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般2月18或19開始,3月4日或5日結束。雨和谷雨、小雪、大雪壹樣,都是反映降水的節氣。
雨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個。鬥指陰;太陽到達經度330;每年公歷2月18-20。雨節氣的意思是降雨的開始,雨量多為小雨或毛毛雨。適當的降水對農作物的生長非常重要,是農耕文化對節日的反映。進入雨水節氣,我國北方地區還沒有春天的氣息,而南方大部分地方卻春意盎然,壹片初春景象。
歷史淵源:
雨是二十四節氣之壹,壹年四季,春夏秋冬三個月,每個月兩個節氣,每個節氣都有自己獨特的含義。雨水節氣通常表示降雨開始,雨量逐漸增大。元代吳澄《二十四節氣》壹書說:“正月水生於天,春為木。然而,生木的人必須有水,所以立春成功地下了雨。而東風若融,則散成雨。”
《逸周書》中有“鴻雁來了”、“雨後草木萌”等物候描寫。滋養萬物生長的水來自雨水。俗話說“春雨貴如油”,萬物都需要雨水滋潤,所以人們往往把春天的雨看得特別珍貴。二十四節氣中有很多節氣直接反映降水,可見中國先民對降水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