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余光中的《鄉愁》全文是什麽?

余光中的《鄉愁》全文是什麽?

余光中的鄉愁

詩歌全文

鄉愁

余光中

小時候,鄉愁是壹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壹頭,

媽媽在那邊。

長大後,鄉愁是壹張窄窄的車票。

我在這壹頭,

新娘在那邊。

後來,鄉愁成了短暫的墳墓,

我在外面,

媽媽在裏面。

現在,

鄉愁是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壹頭,

大陸在那邊。

詩歌評論

這首詩飽含深情,既有對祖國統壹的向往,又將鄉愁描寫得淋漓盡致。讀完這首詩,首先呈現在讀者面前的是四幅生動具體的人生畫卷。第壹節:早年求學,母子分離,書信相慰;第二節:成年後,告別新婚妻子,離開家,天各壹方;第三節:妳會去哪裏,母子不準見面;第四節:同胞難得相聚,國家無法統壹。同時,讀者也能感受到作者豐富而強烈的感情。詩人的鄉愁不是直接表達出來的,而是通過聯想和想象,塑造了四種生活的藝術形象,呈現給讀者。作者把對母親、妻子、祖國的思念和感情融於壹爐,表達了對家庭團聚、國家統壹的強烈願望。正如中國的許多河流都是黃河和長江的支流壹樣,雖然余光中生活在壹個孤島上,但作為壹個熱愛祖國及其文化傳統的中國詩人,他的鄉愁詩從內心感受上繼承了中國古典詩歌中的民族情感傳統,具有深厚的歷史感和民族感。同時,長期被人為地與臺灣省和大陸隔絕、漂泊到島內的千千人民的鄉愁,客觀上有著以往任何時代的鄉愁所無法比擬的具體而廣泛的內容。作為壹個離開大陸三十多年的當代詩人,余光中的作品必然會打上深刻的時代烙印。《鄉愁》這首詩集中描寫了個人在大陸的經歷。那段青春裏的壹枚郵票,那段青春裏的壹張船票,甚至未來的壹座墳墓,都蘊含著詩人對千萬海外遊子的思念,而這壹切,都在詩末升華到壹個新的高度:“現在/鄉愁是壹條淺淺的海峽/我在這裏/大陸在那裏。”如百川奔流東海,如千峰奔泰山,詩人個人的喜怒哀樂與對祖國、民族的大愛交融在壹起,而詩人個人經歷的告白更因結尾燃燒的感情而令人揪心,正如詩人自己所說:“縱向的歷史感,橫向的地域感。縱橫交叉形成的十字路口的真實感。”(《白玉苦瓜序》)這樣看來,詩人的鄉愁是我們民族傳統鄉愁詩在新時代和特殊地理條件下的變異,具有無與倫比的廣度和深度。余光中先生熱愛中國傳統文化和中國。贊“中國,最美麗最母愛的國家”。他說:“藍墨水的上遊是汨羅江”,“我要做屈原和李白的後代”,“我的血液系統裏有黃河的支流”。

席慕蓉的鄉愁

詩歌全文

鄉愁

席慕蓉

家鄉的歌是清遠的壹支笛子。

它總是在夜晚隨著月亮壹起響起。

家鄉的面貌是壹種模糊的失望。

像霧中的波浪

分別後

鄉愁是壹棵沒有年輪的樹。

永遠不會變老

詩歌欣賞

對故土的眷戀,可以說是人類不變的、永恒的情感。遠離家鄉的遊子、漂泊者、流浪者,即使到了耄耋之年,也希望回到自己的根上。

席慕蓉用壹首七行三節的短詩總結了這份鄉愁:第壹節講的是鄉音的清新,笛聲“總在有月亮的夜晚響起”。試想壹年四季有多少個夜晚沒有月光,隱隱約約意味著旅人總是想家思念家鄉。第二節寫鄉愁,對家鄉的懷念越來越遠。隨著時間的流逝,我搖下了故鄉的輪廓,只留下了模糊的悵然,如離別在霧中,濃如鮮血,卻隔著壹片迷蒙的雲。用霧中的離別之波來描繪故鄉模糊而惆悵的印象,用壹個有形的具體來描繪抽象的主觀感受,是生動而自然的。第三層寫鄉愁的永恒。是從上兩層揮之不去的鄉音和鄉愁過渡而來,形式上很新穎。層次的逐漸轉移使主題從模糊到生動。詩人用壹棵沒有輪子的樹永遠活在流浪者心中的“永不老去”的形象比喻,表達了深深的海洋般的悲傷和留戀與失望。

情感表達和意象選擇的融合,使全詩意境深遠。貼切自然的比喻,簡潔優美的語言,讓全詩有了田園詩般的意境。

我不知道妳說的鄉愁是誰的,所以沒有具體寫。網上找的,感覺還是很具體的。可以借鑒壹下!

這首詩用“戳”表達對母親的懷念,用“墳”表達對母親的懷念,是壹種濃濃的親情;用壹張“船票”表達對新婚妻子的思念,是壹種熱烈的愛;《海峽》表達了詩人對故鄉和祖國的懷念,是壹種深沈的愛國情懷。這首詩用“戳”表達對母親的懷念,用“墳”表達對母親的懷念,是壹種濃濃的親情;用壹張“船票”表達對新婚妻子的思念,是壹種熱烈的愛;《海峽》表達了詩人對故鄉和祖國的懷念,是壹種深沈的愛國情懷。這幾組意象構成了鄉愁的豐富內涵,使鄉愁更加明顯。感情越來越濃,主題越來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