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必要物質基礎,是生命之源。它孕育了五千年的人類文明,在人類文明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自古以來,以雜草為生就是人類發展進化的重要特征。自人類出現以來,人類創造的壹切文明都離不開開水的滋潤。《淮南子》說:“水,天是雨露,地是滋潤。什麽都活不了,百事可樂也要成功。”正是因為水的不可比擬的屬性,從古至今人們都開始對水進行深入的思考。世界的起源是任何哲學都無法回避的問題,以水為世界的起源是早期非常重要的哲學思想。據考證,水作為世界起源的最早觀點是在《管子·水陸》壹文中。“水是萬物之源。”“水是什麽,萬物之源,眾生之宗室,美、惡、德,不都是小於君的產物。”它認為構成世界的元素是水,誰是構成萬物的根本物質。1993出土的郭店竹簡中,關於水的論述比《管子·水地》略晚,對宇宙的應用和演化作了系統完整的論述。它認為水在宇宙的進化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老子認為道是世界的本原。道生宇宙,道先生成水,水助太壹生天地。然後天地效法水,助太壹成天地。太乙生於水中,也藏於水中,及時行動幫助太乙。水不在太壹之外,而藏於水中,水與太壹相混。這種尊水思想在古代文化中並不少見;壹個很流行的觀點是,中國古代普遍認為“金木火、水、土”五行是世界的起源;西方早期哲學家泰勒斯認為水是世界的起源。壹方面,水是自然界中的壹種元素,另壹方面,它不僅僅是壹種自然元素。它代表著作為萬物之始和主宰的本源,從而生化萬物並始終保持自身的同壹性,具有普遍性和流動性。最後,泰勒斯的水有生命的原則。
第二,水的美德
水是壹種無色無味的無生命物質,卻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通常被提升到哲學層面,象征壹種精神品質。從深層來看,老子的《道德經》是水之德的拓展和深化,整個《道德經》都是圍繞水展開的。他的道實際上是從水中提出來的。水之德是《老子》中最完善、最高的德。《道德經》第十七章“善如水,水利萬物不爭,使人皆惡,故為道中幾事。”最高的德,如水,善於滋養萬物,但不與萬物爭利,停留在人所厭惡的地方,所以水最接近道。王夫之說:“五行之體,水最小。善居道者小;後眾,而常德為先。”孔子認為水的美德是美德、正義、勇氣和正直。子貢問孔子:君子見水必望水的道理是什麽?子曰:“富於水,偏於人而無為,如德也。”。它的流量也在下降,拘留必須遵循它的原則,必須是正義的。它的陶陶是不屈的,像壹個陶。如果有決定要做,就應該不動聲色,它會無所畏懼,勇往直前地走向山谷。主量壹定是平的,類似規律,利潤不求近似,貌似正。關於微觸,好像是觀察到的。要出門入,要清新幹凈,像善。其萬折亦將東,如誌。所以君子見水必望水。荀子說“水淡而清,灑人之惡而善,亦仁者也。”可見,在中國古代,水之德是很受推崇的。水很弱,但很偉大。水是世界上最弱的東西,卻能戰勝世界上最強的東西。這種剛柔並濟的性格壹直為道家所推崇。老子說:“天下不弱於水,強則不可勝。”
水滋養萬物不爭,循著方向,靈活寬廣無私,以剛柔並濟的精神為歷代所稱道。
第三,水崇拜
圖騰崇拜在世界歷史上是普遍的。他不僅代表了壹種敬仰和敬畏,更代表了壹種精神信仰。在紛繁復雜的圖騰崇拜中,水崇拜是壹種具有代表性的方式。水崇拜是植根於農業社會生活的自然宗教,其內涵是相信水的神秘力量和水神觀念,表現為祈求雨水阻止何宇的生殖儀式。隨著社會的發展,水崇拜的現象越來越少,但在壹些少數民族地區仍然很流行,比如傣族潑水節白族對水龍的崇拜,洪水中納西族在生活中的地位。他所表達的思想逐漸從對水的神秘的恐懼轉變為對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渴望。
人們壹直把水視為壹種精神的東西,水以其高尚的美德激勵著人們。我認為崇拜水的原因大致可以從兩個方面來思考。首先,我們可以思考壹下世界的起源。世界的起源不僅是哲學家會思考的問題,也是每個人都會思考的問題。在特殊的地理歷史環境下,由於生產力不發達,現實中的壹些現象,比如水旱災害等,都無法得到很好的解釋,形成了壹種對水的敬畏。其次是因為水的德性。就像老子認為水是最接近道的東西,是至善。水之德成為人們追求的對象,其完美的品質不斷激勵著人們。第三是歷史文化傳統。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單純因為敬畏自然而存在的宗教已經很少了,更多的是壹種信仰,壹種歷史沈澱下來的文化傳統,還表現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誌和決心。
水崇拜的歷史影響可以概括為三點:各種豐富奇特的關於水的傳說豐富了我們的傳統文化;水崇拜遺留下來的各種儀式、節日和活動,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非物質文化財富;水崇拜所體現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尊重自然規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內涵,為我們當前的經濟文化建設提供了很好的借鑒。
第四,人與自然的關系
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中,人與自然的關系尤為突出。縱觀人類歷史,因水引發的自然災害數不勝數。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類改造自然的活動越來越頻繁,對自然的影響也越來越深刻。工業革命以來,由於人類沒有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先開發後治理的發展模式讓人類吃了不少苦頭,比如全球變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海嘯和臺風造成的破壞越來越大,水旱災害不斷。
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是非常重要的。中國自古就有大禹治水的傳說。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至今仍發揮著重要作用。“水利”壹詞,中國最早見於《呂春秋?孝順?司馬遷在《河曲書·史記》中寫道:“多可惜,水也有益”,“自然使用者辯水利”。司馬遷指出了水與人類生存的關系,分析了水的利弊,在中國歷史上第壹次給了“水利”壹詞壹個完整的概念。遵循的原則是正確處理人與水的關系。水對人類有益,對人類有害。只有處理好這兩個方面的關系,才能興水利,除水害。
雖然人類改造自然的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人們對水的崇拜和信仰也逐漸淡化,但水的崇拜和水的美德對我們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有很大的啟示: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堅持統籌發展,靈活處理人與水的關系。在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時,我們堅持中醫。
水是壹門很高深的學問,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去理解好人和水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