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時期,又有壹批作家,主要是邊塞詩。
主要是這樣壹群人,他們軍旅生活經歷很長,有過軍旅生活的體驗,而另壹些人,有的軍旅生活經歷很短,有的甚至完全沒有軍旅生活的體驗,也就是說,他們沒有去過邊境軍營,但是他們對邊境生活和邊塞風光很著迷,所以也寫了壹些邊塞詩。
那麽在這些詩人中,他們的詩都是描寫軍隊的生活,邊塞的風光,壹些邊疆的風土人情,以及對征兵、對婦女的思考等深刻的思想。
由於這些作家具有相同的思想內容和相似的詩歌風格,人們將盛唐時期的這樣壹批作家稱為“邊塞詩派”,高適和岑參是其中的代表。
當然,除了這兩位作家之外,還有壹大批作家,如王昌齡、王之渙、崔豪等。這樣就形成了壹個勢頭比較強勁的邊塞詩派。
盛唐邊塞詩應該說是相當繁榮的,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我們來討論壹下盛唐為什麽會出現這樣的邊塞詩派。
也可以通過社會原因和文學本身來看壹看。
唐代邊塞詩繁榮的社會原因
第壹個社會原因是社會現實。唐朝全盛時期,唐朝國力如日中天,軍事實力非常強大,駐守邊疆的軍隊也很多。
嗯,第二個社會原因是,因為國家興旺,文人精神狀態高漲,精力充沛。
所以在盛唐,邊塞詩大師的出現,應該說與文人的這種精神狀態有很大關系。有些作家在部隊生活的時間不長,甚至沒有軍旅生活的經歷。但他們也向往邊塞,向往軍事,也寫過不少邊塞詩。
03文學自身的原因
這是來自社會原因,然後是來自文學本身。
中國邊塞詩歷史悠久。盛唐以前雖然沒有邊塞詩派,但邊塞詩古已有之。比如先秦時期的《詩經》、《楚辭》,都包含了軍事遠征的內容,描寫了人物的心態和為國捐軀的精神。
秦漢時期的漢樂府中有描寫戰爭的篇章。魏晉南北朝時期,邊塞詩越來越多,如曹植的《白馬篇》、鮑照的《北門行》。隋代初唐,邊塞詩更加繁榮成熟,如參軍。
可以說,從《詩經》到初唐,邊塞生活的內容,軍旅生活的內容,表達招賢納士、為國捐軀之誌的內容,層出不窮。
這些都為盛唐邊塞詩的繁榮打開了風氣,積累了經驗,提供了借鑒。這也是邊塞詩在盛唐如此興盛的原因。以前有邊塞詩,但沒有邊塞詩派。盛唐時期,壹批這樣的作家同時湧現,成就斐然,形成了聲勢浩大、影響深遠的詩歌流派。
以上,我簡單介紹了什麽是邊塞詩,以及邊塞詩形成的原因。接下來,我開始談論盛唐邊塞詩的代表作家之壹岑參。
邊塞詩人的傑出代表岑參。
讓我簡單介紹壹下岑參的家庭情況和生活。
岑參(715-770),南陽人,世代為官。他的曾祖父、祖父和叔叔都當過宰相。
但是岑參人不想像壹般文人壹樣從零開始往上爬,做個小官,不犯錯誤,慢慢的穩紮穩打,循序漸進,三年小漲,五年大漲,慢慢的往上爬。他不想走這樣的職業老路,但願意為邊疆建功立業。於是他主動要求去邊境地區工作。就這樣,他有了兩次在西北軍服役的經歷。他們今天都在新疆。
第壹次,於天寶八年(749)去安溪,逗留兩年左右,返回北京;三年後,天寶被任命為安西北院十三年馮長青幕府法官(副職,類似於軍中副官)。八年的新疆軍營生活為他的邊塞詩創作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回到朝鮮後,在杜甫等人的推薦下,在壹些官職上任職,余寶英袁載擔任關西節度使,幫助平息叛亂,後又討伐安石軍叛亂。後來做了刺史,人稱岑家洲。
05岑參的詩歌創作
岑參豐富的軍旅生活為他積累了豐富的創作素材。與此同時,岑參熱愛軍事生活,並真誠地投身其中。
他寫下了《第壹次去龍山的路上,我是宇文判官》這首詩,表達了他此時的心情。他寫道,為了國王,不考慮個人利益,妻子意氣風發的精神狀態,這也是他寫邊塞詩的重要原因。
岑參邊塞詩的內容
這麽多邊塞詩的主要內容是什麽?讓我們來看看。岑參邊塞詩的內容可以分為三個方面。第壹首表達了從軍報國、建功立業的誌向,既反映了我的精神狀態,也反映了盛唐詩人朝氣蓬勃、不畏艱難的健康心態。
