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問余住在藍山是什麽意思,笑而不答我心。
桃花漸開,又是另壹個世界。
這首詩的寫作年代和背景存在爭議。有三個主要版本:
第壹,開元十五年(公元727年),李白來到安陸不久,就答應老師要娶他的孫女。所以他住在璧山,讀書,制作。此時的他,在親友中,年紀輕輕,深居簡出,不求仕進,卻不認同他。於是在開元十七年的春天,他寫了這首詩,用問答的形式表達了他當時的感受。
二、公元754年,54歲的李白來到黃山,徜徉在黃山及其周邊的青山綠水之間。唐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詩人受當地王倫的邀請來到桃花潭和茶集,王倫是越王汪華的後裔。(查濟村始於公元676年。周文王後裔查文西退休後,查帝從山東濟陽縣遷到查濟,後命名為查濟村。後人查文西去訪查關羽,李白高高興興寫了壹篇《山中問答》。當地人把它刻在青龍山的石門裏,現在依稀可見這首詩的痕跡。
第三,在現在的蕪湖小格裏自然風景區,它位於南陵縣南部,距縣城35公裏。緊鄰318國道,是壹處交通便利的風景區,總面積近10平方公裏。樹木茂盛,植被良好,動植物資源豐富,奇花異草遍地,是地球同緯度僅存的原始次生林。這裏有高低起伏,面對著古老的碧山,壹般指黃山東西兩側兩個叫碧山的地方:黟縣碧山鄉和太平洛村壹側的山。唐代大詩人李白曾渴望在此居住,留下了著名的詩句“山中問答”,被詩人稱贊為風景優美。
不難看出,依據無非是李白的詩《碧山》和李白當時的活動場所。安陸有青山,黃山有青山,沒有古今名的較量。
李白舉薦前“以酒隱命”,曾說自己“隱俗”。經李白舉薦,獻身翰林。不到兩年後,他被迫辭職離開北京。這期間,他漫遊於黃河、長江中下遊,包括黃山,“遊遍天下,自適詩酒。”從活動時間上來說,兩者都有道理。
因此,在沒有更有力的實證證據的情況下,沒有關於為什麽的爭論。
此外,當我們看唐詩時,我們很容易發現“璧山”這個詞是李白經常使用的。“想飛就去碧山家吧。”這裏指的是江西省的廬山。"我感覺不到變化,雖然山變暗了,秋天陰雲密布天空."這裏指的是四川的峨眉山。"傍晚走下藍山,月光護送我回家."這裏指的是陜西的鐘南山。“千巖篝火連海,兩岸旗圍碧山。”這裏指的是江蘇的北固山。可見,李白的“青山”是指壹片美麗、純潔、幹凈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