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脫胎於詩歌,是詩歌高雅化之後對民樂的替代。也就是說,從這個角度來看,歌曲歌詞和現在的歌詞是壹樣的,前期都是用於民間演唱的。只是在後期大量高層次文人的介入下,對詞進行了大膽婉約的題材改革,對長調小句作了平仄的規定。宋詞踏著唐詩的腳步,逐漸從音樂中獨立出來,成為壹種詠物體。
換句話說,宋詞已經不適合民謠演唱了。現在歌詞正在流行的過程中。雖然已經有壹些詩人開始把歌詞做得高雅,並且得到了中國大多數人的認可,比如林和方舟子,但是由於現代音樂文化的多元性,尤其是全球村級文化的大雜燴,中國風註定只能成為世界音樂的壹小部分,壹個範疇,不會再有歌詞從音樂中分離出來。
因為好的歌詞是沒有配樂的,如果朗朗上口,用來吟誦,那不是現代詩嗎?
這些類別已經形成並很好的區分,流行音樂的歌詞將不再有歷史上唐詩宋詞的雅化趨勢。
所以現在我們可以說,宋詞高雅,現在的歌詞低俗。
宋詞的詞牌已經固定,壹個寫宋詞的人只對自己的感情和詞牌格式負責,不像流行歌詞是為了討好廣大聽眾。這是根本的區別。至於字數限制,這些區別都是形式上的。現代歌詞是伴隨著音樂而生的。妳不能也不會寫壹首歌,以後所有的歌詞都用這種腔調填。
元初中國文化沒有出路,宋詞風華之後自然蕭條,元曲幾乎在壹瞬間完成了成長,取代唐詩宋詞成為元代文學。
元曲(這裏主要討論散曲,因為戲曲和現在的歌詞和宋詞區別太大)和宋詞的區別,其實類似於現代歌詞和宋詞的區別。敵人的敵人是朋友。所以元曲(散曲)和現代歌詞有很多相似之處。
先大致看壹下宋詞和元曲的區別,再對比壹下現代歌詞。
第壹,音樂不壹樣。即使宋詞和元曲的警句和曲牌看起來壹樣,音樂肯定是不壹樣的。只是年代久遠,已經無法再考證了。這從現代流行音樂就可以看出來。雖然存在大量抄襲事件,但每年原創音樂的數量依然龐大。所以現在我們有了壹種重新作曲和用古詞覆蓋的古風。這種演唱會和宋詞元曲的演唱會壹樣嗎?當然不是。
然後就是押韻問題。元朝時,馬南垂直於北方,官話也以北方方言為主。所以元代的普通話和今天差別不大,沒有入聲字。宋代的平水韻繼承了唐韻,從宋代到元代,可以說是漢字讀音變化最大的。所以歌裏沒有韻,歌可以放在同壹個層次。比如歌裏的“將軍”和“醬油”的“醬”可以押韻,和現代歌詞沒什麽區別。只要押韻。
詞牌上的字數是固定的,歌是不壹樣的。可以隨意加夾層,怎麽唱都方便。看,很像現代歌詞,以音樂為主導,沒有數字長短的限定詞。
還有壹點,詞牌的押韻是有規律的,歌曲的押韻是密集的,甚至有些句子押韻。這個應該很好理解。越是流行的歌曲,尤其是句式長的時候,經常會出現押韻的情況。現在歌詞是這樣的。
其實元散曲和宋詞相比,無非是越來越松的格律。現代歌詞更輕松。只要好聽,越接地氣,越受歡迎。
我們來看壹個元曲,關漢卿的四塊玉:
舊酒已去,新酒已潑,舊陶盆在笑。* * *山僧閑,唱。他給壹對雞,我給壹只鵝,我很開心。
耕讀楠木,臥東山,人間經歷多。對過去無所事事。他是聰明的,我是愚蠢的。妳們在爭論什麽?
白話、平實、潑辣是元曲的特點。除了壹些中國古代的味道,這是壹首現代的抒情詩。
但現代歌詞和元曲是有區別的,最重要的壹點是思想性。
元初,漢文化無法興起,於是大量文人進入元曲創作,加上蒙元鄙視漢文化,所以沒有控制。元雜劇大量批判社會弊端,作品為民吶喊,結合白話,平實潑辣,形成了元雜劇壹個時代的文化特色。後來漢人的文化地位逐漸上升,元曲逐漸精致,創作逐漸枯竭。比如我們今天的大部分重點保護的文化戲曲,基本上都是當年的劇本。
現在的歌詞有思想有擔當嗎?
在這壹點上,宋詞與元曲相差十萬八千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