這是盛唐邊塞詩人,尤其是岑參所具備的內容。
他壹再表示,”
陰山口風如箭,鐵門如關西月。
兩人皆悲淚夾馬鬃,沙沙胡沙迸射人面。
老公三十多歲不富裕,可以整天守著他的筆墨硯臺。"(《陰山橋西亭》)。
“火山六月應該更熱,赤亭路口行人獨特。
知道妳常度越祁連城,哪裏會怕見到輪臺月。
請下馬,進入魯在酒樓,送妳到壹萬裏之外的西方。
名聲只來自馬。真是個英雄。”(《派李為西部官軍副使》)。
這壹切都說明他想在邊疆、在戰馬、在戰場上成就功名。這是男主角的丈夫。
安史之亂爆發後,他把參軍和打賊兩個方面有機地結合起來,像他的兩首進行曲,講的就是這方面:
後悔早年讀書多。如果我學會了弓箭,我就能親手殺死敵人。所以,這樣壹種誌向,這樣壹種健康向上的心態,在他的邊塞詩中得到了突出的體現。
第二,詳細真實地描述軍旅生活。比如送劉旦判官從武威到安西,送西征馮將軍的《輪塔之歌》,送他下西洋。
這些詩既表達了戰士們建功立業的誌向,也反映了他們心中的壹些委屈,既有戰士們對軍隊火熱生活的贊美和歌頌,也有對軍隊可怕經歷的描寫。
這些野心、悲傷、贊美、恐怖的經歷,都為讀者提供了真實而傳奇的新鮮內容。
也就是說,在傳統邊塞詩的基礎上,加入了壹些新鮮的內容。
第三,邊塞風光和邊塞風俗民情的描寫。
這在岑參的詩中很有特色,甚至有些東西可以彌補史書的不足。岑參的主力部隊生活在新疆的西北邊陲地區,因此他的邊塞詩中有大量關於新疆邊塞風光的描寫。
比如寫火山雲的壯美(火雲凍遍山,千裏之外鳥不敢來),熱海水的灼熱(蒸沙石燒雲,沸浪灼浪炸漢月),天山常年積雪(天山雪雲常不開,千峰萬嶺雪是崔偉), 早期的風雪嚴寒(北風卷白草斷,八月雪橫韃靼天),軍中的宴席(琵琶笛樂),各族人民的和諧交流(軍中夜買酒擊鼓,金宴午紅燭)。
告別獨孤漸和嚴明以及八個仆人;
這些我們內地人看不到的罕見風光和異域風情,給邊塞詩帶來了全新的內容,讓讀者耳目壹新。
此外,還有壹些表達友情和鄉愁的作品。如(送吳法官進京)的送別詩,他的“赴京使”等,都是表達懷念和友情的。
岑參邊塞詩的藝術特色
可以說在藝術上很有特色。
形式上:
岑參邊塞詩的最大特點是瑰麗奔放的浪漫主義。在形式上,岑參多采用自由體,即形式相對自由,尤其擅長運用七言律詩。
因為這種形式篇幅長,詩風靈活,適合表達豐富的內容和復雜的思想情感,註重內容的表達,即物質的命題,很有創意,線條充滿了奇異的感覺和強烈的色彩,藝術地表達了他在詩中的誌向和崇高的感情。
從他的主要表現手法來看,主要有三個方面。
壹是豐富的想象力,二是奇特的誇張,三是多變的節奏。
比如他的詩《西遊記》,不僅僅是壹部隨軍出征派遣統帥討伐敵人的生活紀錄片,詩中描寫的是遠征的環境、軍中生活的艱辛和將士高昂的士氣。這首詩不是紀錄片,作者結合環境加入了自己豐富的想象力。
這完全是出於想象。當時的環境和情況都寫得惟妙惟肖,想象豐富,誇張詭異,比喻精妙。
比如妳所熟悉的《送田書記吳歸家》中的“春風來,夜來,吹開萬梨花”壹句,也是想象之妙,比喻之妙。
關於節奏的變化:
令人驚訝的是《上川征途,送師西征》收支相抵,三句轉韻,奔騰跳躍,猶如突如其來的狂風暴雨;《白雪歌送別田書記吳回家》,或兩句壹韻,或四句壹韻,有變韻,有活跳。
岑參邊塞詩的藝術風格:
生動的取景,奇特的想象,新穎的比喻,豐富的色彩,瑰麗的畫面,崇高的意境,情景交融,形成了瑰麗的藝術風格。
杜甫說:“岑參兄弟好奇”,說明奇詭是岑參詩歌的主要特征,但這種想象不只是誇張,而是貼近現實生活,而且寫得合情合理,讓人覺得真實可信。
當然,他寫景抒情,也寫得很有特色,比如代表作《春夢》、《論會京師使者》。
此外,他雖是邊塞詩的代表作家,但也寫了不少山水詩,數量僅次於王、孟,素有“綺麗”之稱。
岑參的詩在當時和後世享有很高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