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初中時贊美母親的壹首大詩。

初中時贊美母親的壹首大詩。

(1)

母親用手中的針線,為長途跋涉的兒子趕制衣服。

出發前,縫了壹針,怕兒子回來晚了衣服破損。

誰敢說像弱者這樣孝順的孩子,能像春天的陽光壹樣回報母親的愛?

(孟郊《流浪的兒子們》)

這首詩是婦孺皆知的。前四句描寫慈母為遊子縫制衣服的場景,壹兩句是概述,三四句用好兩個疊字,“密”。縫得緊是必須的,兒子出門,他的衣服要結實耐用。厚厚的針腳,滿滿的母愛。其中蘊含的是母親對兒子的愛。《耽擱了》,寫的是母親的擔心和擔憂,她希望外出的兒子能如期歸來,平安歸來。是的,兒女千裏憂。

它的最後兩句是關於遊子對母親的感激之情。享受母愛的兒子無法報答母親的恩情,就像小草無法報答太陽的恩情壹樣。這個比喻很形象,把母親比作春天的暖陽,把孩子比作小草。小草在陽光下生長,孩子們在母親的呵護下成長。他們是多麽相似啊...

(2)

弓簾去母親河梁,愁淚白。

這是柴門壹個悲慘的雪夜。這個時候有孩子總比什麽都沒有好。

(黃景仁《不要做老母親》)

第壹句是背井離鄉的行為,表現了詩人的不舍和無奈。

第二句,詩人看到他的老母親靠著門站著,白發散亂,幹了的眼淚正悲傷地盯著她。這個細節表達了詩人不得不離開母親時的愧疚和焦慮。

第三句是詩人再回頭看時,白發蒼蒼的老母親依然獨自倚著柴門,被風雪吹著。“慘”點出了全詩的情感,突出了母子離別的悲傷和痛苦...

最後壹句,詩人為了生計,不能讓老母親安享幸福的晚年,還要讓她壹個人呆在家裏,自己操心。有這樣的兒子總比沒有好。母子無用無能,讓妳壹直擔心!

這壹結論將情感推向高潮,既道出了老母親心中難以名狀的憂慮和悲傷,又真實地表達了詩人的愧疚、自責和痛苦。

這首詩從兒子的角度,傳達了兒子與母親分離時的不舍、無助、自責、內疚、痛苦和感傷,感情真摯感人。

(3)

我無止境地愛著我的兒子,我很高興回家。

寒衣是針線,家書是墨漬。

遇憐薄,自求苦。

我以人子為恥,不敢嘆息。

(蔣世全《歲末到家》)

壹個“嗨”字主導了全詩,點出了母親對兒子回家的喜悅。她給兒子縫的衣服,她寫的信,寄給兒子的信,壹見面就同情兒子減肥,同情他東奔西跑的辛苦。慈母對兒子的關愛,處處體現。

壹個“羞”字形容的是兒子內心的愧疚和焦慮,只向母親報平安,卻不敢提及自己在外的艱辛和舟車勞頓。從兒子的角度,凸顯了母愛的無私和偉大。

在“喜”與“羞”之間,傳遞著母子深情,感人至深。

自古以來,母親是偉大的,母愛是無私的。向天下所有母親致敬!同時,祝他們節日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