歌的學習和研究。
調查壹下。唐初社會經濟恢復迅速,庶民中的地主勢力不斷上升。為了廣泛吸收平民地主參政和唐隋制度,魏晉六朝時期保護士族特權的九品鐘政制度被廢除,實行科舉。唐代的科舉考試可以分為兩類:正規的和系統的。制度由皇帝主持,科目臨時設置,不經常舉行。通常每年引用壹次,分為六個科目:秀才、明靜、進士和法明。考生集中在秀才和進士兩科。士人以詩賦為主,難以企及,但因其職業廣泛,容易升遷,尤其對士人而言。“士紳雖然是個很重要的人物,但做壹個秀才並不美好。”應該在科舉考試中作的詩,大多是添油加醋,雕琢出來的。而以詩選士的科舉制度,刺激了人們憤怒,將大部分精力投入詩歌創作,有利於詩歌藝術形式的不斷完善和創作經驗的廣泛傳播。許巖《蒼華詩評》說:“或問唐詩何以勝我庭?唐是學詩的,所以專門學的多,我面對的詩也不如。”
第四,統治者的個人愛好和倡導,有助於整個社會重視詩意氛圍的形成。唐代君主都很重視詩歌,都是能詩的。唐太宗先後開了文學館、弘文館,招了學士,編了文書,和他們壹起唱歌、誦經。高宗和黃武經常為了好玩而創造自己的新詞。玄宗自己是個詩人,他告訴自己,每寫壹首詩,就“喜忘憂”。七十二文學士,文人專詩。黃武為他的大臣們舉行了壹次宴會,宋寫了最好的詩,並被授予壹件皇家長袍。皇帝的愛好和倡導提高了詩人的聲譽,有助於形成全社會重視詩歌的氛圍。
第五,是產生大量抨擊權貴、真實反映痞子詩的前提。文藝的高峰總是出現在思想相對解放的時代。唐朝的統治者清正大度,敢於招賢納士。唐太宗敢於進諫的魏徵;武則天重用賢臣迪徐人傑;唐玄宗沒有違反直接刺傷他的詩歌禁令。“遇到賢明之主,敢言上下。”唐代詩人在壹個相對自由的思想空間裏表達自己的意見。李白:“奸臣欲竊皇位,樹黨成群。”杜甫:“側庭流血成海水,武帝之心仍為戰而跳動。”.....這些大膽揭露權貴的不朽詩篇,只有在壹個禁止文學、寬松的社會環境中發表,才能廣為流傳。文學禁絕的寬松政治氛圍解放了民族藝術的創造力,解放了不顧壹切追求藝術的詩人的創造力,使詩人不顧壹切地追求藝術的創造和完善。
6.“安史之亂”豐富了詩人的創作素材。社會的巨大變化激發了詩人的靈感,也豐富了他的創作。
材料。杜甫、元結、顧況等詩人對黑暗的現實進行了痛苦的觀察和清醒的反思,創作了大量揭露階級矛盾、反映民生疾苦的優秀詩篇。
7.中外文化交流和各種藝術的發展也對唐詩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唐帝國的經濟繁榮、國力強盛、水陸交通發達,極大地促進了國內外各民族的文化交流,為傳統的唐文化註入了新的內容和新鮮的活力。作為詩歌的姊妹藝術,音樂、舞蹈、繪畫和雕塑也受到了其他民族文化的沖擊和影響。從杜甫的畫鷹,高適的畫馬,白居易的胡璇舞,韓愈的聽靈動彈琴,可以看出唐代詩人非常善於從其他藝術中吸取養分來滋養自己,也可以看出唐代詩人勇於接受新事物。
八、文學發展本身的規律是唐詩繁榮的內在因素。
任何時代任何文學形式的發展,壹方面是對以前文藝的繼承,另壹方面又有自己的改革發展,唐詩也是如此。從先秦到漢魏六朝,詩歌的發展經歷了壹個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五言古詩和七言古詩已經成熟,格律詩和絕句也基本跨過了實驗階段。他們在創作方法、文體特征、藝術技巧、音律運用、語言風格的創造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為唐詩的發展提供了值得借鑒的財富。唐代詩人不僅繼承和發展了先秦至六朝的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文學傳統,而且發展了各種形式和技巧的藝術傳統。難能可貴的是,唐代詩人並沒有簡單地取文學藝術遺產,而是采取了批判、繼承和創新的科學態度。初唐詩歌是齊梁漂浮詩風的延續,以“清麗嫵媚為主”的官方風格占主導地位。初唐四傑用實踐引領詩歌從宮廷走向市井,從太閣走向江山、賽墨。拓展了詩歌題材的領域。陳子昂痛斥詩壇“五彩繽紛,卻從未興盛過”,倡導“漢魏風格”和“淡雅五禮”,在理論和實踐上掃除了齊梁遺風,為唐詩的健康發展開辟了道路。盛唐詩人李白認為“自建安來,美色不珍貴”,在研究楚辭的同時,樂府創造了獨特的浪漫主義詩歌風格,完成了詩歌革新的使命。他追求理想、要求自由的精神,奔放、瑰麗、飄逸的風格,為唐詩的繁榮打開了局面。杜甫明確提出:“不切虛妄之體而飄逸,轉而益於多師。“批判與繼承,既註重思想內容,又註重音調形式。杜甫的詩歌以其深刻的內容、沈郁蒼勁的風格和嚴謹的敘事將現實主義詩歌推向了頂峰。王維和孟浩然贊美了山水田園的寧靜和舒適,岑參描繪了邊塞風光的壯美。眾多流派創作了大量各具風格的作品,迎來了唐詩紛繁復雜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