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動情地讀這首詩。
2.感受詩歌的藝術美和詩人的情感。
3.了解現代詩歌的特點。通過閱讀,引導學生比較現代詩歌和古代詩歌的區別。
4.通過閱讀來感受詩歌的魅力。
教學重點:感受詩的意境美和詩人的情感。教學難點:比較近體詩和古詩詞的異同;了解現代詩歌的特點。
教學準備:課前收集現代詩歌的相關資料,詩歌的特點。
教學過程:
首先,* * *背誦,引入新課
1.簡介:謝爾蓋·葉賽寧(1895-1925),俄羅斯田園詩人。他出生在梁贊省的壹個農民家庭,由壹個富裕的農民祖父撫養長大。1912師範畢業,後赴莫斯科壹家印刷廠做校對,同時參加蘇裏科夫文學音樂團,在山亞夫斯基平民大學兼職。1914年發表抒情詩《白樺》;1915年結識布洛克、高爾基、馬雅可夫斯基,出版第壹本詩集《亡靈節》。1916年春入伍,退伍後與賴克結婚。1925 65438+2月28日,黎明時分,在列寧格勒的壹家旅館裏投懷送抱。
2.老師背誦了《白樺樹》。
3.讓學生知道這首詩和上節課學過的詩的區別。
4.教師摘要導入:
老師剛才讀的是壹首近體詩,和古詩有些不同。有什麽區別?下面,我們來讀壹讀《白樺》這首詩,相信通過同學們的學習,我們會理解的。
二、初讀詩歌,了解大致內容。
1.學生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詩,如小組讀、自讀、競賽讀等,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2.小組閱讀,男女生閱讀。
3.小組交流:大聲朗讀這首詩,再看看前面的四首詩,妳有什麽發現?
第三,讀詩,感受意境
1.學生自由讀詩,邊讀邊想象:
眼前似乎是壹幅什麽畫面?妳似乎看到了什麽。妳怎麽想呢?妳對作者有什麽感覺?
2.在小組內討論和交流。
3.課堂交流,老師相機指導:
《白樺樹》以白樺樹為中心意象,從不同角度描寫其美。披著雪花、雪繡花邊、白流蘇,在朝霞中晶瑩剔透,披著銀霜綻開花朵,婀娜多姿,盡顯高貴之美。
詩中的白樺樹既有色彩的變化,又有動感的美感。白樺樹是如此的高貴而挺拔,它是高貴人格的象征。這首詩揭示了詩人對家鄉和自然的熱愛。
第四,了解現代詩歌和古代詩歌的區別
1.讀《詩經》,采薇,,西江夜月漫步黃沙路,天井沙秋,集市上的天空和白樺樹。
2.在小組中交流妳的發現。
3.課堂交流,老師相機指出古詩詞和現代詩詞的區別:
古詩詞,壹般講究字數、句式、平仄、押韻;現代詩在用詞和押韻方面沒有古詩那麽嚴格。它的寫法比較自由,句子長度自由,分為幾段。
快速閱讀閱讀材料,體會詩歌的特點。學生默讀閱讀材料。
2.讓學生在讀完這六首詩後談談他們的發現。(1)詩歌的特點:
第壹,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二是抒情表達,飽含豐富的思想感情;第三,豐富的想象力、聯想力和幻想力;第四,語言具有音樂美。
(2)這六首詩的內容與什麽有關?(自然風景)
第六,拓展延伸
1.背誦這首詩。
2.課後讀描述其他內容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