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遇見大海,胸膛像大海壹樣澎湃。詩人把島嶼和巖石想象成凝固的波峰,這是詩人變化的本質。然後,詩人從觀察到反思,最終與大海融為壹體。此時此刻,大海是詩人向遠方的延伸,是大海向俄羅斯大地的延伸。這是作者創作這首詩的思考過程。
詩人贊嘆大海的壯美:黃昏時分,大海溫柔寧靜,閃著碧波和“美麗的光”,仿佛在“哭訴”我心中的憂傷;驚濤駭浪時,大海喧嘩,激蕩,狂傲,仿佛在召喚詩人沖破牢籠,奔向自由的遠方...詩人熱愛大海:大海胸懷寬廣,力量驚人,景色壯麗。詩人也羨慕大海:大海的自由喚起了他失去自由的遺憾,他感覺自己像是壹個變相流放的“囚犯”。詩人更依戀大海:大海讓他想起了那些震驚世界的英雄。名噪壹時的拿破侖,只能在荒涼的海浪上安息;普希金最崇拜的詩人拜倫,雖然才華橫溢,雄心勃勃,漂洋過海遠征,卻不被祖國允許,死在希臘。普希金空洞的抱負無法付諸實施,拿破侖和拜倫的不幸結局自然更增添了他前途渺茫、抱負難酬的悲哀。這就是為什麽詩人把大海描述為“悲傷的噪音”和“召喚的噪音”,這就是他“有靈魂的欲望”的原因。
這首詩氣勢雄渾,意境大膽,思想深邃,是詩人廣為傳誦的名作。它把大海作為自由精神的象征,表達了詩人與大海相連的自由精神。詩人用大海的壯美意象來產生聯想,抒發感情,表達對自由的渴望。前蘇聯的壹位詩人曾經說過:
“從那時起,任何在海岸上遊蕩的人,
在淺船和空曠的黃沙之間,
用他的心,眼睛和耳朵,他會聽到,
普希金的詩像金箔壹樣壯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