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如何抒發情感
詩歌是抒情的藝術。情感滲透在詩歌的骨子裏,它放逐了情感,也放逐了詩歌。那麽古詩詞是怎麽抒發感情的呢?我們在欣賞古詩詞的時候,怎樣才能體會到詩人的婉約情懷?(1)說出妳的想法。這是壹種直接展現人物、事件、場景、環境的抒情方式。比如唐代女詩人陳玉蘭,用真摯的感情寫下了壹首《別了我的丈夫》的詩,讓人怦然心動:丈夫守邊關妾,西風中妾愁丈夫。我發了壹封簡短的信,信的每壹行都浸透了我的淚水,寒冷向妳襲來,我送去了溫暖的衣物卻不知道收到了嗎?全詩以第壹人稱(妾)獨白的形式表達了妻子對丈夫的思念和擔憂。第壹句話,她思念遠在人間的丈夫,第二句話,她牽掛著丈夫的邊關和苦寒,壹次又壹次的送衣服和眼淚修書,最後她要送衣服。四個細膩生動的心理描寫,直接揭示了夫妻之間刻骨銘心、體貼入微的愛情和親情。(2)借景抒情。即詩人在景物中表達自己的感情和思想,通過對景物的描寫(聲光色、動靜實)來表達。李白《黃鶴樓去揚州途中送別孟浩然》:“故人西留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眺藍天,我卻能看見長江在天空中流淌。”全詩沒有壹個字說再見,也沒有壹個字說悲傷,但是悲傷和告別的感情是無窮無盡的,隨著水流流淌。孟浩然有詩《早寒懷》:“木落雁南,水寒帶北風。我的家在河邊徘徊,雲海在遠方。我向前走。我哭泣,直到眼淚流盡,回到天空。渡船在哪裏?有人能告訴我嗎?,越來越粗糙了。天漸漸黑了。”全詩選擇典型的秋景來抒發情感。北風颯颯,樹葉飄落,大雁南飛。在這樣的氛圍下,壹個孤獨的詩人,面對迷茫的河流,如何不想家?這類抒情詩有壹種“觸景生情”,特別有意思。王昌齡的《永遠在我心中》就是代表作。“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妝青樓。突然看到陌生人頭上的柳色,後悔教老公找侯爵。”這首詩描述了壹個年輕女子在閨房裏,被壹個明媚的春日喚醒,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登上了大樓。突然,她看到路的盡頭有壹棵綠柳,心裏有了微妙的情緒變化:在這樣明媚的春天,她獨自壹人在空蕩蕩的閨房裏,與丈夫分離。更可怕的是,她有過這樣的疑問——我的青春也像這柳樹壹樣黃綠嗎?早知如此,為什麽還讓老公參軍,還想立功?青青·劉陽警覺到這個年輕女人長期以來的痛苦和相思。(3)敘事抒情性。有些詩選擇生活中的壹些細節、場景、片段、事件來表達自己的感受。讀這樣的詩,需要深入了解,體察感受。張繼《秋思》:“看洛陽的秋風,我要作家寫壹本書。我急得說不出來,行人又開了。”這首詩通篇敘述,第壹句寫洛陽城見秋風,致遊子思念故鄉親人;我想給我的家人寫封信,但是我有很多想法。我不知道從哪裏開始。這兩句比較平淡。抓住壹個細節往往是很神奇的:行人(信使)在離開時,詩人似乎記起了忘了寫在信裏的東西,於是不得不打開信封再檢查壹遍。正是通過這個看似平凡的生活細節,將遊子對家鄉親人無限牽掛的微妙心理表現得淋漓盡致。王維《雜詩》(下)中的敘述充滿了生活的原始氣息:“妳們這些從我故國來的人,告訴我那裏發生了什麽!。當妳經過我的絲窗時,梅花是否盛開了寒梅?”詩人用線描手法錄了壹段對話(應該是詩人對來訪者的提問):“妳來自我的家鄉,所以妳應該對妳的家鄉有所了解吧?”妳來的時候,我窗前的寒梅開過花嗎?“詩人沒有說他懷念什麽,但我們清晰地感受到詩人對家鄉的強烈向往——詩人對家鄉的風景是那麽熟悉,語氣又是那麽迫切,他是多麽想回去親自看壹看啊!古詩詞中也有壹些敘事作品,善於曲折,在短短的篇幅中寫出波瀾,精彩絕倫,值得玩味。最具代表性的是晚唐金昌緒的《春怨》:“驅黃鸝而去,其樂皆從樹。當她夢見她去了遼西營地和他會合時,他們叫醒了她。“詩是用在閨房裏想女人的語氣寫的,句子很突兀。早上起床的時候,妳會去砸門前樹上的黃。為什麽?本來,我不想讓它在枝頭啼叫;黃鸝的聲音很好聽。為什麽?原來是因為它的啼叫,吵醒了我的夢;什麽夢這麽甜?原來我夢見在遼西遇到了我那參軍的丈夫,所以難怪我要撞上那個黃。四首詩,壹個意思壹個意思,運用倒敘,環環相扣,把對女人的極度失望和厭倦,淋漓盡致地展現在紙上,可謂極其曲折。(4)拿著東西表達自己的意誌。詩人利用自然界中某種事物的特性來表達某種誌向或情感,詩歌中的事物是個性化的。如余士南《蟬》曰:“垂飲清露,聞疏桐。不是秋風讓妳不敢大聲說話。“詩中三四句,以蟬鳴遠播的獨特感覺,道出了壹個道理,即品德高尚的人,不需要某種外界的幫助,也能遠近聞名,從而表達了對人內在素質的熱情贊美和高度自信。(5)借古諷今。這是壹種常見的詠史詩方式,以歷史事件諷喻現朝。如李商隱《賈生》雲:“宣傳室求賢訪臣,賈生更語無倫次。可憐子夜空前座,莫問人問鬼神。“這是漢文帝在未央宮玄室祭完祭後召見賈誼,向他詢問鬼神的壹幕,是帝王千百種日常活動之壹。詩人為什麽抓住這壹點來寫,因為通過這壹點,反映出中國皇帝求賢是假的。禮下士表面上召回了被貶長沙為師的賈誼,但並沒有重用他。賈誼的才藝風範無與倫比。他提出的削弱君王權力,鞏固中央之外的反匈奴的主張是正確的。對於這些治國宏圖,中國皇帝沒有過問,甚至忽略了鬼神的由來。李商隱嘲諷漢文帝,其實也是在嘲諷晚唐壹些昏庸的君主,嘲諷壹切以求德求名而實際上並不看重德的統治者。(6)用典故抒情。借典故抒情,諷刺時事,如王維的《山中秋蟲》:“雨後空山,立秋色黃昏。皎潔的月亮從縫隙中灑下清亮的光線,將噴泉清在巖石上。竹林鏗鏘,洗衣女歸來,荷葉輕搖欲上輕舟。朋友的王子啊,春天已經過去,而妳還在這裏,這又有什麽關系呢?。”對聯的結尾用了王孫的典故。原來《楚辭·招隱士》中說:“王歸來,不可久留山中!“詩人的經歷正好相反。他覺得“山中”比“朝中”好,幹凈簡單,可以遠離官場,過上潔身自好的生活,於是決定隱退。李白《登上南京至鳳凰臺論》將歷史典故、眼前景物和自身感受交織在壹起,表達了憂國憂民時的懷抱,意蘊悠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