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 10出生於福州壹個具有愛國主義和改良主義思想的海軍軍官家庭。她的父親謝參加了抗日戰爭,抗擊日本侵略者。後來,他在煙臺創辦了海軍學校,當上了校長。
冰心出生7個月後隨家人搬到了上海。
4歲的時候,我搬到了山東煙臺,在煙臺的海邊住了很久。大海陶冶了她的性情,開闊了她的胸懷;她父親的愛國之心和強國之誌也深深影響了她幼小的心靈。壹個夏天的傍晚,冰心和爸爸壹起在沙灘上散步。沙灘上,迎著晚霞的紅光,冰心讓爸爸說說煙臺的海。這時她爸爸告訴小女兒,中國北方沿海有很多美麗的港灣,比如阿哈瓦,大連,青島,都很美,但是都被外國人占領了。“在中國都不屬於我們”“只有煙臺屬於我們!”父親的話深深地印在了年輕的冰心的腦海裏。在煙臺,冰心開始讀書。在她最初在家學習期間,她接觸了中國古典文學。七歲時,她讀了《三國演義》和《水滸傳》。同時我還看了商務印書館出版的《說不系列》,包括英國著名作家狄更斯的《壹塊肉的故事》等19世紀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品。在讀《余生壹塊肉》的故事時,當可憐的大衛從虐待他的店主那裏跑出來,去找他的阿姨時,冰心壹邊哭,壹邊假裝是他媽媽在旅途中給她當零食的小面包。
辛亥革命後,冰心隨父回到福州,住在南後街洋橋萬興通世店後面的壹個大院裏。爺爺的大家族住在這裏,家裏的柱子上有很多對聯,都是冰心的叔叔們寫的。這所房子原是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壹林覺民的住處。出事後,林家害怕受到懲罰,就把房子賣了,到鄉下避難。買這個房子的人是冰心的爺爺謝栓先生。在這裏,冰心以1912考入福州女子師範學校預科,成為謝家第壹個正式入學的女生。
1913年,其父謝赴北京國民政府任海軍部軍事科學處處長。冰心隨父親遷居北京,住在鐵獅子胡同的尖子巷。次年,他進入北滿女子中學。1918,升上聯合女子大學科學基金,希望成為壹名拯救生命的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