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杜甫詩歌“人物背景”的全文翻譯

杜甫詩歌“人物背景”的全文翻譯

杜甫詩選人物背景杜甫系列:杜甫詩選|杜甫詩選人物背景

杜甫(712 ~ 770)美若天仙,本名少陵葉老,漢族,河南鞏縣(今河南鄭州鞏義市)人。他與杜工部、杜詩齊名,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也是世界文化名人。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壹生寫了1400多首詩,詩藝精湛,被後人稱為“詩聖”。官左拾遺,校對部袁外郎有《杜工部集》傳世,紀念地有杜甫草堂、杜甫墓、杜公廟、杜甫公園、淩渡橋、淩渡書院等。唐玄宗十九年(731)至天寶四年(745),年僅20歲的杜甫為了開闊眼界,了解社情,結識著名詩人,開始了長達十余年的漫遊。第壹漫遊地主要集中在江南吳越地區。他遊覽了金陵、姑蘇的古剎、名山,遊了浙江,在屯溪河上泛舟,直奔天目山腳下。開元二十三年,杜甫躊躇滿誌回到洛陽參加進士考試,可惜未能中榜。次年,他帶著壹顆孤獨的心開始了第二次流浪。這壹次,他的足跡主要集中在齊趙地區。這兩次流浪,讓少年杜甫收獲頗豐。他欣賞唐朝的山川美景,受到江南和山東兩種不同文化的熏陶,豐富了知識,開闊了眼界。開元二十九年,定居洛陽附近的首陽山,娶楊為妻。天寶三年,杜甫在洛陽結識了中國詩壇的另壹位新星,被李白的傑出風格所折服。二人壹見如故,談詩談論文,遊歷梁、宋、齊魯,結下終生之誼。此後,杜甫寫了大約十首詩作為對李白的獎勵。天寶四年(745年)秋,杜甫決定西去長安,李白則南下江東。他們不得不在兗州分手,但他們再也沒想到會見面。長期的南北遊歷大大開闊了詩人的眼界。壹方面,祖國秀美的山川、名勝古跡和當時盛唐的繁華,讓青年詩人心潮澎湃,充滿朝氣和豪情。另壹方面,詩人也對社會生活的黑暗現實有了壹定的接觸和了解。這壹時期,杜甫寫的五言詩最多、最成熟,其次是五言詩古體詩。其他詩歌體裁相對較少,詩歌篇幅大多較短,體系規模也不是很大。這壹時期可視為杜甫詩歌創作的準備期。天寶五年(746)至天寶十四年(755),為廣納賢才,天寶六年(747),玄宗下令招募天下有本事的人來京應試,杜甫是其中之壹。然而,由於漢奸李的阻撓,杜甫為官報國的願望再次落空。天寶十年,玄宗為祭奠“軒轅帝”老子、祠堂、天地,舉行了三次大典。杜甫趁機寫了三份華麗的“大禮”呈上,得到了玄宗的賞識。玄宗為了分配官職,命宰相測試杜甫的才能,但此事無果而終。無奈之下,杜甫只好不斷給有錢有勢的人寫詩,希望得到他們的推薦,但未能如願。就這樣,杜甫“尊君賢德”的政治抱負在長安破滅了。杜甫到長安後不久,父親病逝,生活變得十分拮據。杜甫為了得到壹個官位和壹份兼職,就“早上扣留富人,晚上跟著肥馬塵。”他在屈辱的生活中掙紮,饑寒交迫是家常便飯。經過很長壹段時間,杜甫得到了由魏帶領曹參軍的卑微職位。此時是天寶十四年——安史之亂前夕。這壹時期,唐帝國日漸衰弱,安史之亂正在醞釀。長安作為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聚集了壹切最繁華、最精華的東西,但同時也是壹個罪惡的巢穴,是壹個權貴橫行、驕橫跋扈的地方。這裏既是天堂也是地獄,各種矛盾都在這裏集中暴露。杜甫在這裏也經歷了非常艱難的生活。隨著天真幻想的破滅和積極理想的受挫,杜甫開始正視黑暗的現實。既見證了上流社會的驕奢淫逸,又接觸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艱難困苦,唱出了“朱門酒肉臭,路凍死人”的千古絕句。在這十年間,杜甫寫了大約110首詩。黑暗而豐富的生活,拓展了杜甫詩歌創作的領域,也拓展了他詩歌的篇幅。200多字的詩比較常見,甚至出現了500字的長詩。在詩歌體裁上,這壹時期他寫了很多七言古詩,這是第壹期沒有發現的現象。也許這種非正式的“長句”更適合寫杜甫的悲憤和激動。被困長安的十年,折磨了杜甫,也造就了杜甫,讓他有機會深入了解下層民眾的生活,親身體驗民間的疾苦,為他以後的人生和創作道路指明了方向。十年間,他的《車店》、《兩為路》、《從北京到豐縣五百字》等充滿辛酸和淚水的作品,無不體現了他對權貴的痛恨和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杜甫落入安史之亂,為官,是安史之亂爆發最黑暗的時期。天寶十四年(755年)十壹月,爆發安史之亂。天寶十五年(756年)六月,潼關失陷,長安失陷,玄宗逃往蜀國。杜甫在長安失陷前壹個月離開長安流亡。同年七月,太子恒力在靈武登基,杜甫從漳州前往靈武,但不幸在途中被叛軍俘虜,送往長安。