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從王維山水詩看中國古典園林的美學意蘊

從王維山水詩看中國古典園林的美學意蘊

摘要:園林和詩歌意境的創造依賴於實物、語言和色彩。雖然使用的工具不同,但在追求“境生於象外”的審美效果上卻表現出默契。本文試圖以王維的山水詩為切入點,從光影、色調、空間結構、意境營造等方面解讀中國古典園林的詩意美。

關鍵詞:古典園林山水詩審美意蘊

中國古典園林建築靠的是材料的堆砌,而布局恰當、布局合理的材料堆砌是建築珍品的前提。同理,詩歌也要靠文字的組合,巧妙組合的文字也會成為奇妙的精神寶藏。風景園林看似與山水詩關系不大,但壹旦放到藝術情境中,就有了千絲萬縷的聯系。本文選擇中國古代山水詩巨匠王維,從他的山水詩中窺探中國古典建築精神——園林的美學意義。

首先,光影流動

光影流動之美不僅在詩歌中,也在園林建築中。沒有這壹點,詩歌是無味的,花園是沒有生命的。所以無論是詩歌還是園藝,總是非常重視光影構成的旋律。

在柴璐,“背對深林,從青苔照回我”,在竹裏關,“獨倚密竹,除我同誌,明月”,在觀鳥溪,“夜靜春空,月滿鳥”都表現出壹種陰陽交替的美,而“雲隔窗衣上, 且山泉在鏡”(《借王琦酒》“亂彈映空曲,碧波蕩漾”(《金竹嶺》)以湖為山川之景,近觀遠山為假。 “枝逢樹影入清逸”(《柳浪》)倒映岸邊楊柳,漣漪清晰,虛實相映,意境大開。詩人沿堤植柳,綠蔭滿地,各級掛簾,垂柳拂水,隨風飄動,婀娜多姿,令人心曠神怡,碧波蕩漾。

景觀營造者利用水、鏡、窗,以及假山上錯綜復雜的孔洞,使陰暗處變得明亮,並使光影流過奇石、樹木、屏障、花墻、券洞、遊廊、曲徑,使自然景觀的靈動靈動、風雨無阻在方寸之間得以展現,使整個建築結構呈現出壹種藝術美。無錫“吉昌園”位於惠山東麓,景觀布局以山塘為中心,巧借、混搭自然。假山依惠山東麓山勢而成脈狀,也形成蜿蜒的溪流,而玉盤亭廊、七星橋、清玉廊則依水而建,與假山相融。園中樹木參天,竹影搖曳,蒼涼飄逸,在光影流動中展現出無盡的審美意義。

二、空間布局

詩歌講布局,建築也講布局。王維《致堡壘》中“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第壹句,用橫平豎直的孤煙,第二句用黃河做結尾的壹輪夕陽。孤煙借大漠風光,夕陽借長河風光,突出意境。簡單多變的線條構成鮮明的意象特征,具有強烈的視覺審美效果,正如季承在《原野》中所說。如遠道借,鄰家借,別人借,別人借,時不時借。但是,我被事物和感覺逗樂了,我期待著。好像是先對寫作感興趣,描述了幾次。“畫面的布局,遠近高低的結合也是美感形成的關鍵,如“千裏跨天,數峰出雲”(《崔普陽兄季重山榮前》)。遠遠望去,跨越秦嶺千裏,巍峨的山峰挺拔地聳立在雲霧之間,橫的和豎的分開了;”雲,當我回頭看時,就在我身後;霧,當我進入它們時,就不見了”(《鐘南山》)顯示了在突然變化中的奇妙境界萬壑樹通天,千峰杜鵑啼;而且,經過壹夜的山雨,這棵樹又白又重。"(《給子洲李專員的壹封信》)以樹為近景,以泉為遠景,泉如懸於樹梢,呈現出獨特的遠層次,激起無窮的遐想。

古典園林中的亭臺樓閣屋頂不拘壹格,但都表現出節奏平緩、層次多樣、整體和諧,在不拘壹格中突出法度,在法度中透露情趣。蘇州留園的觀雲樓借虎丘之景,拙政園的梁毅亭借隔墻之景,Xi安大唐芙蓉園借西邊大雁塔之景,南邊南山之景,都是借的效果。《胡林亭》中“輕戈迎客,悠悠湖上來;軒對酒時,芙蓉四面開。”然後以小見大,用四周盛開的荷花襯托岸邊的亭臺樓閣。蘇州最小的房子“斷片園”,面積只有1.40平方米,僅相當於拙政園“元香堂”的面積。它以水池為中心,四周是巖石和墻壁,只在角落裏有壹座假山。山中有洞穴,以增加周圍的空間和層次。池畔,假山或樹植,沿池而行,步階不壹,園中見小。

三、意境創造

“意境”是壹個最具中國特色的美學概念,在唐代開始形成,明清時期作為美學範疇被廣泛使用,其中王國維的研究最具代表性。他曾在《人間詞話》中批評姜夔,說“古今詩人之格調,高如白石,不在乎在人間的發揮,所以覺得沒有意蘊,意蘊比不上壹流作家。”可見,王國維“意境”的重要標準是“言不盡,意不盡”

蘇軾《蜀墨<藍田煙雨圖>》有雲,詩中有畫;觀其畫,畫中有詩”,點出了王維詩歌中的偉大審美意境。“我們來看看《柴璐》,寫空山中的空靈境界。人們聽說過,但從來沒有人見過。園林遠離山景,人隱於山中,重在表現壹個“靜”字。竹立館以動示靜,隱逸寫苔上幽景,意謂旨趣與柴璐相近,避寫“獨”與“隱”。人坐在幽深的竹林中,無人打擾,園主與園竹融為壹體,在幽暗的林景和皎潔的明月中體驗純凈明亮的環境。中國古典園林的創造源於自然,高於自然。人工與自然巧妙結合,在有限的空間裏運用無限的組織,在真實與隱蔽的跌宕起伏中給人留下巨大的心理審美空間。詩的意境與園的意境驚人地壹致,所以李東陽稱贊:“淡而強,近而遠,知者可迫,俗人難談。”(淮魯華)。無論是詩詞還是古典園林,這個巨大的審美空間總會在有限中生出無限,從而無限放大它。鄭板橋對此有很好的論述:“十間茅草屋,壹個天井,幾根竹竿,幾根石筍,地不多,費不多。“房子雖小”,風雨中有聲音,日月中有風景,詩中有酒裏有愛情,閑中有陪伴。“意境無限,回味無窮。

四。結論

筆者嘗試以王維為代表的山水詩之美為切入點,深入解讀中國古典園林建築的美學意蘊,以期在精神化與物質化之間架起壹座橋梁,拓寬文學作品的審美路徑,開辟建築文化新的審美標準。

參考資料:

[1]選註,王維詩選[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年,10版。

[2]葉朗,中國美學史綱要[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11版,第443頁。

[3]戚家華,美學視野下的建築與文學,建築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J],2006(4)。

作者簡介:王琳(1988-),女,山西運城人,遼寧師範大學文學院碩士研究生,文學藝術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