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文學傳統不僅被蘇聯作家通過高爾基批判性地繼承和發展,而且在世界文壇上也有很大影響。他在文學創作和社會活動中提出了托爾斯泰主義,對許多政治運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生活:
托爾斯泰出生於壹個貴族家庭。1歲喪母,10歲喪父。他是被家裏的親戚養大的。1845考入喀山大學東方語系,學習土耳其語和阿拉伯語,期中考試不及格,第二年轉入法律系。他沒有專心學習,愛上了社會生活,但同時對哲學尤其是道德哲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熱愛盧梭的理論和他的人格,廣泛閱讀文學作品。1847年4月,為農民子女建立了壹所學校。11名義上在圖拉省直機關事務管理局工作,次年12晉升為十四名公務員。1851年,托爾斯泰和哥哥去高加索當兵。1852年,他參加了壹場戰鬥,表現出勇氣,出版了小說《童年》。
1848,托爾斯泰,20歲。
托爾斯泰在1853讀過屠格涅夫的《獵人筆記》,非常欽佩。托爾斯泰於1854年被調到多瑙河前線,在克裏米亞戰爭中參與了塞瓦斯托波爾的圍攻,寫了《少年》、《青年》和《塞瓦斯托波爾故事集》。
創作初期
托爾斯泰和他的妻子
托爾斯泰在高加索時就開始寫作,《塞瓦斯托波爾的故事》等小說相繼發表在《現代人》雜誌上。1855、165438+10月,他來到彼得堡,受到屠格涅夫和涅克拉索夫的歡迎,會見了岡查羅夫、費特、奧斯特洛夫斯基、德魯日寧、安年科夫、博特金等作家和評論家。托爾斯泰傾向於德魯日寧等人的觀點,但他認為任何藝術都不能脫離社會生活。到1859,他和現代人雜誌決裂了。1856年底以中尉軍銜退役。第二年年初,我去了法國、瑞士、意大利和德國。
1856年,他起草了壹份用勞役地租的方式解放農民的計劃,並在他的莊園裏試行。1860年,大哥尼古拉斯的去世加深了他的悲觀情緒。從1859到1862,他幾乎輟學。他先後在賈斯納·波利亞那及附近農村地區為農民子弟創辦了20多所學校,並研究了俄羅斯和西歐的教育制度。從1860到1861,他還參觀了德國、法國、意大利、英國和比利時的學校。後來,他創辦了《Jasna Ya Pogliana》等教育雜誌。1862年7月外出時,他家被軍警搜查了兩天。不久,他關閉了學校。
結婚
托爾斯泰於1862年,索菲亞·安德烈耶夫娜·托爾·斯塔亞(со?яандееевнаааад)於17歲。他和妻子的關系仍有爭議。可以確定的是,大部分時間他們過得很好。他的妻子幫助他管理莊園,這使托爾斯泰能夠把全部時間花在文學作品的精雕細刻上。在這裏,托爾斯泰給人類留下了《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寧》等代表作。他的每壹部作品都要修改很多次,他的妻子也要負責抄寫和保存手稿。
托爾斯泰在1897。
婚禮之後,革命形勢逐漸轉入低潮,他逐漸克服了思想危機。他脫離社會生活,定居莊園,購置房產,過著簡單、寧靜、和諧、幸福的生活。從65438年到0863年,他用6年時間寫出了他的代表作《戰爭與和平》。1866,出席軍事法庭為士兵史布寧辯護。史布寧因為不堪忍受虐待,被軍官打了壹巴掌。雖然托爾斯泰為之奔走,但施布寧最後還是被槍斃了。這件事使他形成了反對法庭和死刑的觀點。
思想轉變
安娜·卡列寧娜(2)