至德二年(757年)四月,杜甫從長安逃到肅宗府,被任命為左世義。但上任不久,就因為房管事件觸怒了蘇總,差點被定罪。同年八月,蘇宗為了疏遠杜甫,允許他回漳州探親。9月收復長安後,杜甫11月攜家人返回長安。甘源元年(758年)六月,被貶為化州四公參軍,正是在貶謫期間,寫出了《三官三別》等名篇。甘源二年(759年)七月,杜甫棄周琴為官客,後滯留銅鼓、成都,生活十分艱難。這四年間,杜甫被困安史之亂約九個月,而為官約兩年零兩個月。這壹時期雖然只有短短的四年,但在杜甫的創作史上卻十分關鍵。從作品數量來看,是長安十年創作的兩倍多。從作品質量來看,內容也特別充實,是思想性和藝術性追求的高度統壹,形成了他創作中的壹個高峰。安史之亂激化了民族矛盾,杜甫也壹度身陷叛軍之中,親眼看到了胡兵的殘暴暴行,親身嘗到了國家滅亡的痛苦。所以杜甫這壹時期的作品最顯著的特點就是他的愛國主義精神。他的喜怒哀樂與當時戰局的勝敗、城池的得失息息相關。在他為官的兩年多時間裏,正是由於唐肅宗的貶抑和疏離,他才得以深入現實和民眾。也正是由於這些親身經歷,杜甫在這壹時期寫下了大量輝煌的現實主義詩歌。在詩歌體裁上,除五律外,這壹時期的五言古詩寫得最多,達90首,其詩集中篇幅最長的五首古詩《北伐》也寫於此時。此外還有七言古詩二十二首,其中最長的七言古詩集《洗車馬》也寫於此時。它們都是為了表達更復雜的事件、事物和情感。這壹時期,杜甫更多地采用了古詩的詩風。杜甫最後的創作生涯,是壹個稍微穩定的時期,但最終在48歲到59歲去世的十壹年裏,漂泊不定。既是悲情的回顧,又是亂世的求索,既是詩人晚年詩作大增的時期,也是他患病的時期。總的來說,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夔州之前,應該算是第壹個階段,歷時六年多(760 ~ 766),其中前後五年住在成都草堂。在這壹階段,杜甫寫了585首詩。遷夔州應該算是第二階段,大概是兩年(766 ~ 768)。雖然時間很短,但這壹時期的作品是最多的,壹* *寫了437首詩。離開夔州後,在湖北、湖南的流浪屬於第三階段,歷時近三年(768 ~ 770)。此時的詩人杜甫已經是壹個殘疾的老人,但他仍然寫了150首詩。杜甫漫遊西南十壹年,寫了壹千多首詩。這些詩占現存作品總數的73%以上,其中大部分是現代詩——絕句和格律詩,還有長句。這壹時期是他詩歌的成熟期,其中夔州兩年寫的詩就有400多首。此時的他體弱多病,詩人似乎也察覺到了自己的命運太多,時日無多。他能領會的只有詩歌。只有寫詩才能撫慰他孤獨而痛苦的心靈,只有詩才是精神的慰藉和生命的寄托。所以無論是夔州的病,還是湘江漂泊,杜甫都需要他。可見在詩歌創作上,杜甫是厚積薄發的。詩人這種壹以貫之、持之以恒的創作精神非常值得我們肯定和學習。由於時代、生活、年代等諸多原因,杜甫這壹時期作品的最大特點是大力弘揚詩歌的抒情特色。也就是說,抒情詩多,簡單敘事詩少。這些抒情詩的內容和主題非常多,包括描寫風景的抒情詩、表現勞動生活場景的抒情詩、回憶往事的抒情詩等等。這些詩有些響亮而直截了當;有驚心動魄,有抑揚頓挫。但是,有壹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這些抒情詩浸透了現實。不過,最值得關註的還是他的政治抒情詩——主要是壹些政治諷刺作品。杜甫壹直是壹個“窮年憂李淵,腸中嘆熱”的詩人。杜甫在西南漂泊的十壹年間,下層人民始終處於悲慘的境地,國家始終處於動蕩之中,所以這種政治諷刺始終貫穿於他這壹時期的三個階段。這些諷刺詩有的精辟精辟,如杜甫《五情誌》(第三部)中的“勿儉賢,賊乃王侯”,有的則是借景而作的《病橘》《花鴨》之類的詩。在杜甫其他直接反映現實的詩歌中,敘述中常夾雜議論或憤懣,抒情氣息濃厚。杜甫這壹時期的詩歌內容以抒情為主,所以詩歌的形式也在這壹時期有所發展。現代詩歌的兩種形式,即律詩和絕句,在詩歌創作中被廣泛運用。杜甫壹生的三十壹首詩都寫於這壹時期。在他的107首七言絕句中,有105首寫於此時。同時,杜甫還寫了481首五言詩和125首七言詩,以這壹時期的五言詩數量最多,最長的壹首五言詩(《秋百韻》)也是這壹時期寫的。由於種種限制,律詩不適合敘事,而更適合抒情,這也是這壹時期律詩較多的原因之壹。但格律詩作為壹種詩歌文體,也有其獨特性,因為它具有音樂性和簡潔性,對概括性要求較高。所以作為諷刺的武器,很厲害,能壹針見血,出其不意,事半功倍。綜上所述,杜甫的史詩敘事詩具有很高的價值,但他的抒情詩也需要同樣的重視,更應該受到我們的重視。我們應該通過品味這些優美的抒情詩,更敏銳地把握這位詩人偉大的靈魂和高尚的人格。通過對作品的解讀,真正進入詩人真實的情感世界,與詩人壹起歡笑、哭泣、嘆息、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