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屈原為什麽要寫《離騷》?意義何在?

屈原為什麽要寫《離騷》?意義何在?

《離騷》是戰國時期著名詩人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國古代詩歌史上最長的浪漫主義政治抒情詩。詩人描寫了自己的人生經歷、品德和理想,表達了被誣蔑致死的苦悶和矛盾,斥責了楚王的昏庸、小人集團的猖狂和對日本的治理不力,表現了詩人堅持“美麗政治”理想、抨擊黑暗現實、不與惡勢力同流合汙的戰鬥精神和至死不渝的愛國熱情。

《史記·屈原》中的司馬遷?傳中引用劉安《離騷傳》說:“屈平病王不巧聽之,而諂之以蔽明,邪曲害眾,不能容之,遂以悲禪寫離騷”;他還說:“屈原在正道上直行,窮盡忠義智慧侍奉君主,窮天下。信而見疑,忠而謗,能無怨言?瞿平的作品《離騷》是自責的。”屈原的“悲思”和憤懣與楚國的政治現實密切相關。《離騷》是他根據楚國的政治現實和自己的不平所寫的壹首政治抒情詩。由於曲折描寫了詩人的人生經歷、思想和境遇,有人將其視為屈原人生歷程的形象記錄,稱之為詩人的自傳。

《離騷》是屈原用他的理想、經歷、痛苦、熱情乃至壹生寫成的壹首壯麗的詩篇,閃耀著詩人鮮明的個性,這在中國文學史上是第壹次。《離騷》的創作植根於現實,充滿幻想。詩歌中廣泛運用了古代神話傳說,現實人物、歷史人物和神話人物通過極其豐富的想象和聯想交織在壹起,大地與天國、世界與幻境、過去與現在交織在壹起,構成了壹個瑰麗、奇特、多彩的幻想世界,從而產生了強烈的藝術魅力。“香草美人”的比喻在詩中大量使用,生動地表現了抽象的意識和復雜的現實關系。

所謂《離騷》,是以詩作喻,所以良禽奇草配忠義,劣禽臭物配驕橫,靈美人配王侯,宓妃之女配良臣”(王逸《楚辭》),這就是藝術特色。而且隱喻不僅僅停留在對個別事物的類比上,還體現在對整個意象系統的構思上,從而蘊含著整體的象征意義。在語言形式上,《離騷》突破了《詩經》中的四句格局,每句五、六、七、八、九字,三句交叉,句法層次參差不齊,靈活多變。“Xi”這個詞用在每個句子的末尾,虛詞如“之”、“於”、“乎”、“福”、“兒”等常用於句子中以協調音節,有些句子不需要虛詞。這種新的詩歌表現形式為《詩經》之後騷體文學的興起奠定了基礎。

《離騷》中常用對偶。按照整體計劃,整個對仗是100多句;並且出現過錯綜復雜的對,如“定俗之工巧妙,規正;背繩墨追宋,爭周蓉?想想吧。”壹句話裏,雙音往往配雙音,疊韻配疊韻。前者如《與席》等,後者如《與羊閑聊天》等。這就形成了《離騷》詩錯落有致、變化有序的特點。讀的時候,節奏和諧,音調悠揚,有壹種跌宕起伏,唱唱嘆息的感覺。同時,《離騷》使用了大量的楚語方言詞,如“魯”、“魯”、“莽”、“風”、“羌”、“衛”、“胡”等,而且經常。詩中形容詞的使用也很恰當,很有新意。比如,“□□”描述的是雲霓翻滾的樣子,“朝不保夕”指的是高冠的高聳之勢,“蜿蜒”龍遊,都可謂是循聲而望,音樂妙不可言。《離騷》的高度藝術成就與其豐富深刻的思想內容完美結合,使其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的壹部傑作,並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魯迅先生曾稱贊它是“壹篇出色的演說”(中國文學史大綱),並給予了很高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