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參考答案
壹、現代閱讀(9分,每小題3分)
1.c(“院體畫”的概念與原來的“南宋山水畫”不同)
2.c(概括整體,不是“全部”,而是“大部分”)
3.b(對南宋山水畫特點的“理解與分析”過於絕對化)
二、古詩詞閱讀(36分)
(壹)文言文閱讀(19分)
4.b(輸:付出。)
5.D
6.d(誤會,執政大臣沒有采納余的意見)
7.(1)有人在壹個政府官員耳邊說話,余暗暗知道他是個賊。/他立即被逮捕和審問,所有的贓物都找到了。
翻譯大意給2分(65438+前後0分“/”);“或”(有的人,有的)、“陰”(偷偷,偷偷)、“盤問”(質問,審問),壹個翻譯給1分。
(2)朝廷議借京民之財,於極力反對。/就在部長們認為他是對的時候,提案被擱置了。
翻譯大意給2分(65438+前後0分“/”);“借”(借)、“會”(恰到好處,恰到好處)、“隨”(然後,恰到好處),給1分壹個翻譯。
註:1。關鍵詞和“大意”不會重復扣分;2.關鍵詞也可以翻譯成同義詞。
(2)讀古詩(11)
8.小溪和城垛上淺淺的春寒已經消退。天氣漸漸轉暖,花兒搖曳,鶯聲清脆,壹派熱鬧的郊區晚春景色。(3分)這四句話描述了眼前的場景,說明了人物活動的季節和地點。/同時,用音樂場景襯托悲傷:春色雖美,詩人遠在他鄉,寂寞憔悴,怎能賞酒賞花?/觸景生情,眼前的春色讓我想起了過去。(2分;“/”前後的內容,壹分給1分,任意兩分,意思正確。)
9.壹聲“春去春來”的嘆息,不僅僅是壹聲感慨春去春來,更是暗示著壹個人生命的春天壹去不復返。可以說是壹語雙關,言簡意賅。《洪飛萬店》運用借代和比喻(也可以回答“誇張”),《洪飛萬店》生動地寫出了暮春墜入英國的五彩斑斕的景象,畫面美麗而憂傷;“愁如海”是壹個新穎的比喻,用深不可測、無邊無際的大海來形容詩人愁的深度和廣度。這種悲哀,既有傷春的悲哀,也有逝去歲月的悲哀,更有人生失意的悲哀。(2分,雙關、借代、比喻可以任意兩個回答;結合內容分析各2分,意思對)
(3)名篇名句聽寫(6分)
10.(1)後人哀,後人哀而不學。
②萬木春在千帆病樹前的沈船邊上。
(3)居廟堂高則憂民,居江湖遠則憂君。
(6分;每句1,有錯別字的句子不得分)
三、文學文本閱讀(25分)
11.(1)答D給3分,答E給2分,答A給1分。答案B和C不給分。(壹)關於主人公心理的推測不壹定準確,但有壹定的道理;b .小說沒有表現出“‘文革’中上山下鄉的壹代人對時代的反思和總結”;c .寫“肖驍”的作用是通過他的嘴表達主題,沒有任何批評的意圖。)
(2)①壹開始是簡單的“後悔”,後悔不應該玷汙瓶子;(2)後來,我後悔自己在小學,在農村,在城市和升官後,在和老婆的生活中的種種缺點和錯誤。(3)最後,通過反思自己的人生,不斷檢討自己的靈魂,最終得到了靈魂的愉悅和滿足(“脾氣好了很多”)。(6分;答壹分給2分。
(3)寫妻子女兒的話,是為了襯托“他”的形象,突出“他”的人格特征。比如小說第四段他妻子和女兒寫的話,表明他們認為花瓶打碎了沒什麽大不了的,與他的“萬分急迫”形成對比,突出了他對花瓶的珍惜和對不小心弄臟的後悔。第六段通過妻子和女兒的對話,表現了他對畫樹葉的投入和性格的變化,突出了他反思後獲得的平靜和滿足。(6分;“功能”2分,只要回答“襯托”、“側襯托”、“間接表達”;“具體分析”各2分,含義正確)
(4)[示例]
