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詩從表面上看,沒有壹定的規律,給人無從下手的感覺,但分支、節奏、意象、風格、情境都是構成現代詩形式的重要元素。抓住這五個要素,就能有效分析。
1,分支。
首先壹眼就能看到的是樹枝。壹篇通訊報道哪怕是分線,也會覺得很有詩意。
美國學者凱勒舉了壹個溝通的例子:
昨天,壹輛汽車在7號高速公路上以每小時100公裏的速度撞上了壹棵法國梧桐,4人全部遇難。
我們試著背壹下這個傳播分支:
昨天
在7號高速公路上。
壹輛汽車
以每小時100公裏的速度
碰撞
在樹上
法國梧桐尚
車裏有四個人
全部
死亡
真的是壹首好詩,用悲傷的語氣朗誦。這壹點很簡單,不多講了。
2、節奏。
從節奏開始,進入了相對復雜的詩學層面。很多背唐詩的人,從小就會感受到古詩詞的韻律美。幾歲的孩子什麽都不懂就能背幾十首唐詩。其中,節奏感起了作用。為什麽幾乎所有兩三歲的孩子都被父母逼著背唐詩,而不是郭沫若的《女神》?他們壹方面認為唐詩更具有永恒的古典文學價值,另壹方面也有強烈的節奏感。語言本身就是音樂性的,而這種音樂性——音節和節奏的壹種固有美感並不局限於詩歌,在日常語言中也潛在地受到音節和節奏的制約。
3,意象。
意象是詩歌藝術最基本的要素之壹。詩歌通常是由聯系和並列的意象組成的。這壹特點在中國古典詩詞中最為突出,往往以名詞性意象相聯系,甚至省略動詞和連詞。如文《上善晨行》:“雞聲如茅店月,人披霜。”馬致遠《天凈沙》:“枯藤老樹昏啼,小橋流水人家,古道瘦馬”。這種省略動詞和連詞的純名詞性意象連詞,在西方詩歌中是不可想象的。妳可以對比壹下唐詩的漢英翻譯,比如王維的詩“夕陽白,海潮藍”,翻譯成英文是:“夕陽西下,江湖白”。“白”可以是杜甫詩中的壹種狀態,在漢語中有著不變的含義。“白”與“日落”不壹定有因果關系,但在英譯中,必須加動詞轉折來表示變化、過程和結果,過程是因果的,必須有壹個關聯詞as。另壹個例子是杜甫的詩“雖國破,山河長存,草木皆春”。翻譯成英文,是這樣的:春到城來,草長葉厚,其中表示時間性的關聯詞As,動詞come and grow都得補充。由此可見,意象,尤其是中國詩歌藝術最本質的規定之壹。
補充:
4、風格。
我們隨便從意象上講的就是“風格”。意象是詩歌的普遍屬性,詩歌沒有風格特征,但詩人選擇哪種類型的意象標誌著風格。比如法國偉大的象征主義詩人波德萊爾,他寫詩時並不回避我們醜陋的形象,甚至寫腐爛的屍體,所以被稱為惡魔詩人。波德萊爾發明了“審醜”的藝術,寫的是屍體。
5、情況。
分析現代主義詩歌的壹個更好的角度是情境。它不完全是意境,是有情節的,但它的情節不同於小說等敘事文學,它的情境是指詩人虛擬的、假設的情境,這就是卞所說的“戲劇情境”。例如,他的《斷章》是現代詩歌中最著名的作品之壹:
妳站在橋上看風景。
景觀人在樓上看著妳。
明月裝飾了妳的窗戶,
妳裝飾了別人的夢。
這是現代詩歌史上最著名的壹首詩。
這是大師對詩歌的解讀。如果妳長得好看,對妳理解詩歌肯定有好處。呵呵呵...希望對妳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