1869年9月,我出差路過阿爾紮馬斯,深夜在酒店裏突然感到壹種前所未有的悲傷和恐怖。這就是所謂的“紮馬斯的恐怖”。從1868年秋天到1869年夏天,他對叔本華哲學產生了興趣,並壹度受到影響。從20世紀70年代初開始,他開始了新的思想危機和新的探索時期。他研究了各種哲學和宗教書籍,也找不到答案。這些思想和情感在當時創作的《安娜·卡列寧》中得到了清晰的體現。他拜訪了牧師、主教、僧侶和隱士,結識了農民和獨立人士康舒塔耶夫。最後,他徹底否定了官方教會,接受了宗法農民的信仰。最後,在七八十年代之交的革命新形勢和民族大饑荒的強烈影響下,他拋棄了自己的階級,完成了60年代醞釀的世界觀的轉變,轉向了宗法農民的立場。在《懺悔錄》( 1879 ~ 1880)等論文中,他廣泛闡述了自己思想轉變的過程。但他反對暴力革命,宣揚基督教博愛和修身養性,從宗教和倫理上尋求解決社會矛盾的途徑。托爾斯泰富有獨創性。從此,托爾斯泰厭惡自己和周圍的貴族生活,時不時從事體力勞動,自己種地、縫鞋,為農民蓋房,拒絕奢侈,成為素食者。他還改變了自己的文藝觀,痛斥自己過去的藝術作品包括《戰爭與和平》是“嘩眾取寵的遊戲”,把創作的重心轉移到論文和政論上,直接宣傳自己的社會觀、哲學觀和宗教觀,揭露地主和資產階級社會的種種罪惡。當時寫的劇本、短篇小說、民間故事也是為了這個目的。他還從事廣泛的社會活動:1881年,因為孩子讀書,他家搬到了莫斯科,他走訪了貧民窟,參加了1882年的莫斯科人口調查,更深入地了解了城市下層階級的生活;1881年,他寫信給亞歷山大三世,請求赦免刺殺亞歷山大二世的革命者。1891,他給《俄羅斯新聞》和《新時代》編輯部寫信,聲明放棄自己在1881之後寫的作品的版權;從1891到1893和1898,我們為梁贊省和圖拉省受影響的農民組織了救援活動。他還努力保護被官方教會迫害的莫羅坎人和杜霍布爾人,並於1898年決定用復活的全部報酬資助杜霍布爾人移民加拿大。
托爾斯泰在1891組織了饑荒救濟。
從19的90年代中期開始,托爾斯泰加強了對社會現實的批判態度,他經常對自己的慈善和反邪惡思想表示懷疑。這在《陰霾-繆拉》等作品中都有所體現。沙皇政府早就因為他的文章《論饑荒》而試圖監禁或流放他,但因為他的威望和民意而停止了。此時,因為《復活》的出版,他被指責為反對上帝,不相信來世。1901年以俄羅斯東正教的名義被逐出教會。這個決定引起了全世界的抗議,但托爾斯泰泰然處之。同年,因為沙皇政府鎮壓學生運動,他寫了《致沙皇及其助手》。次年,他致信尼古拉二世,要求人民自由,廢除土地私有制。1904寫反對日俄戰爭。他同情革命者,歡迎革命的到來,但對1905革命並不理解和回避。革命失敗後,他反對沙皇政府對革命者的殘酷殺戮,寫下了《我不能沈默》。
晚年
托爾斯泰在世界觀發生巨變後,於1882和1884年壹次又壹次試圖離家出走。這種意圖在他80-90年代的作品中有所體現。在生命的最後幾年,他意識到了農民的覺醒,他因遠離他們的思想和情感而悲觀失望。我對自己不符合信仰的地主莊園生活方式感到非常不安。弟子托爾斯泰和妻子之間的爭執,讓他感到更加苦澀。
1908托爾斯泰在書房。
托爾斯泰,1908。
托爾斯泰離家之前,他和妻子的決裂程度是眾所周知的。壹天晚上,夫妻二人又吵架了。後來,托爾斯泰的妻子跪下來,懇求托爾斯泰為她讀壹讀丈夫早年寫的詩和散文,找回最初的甜蜜,但那時托爾斯泰已經死了。終於在1910年10月28日偷偷離開了Jasna Ya Pogliana。途中患肺炎,於6月7日165438+10月20日(公歷165438+10月20日)在阿斯塔波沃站去世。根據他的遺言,屍體被埋在Jasna Ya Pogliana的森林裏。墳墓上沒有墓碑和十字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