觀點壹:這部小說情節簡單,線索清晰,但構思相當巧妙。小說以花瓶為線索,不小心損壞了瓶子→專心畫瓶子→“把它變小”來評論瓶子。第壹部分介紹花瓶的由來和經歷,突出普通與不普通的花瓶。平凡在於它的平凡,不平凡在於它陪伴主角多年,見證主角大半輩子的人生。這些介紹為接下來的劇情發展提供了合理的基礎,鋪墊得自然而巧妙。買筆這個環節看似與畫瓶子無關,卻為下面畫綠葉做了鋪墊。(2)寫主人公畫瓶子的過程時,常常通過妻子和女兒的話語來表達主人公的專註和投入。(3)在結尾,“肖驍”對“肖驍”的瓶子進行了訪問和評論,巧妙地深化了小說的主題。(8分;“總是說”2分;“分述”6分,答壹分2分。
觀點二:使用符號(或“暗示”)。(1)開頭寫花瓶“形普通,白平淡”,實際上是用花瓶的“空白”暗示人物“心灰意淡”;(2)寫主人公買綠筆時的選擇,含蓄地表現了主人公過去對綠色的忽視和對綠色的深切渴望;(3)寫回憶錄時“腦子裏都是飛花,卻不知道第壹句怎麽寫”,暗示主人公對自己的人生從未梳理和思考,腦子裏亂七八糟,雜七雜八。(4)主人公畫千葉瓶的過程,就是回顧和反思人生的過程;從“平凡”、“素白”到“淡雅美麗”的變化,象征著主人公心靈的豐富和人生境界的提高。(8分;“操縱”2分;“欣賞”是6分,1.3分,妳可以用正確的意思回答任意兩點。此外,還可以運用“伏筆”的手法,分析合理恰當。)
觀點三:①這部小說主題深刻,耐人尋味。小說通過主人公畫千葉瓶的故事告訴我們,人只有學會反思和自省,才能避免混亂和雜亂,獲得滋養和提升,享受心靈的寧靜和充實,感受人與人之間的溫暖與和諧。(2)犯了錯誤,不應該逃避,自欺欺人;也不應該被忽視或忽略。我們應該勇敢地面對它,肩負起我們的責任,這樣我們的社會才能更好,更和諧。即使工作中有失誤,只要我們努力用積極的心態去彌補,就能減少損失,甚至化腐朽為神奇,化教訓為財富。(8分;回答壹分,得4分;如果妳回答任意兩點,意思就是對的。
四、實用文本閱讀(25分)
12.(1)答D給3分,答B給2分,答E給1分;答案A和C不給分。(壹)“通過數字視頻傳輸和傳播”與原文明顯不符的;c .對作者被感動的原因理解錯誤;e .不是很全面。)
(2)感謝工作中來自蓋茨的幫助和有益影響;(2)因為蓋茨退休後無法從中受益;我很高興蓋茨能在退休後全身心地投入到公益事業中,回饋社會。(6分;答壹分給2分。
(3)①謙虛好學,善於思考,對不熟悉的領域充滿好奇。(2)有廣闊的文化視野和視野,渴望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3)看問題很深刻,思路清晰,能迅速抓住問題的核心,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④善良平和的人格魅力。⑤淡泊名利的態度,熱心慈善事業。6.不斷追求夢想的精神。(6分;回答1,給出1。
(4)[示例]
觀點壹:每個人都應該有夢想,並為之努力。要點:①人要有夢想,並為之不懈努力。有夢想卻不肯努力,只夢想壹步登天,是很難實現夢想的。最高的夢想不僅僅是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還要上升到造福社會和人類的高度。
觀點二:人對財富要有明智的態度。主要觀點:①財富是個人幸福和社會和諧的必要條件,但人們可以通過個人努力和正當手段獲得財富。人可以追求財富,也可以創造財富,但不能執著於財富,即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
觀點三:人要有社會責任感,要懂得回饋。要點:①壹個人要有社會責任感,超越個人的狹隘,為社會做貢獻。回饋不是簡單的慈善和捐贈,而是壹項需要激情投入的事業。
(8分;觀點正確2分;闡述觀點6分,其中每點3分,要求文字內容與社會現實有適當的聯系。文字內容與社會現實只有分而無聯系的,扣1分。)
五、語言的運用(20分)
13.c(斷章取義。“不忍看完”就是不忍心看完的意思,常用來形容文章的悲劇性內容。這裏的應用程序“難以閱讀”)
14.a (b .句式混合;c .如果構成不完整,應在“互諒互讓”後加上“的原則”;d .如果構成是多余的,應去掉“的基本要素”)。
15.c(註意每個句子中相互指代的單詞)
16.(5分;答壹分給2分,答兩分給4分,答三分以上給5分)
[要點]
利:放煙花很好。因為:①能增強節日氣氛,給人帶來歡樂;②能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③可以促進相關產業的發展,增加就業機會,增加國家稅收。
反對:燃放煙花有缺點。因為:①安全隱患多,容易傷人引發火災;(2)汙染環境(空氣、噪音、垃圾);3浪費很多錢。
17.(6分;壹句話3分,其中內容恰當2分,句式與例題相同,無字病1分)
【例】壹枝寒梅,能吐出風刀霜劍中沁人心脾的清香。
巨浪在躍起和落下時能激起驚心動魄的壯觀。
六、寫作(60分)
18.參考2010高考作文評分標準。
附:文言文參考譯文
郁亮,字,洪州汾寧人。進士紀,調任京南總管參軍。壹個殺人嫌疑犯在縣裏被抓了,他自己坦白了。余檢查了屍體和刀身,懷疑道:“哪裏有壹尺多長的刀身,不到壹寸長的傷口?”向政府報告,要求自己抓住兇手。很快,真兇被抓。壹些人損失了超過10萬英鎊的財產,並逮捕了數十名平民。夏天,外面可以聽到酷刑和尖叫的聲音。有人對著壹名政府官員的耳朵說話。余暗中知道他是個小偷,立即逮捕並審問了他。所有的贓物都找到了。
他被任命為大理寺丞,並出任湘陰縣令。縣裏欠了幾千塊石頭的稅,徐莉被命令每年都要繳納。余給寫了壹封信,說明了這件事,於是免除了他在賬本上的欠款。又被調到杭州潼關。河裏的潮水容易泛濫,沖毀官民的房屋。郁亮的手臂累了20英裏的石堤來阻止潮水,潮水不再有害。當時王韜是個官員,經常因為老實坦白得罪了官員。有官員指責王濤,官方想以私人恩怨調查王濤。余不以為然:“如果說王韜得罪了他的辭呈,那是因為他沒有被容納在坦誠之中。”傅帥也就不再追究了。後來,王韜在朝廷做官,因此他以誠實坦率而聞名。後來士大夫死在嶺外,送葬的車大多經過前州,多是體弱多病的孩子和喪偶的婦女。余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為這個孤女提供救助和保護。他拿出自己的工資幫她結婚。後來,由於母親年事已高,余向詢問南康軍的軍籍。在為他母親的葬禮服務後,他被任命為三司的法官。
關和陜西打仗的時候,朝廷商量向北京的百姓借錢。於極力反對這件事,正當大臣們認為他是對的時候,這個建議被擱置了。在內府,生銹的貨幣賣給第三司,第三司的官員會接受。只有於說:“若發諸軍,兵必反感;如果不分給軍隊,就用來買人民的商品,人民就遭殃了。請求交付給司文研究所(重鑄)。”
改為明州周知。朝廷要管邊渠,讓他掌管邊河司。汴河淤塞,水流十分緩慢。執政的部長堅持縮小河流的意見。俞良渚認為:“善於治水的人,不與水爭地。冬天水幹了,要從首都東邊疏浚,到首都西邊處理。三年後,水又可以在河裏流了。”執政大臣不聽。執政大臣還提議砍伐汴河岸邊的樹木,修建木堤,使河水變得又窄又深。於曰:“自泗州至京師壹千余裏,江、淮漕運之列,此起彼伏。夏天,人們帶著幹渴旅行,在樹蔭下休息。而且那些樹的根在堤內盤根錯節,使得堤身堅固,不利於伐木。”余多次表示反對,認為不能讓他去,所以要求不要參與汴河的管理。盡管執政的大臣很生氣,但他永遠無法使他屈服。任太常邵青、潤州周知,又升任光祿卿、宣州周知,政績江東第壹。他要求退隱故鄉,掌管洪州玉龍寺。他在81歲時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