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當年,不禁感慨萬千。時間像箭壹樣飛逝。行走的節日接踵而至。雪花的顏色已經霜化了母親的頭發,歲月的風刀在父親的額頭刻下了滄桑。
人生就像正月十五的月亮,滿了又缺,缺了又滿;日子像書壹樣翻來翻去,每壹頁都記錄著喜怒哀樂,“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互相照顧的日子讓生活甜蜜而長久。
過年,壹紙窗花剪出,百鳥爭鳴,趣味春聯躍入千家萬戶,在春天的門口埋下希望;歡快的鑼鼓、飛舞的龍舟、滑稽的高蹺、柔軟的彩綢,將壹年的情懷濃縮成壹道亮麗的風景。
節日裏,孩子們的歡聲笑語充斥著村莊的小巷,辮子裏飛舞的蝴蝶隨著雪花飛舞,嶄新的虎頭鞋躍出春天;母親優雅的圍裙攪著餃子的香味,父親期待的目光伸向遠方,把思念和祝福裝滿了孩子的行囊;劈裏啪啦的鞭炮聲催著歸來的腳步,哪怕路途遙遠,也讓心依偎在父母身邊。
回望火紅的春聯,就像壹條長長的絲帶,連接著孩子們的感情:別忘了常回家,無論孩子們飛多遠,夢裏總會看到那張燦爛的笑臉。
沒經驗,青春,中年,年復壹年。我把童年的風車珍藏為永恒的心簽,讓母親的歌聲久久在耳邊回旋,在心裏寫下壹首感恩的詩。
2000年的時候,人情論很極端。
2000年,民俗被討論到極致。
2008年,家庭幸福論被發揮到極致。
中國新年是家庭、愛情和友誼的盛宴。
過年是壹本記錄日子、生活、事業的書。
春節是壹種傳達祝願、幸福和希望的文具。
這是壹年,送去春天的祝福!
描述中國新年面貌的散文記憶春節,俗稱過年,是中國人眾多節日中的壹個盛大儀式。關於元旦的記憶從童年開始,就像壹頁頁的日歷,加起來就是厚厚的壹本書。當我們再看的時候,會被那些回憶所吸引,會珍惜那些過往——碑文。
春節期間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滿眼的顏色,綠色,粉色,黃色,最搶眼的是紅色。紅色的對聯,紅色的年畫,紅色的窗花,紅色的燈籠,鞭炮,還有像蝴蝶壹樣飛舞的紅色紙片...
小時候農村還很窮。在北方,每年只能種壹種作物,所以農民過著半年清閑的生活。雖然苦,但也舒服,這是現在的人無法理解的。
每年冬天壹到,農忙的女人們就開始為過年做準備。他們開始收鞋底,做新鞋,拆洗被褥,縫制新衣服。大姑娘和小媳婦開始買些彩紙,聚在壹起,坐在滾燙的炕上,熟練地把那些五顏六色的彩紙折成各種形狀,放在炕上的小方桌上,拿起剪刀,剪窗花,剪年畫。在當時的農村,沒有人願意花錢買這些。用壹點錢,他們買了壹些彩紙,自己動手做。他們手中的剪刀旋轉飛舞,不停地合攏,剪刀的尖端迅速咬住他們手中的彩紙。很快,壹些生動的圖案出現在他們面前。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吉祥的花鳥、魚蟲、動物等。活靈活現,擺在桌子上,炕上,掛在墻上,弄得周圍的孩子像是在看壹場大戲,姑娘們和小媳婦們卻洋洋自得,欣賞著生動快樂的圖案,嘴角彎成上弦月。
到了臘月,過年的氣氛越來越濃,刷房子,打掃衛生,買年貨。年貨都是自己做的,瓜子,黃豆,豌豆,炒的。水煮麻糖、油炸水果、油炸麻花、炒米粉、壓粉條等。,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喜悅,孩子們更是開心。他們跟在大人後面,雖然凍得滿臉通紅,跺著腳,卻不願意離開。和大人壹起做壹些自己做不了的工作,大人也是開心的,幫家裏幹活成了孩子最大的樂趣。
好不容易盼到臘月,大家都要忙著貼窗花、貼春聯。孩子們忙著幫媽媽和姐姐遞窗花送漿糊,看著雪白的窗花上掛滿了新鮮的窗花。孩子們咧著嘴指指點點,數著哪些是姐姐剪的,哪些是小姑子剪的,爭著說出窗花的含義,好像都是講故事的小能手。
貼春聯,農村叫對聯,也是孩子們願意並渴望做的事情。春聯和現在市面上買的不壹樣。都是大家熟悉的現成句子。在我的記憶中,農村寫的春聯語言樸實、凝練、風趣,卻飽含著農民對來年萬事如意、豐收的期盼。紅色的紙上寫著黑色的字。雖然有些字小孩子不太懂,但還是很樂意去東邊看看門上的春聯。他們會時不時的在飄落的雪花下倒下,但還是會激烈的爭論誰家好誰家壞,就像專家壹樣。還有壹些人不知道怎麽寫,不喜歡找人代寫。他們會在春聯上畫或剪下禽粒,分上下對聯,貼在大門上,也有獨特的韻味。
春節的事情太多了,我都忘不了。雖然這些年來有些習俗消失了,但卻無法從靈魂深處消除,就像童年的光巷。雖然已經不存在了,但那段記憶是無法抹去的。
我記得村裏的大人除了很多歲,最重要的就是自己做燈籠。村裏的幾條街巷都有名字,比如女兒節、媳婦街、男人街、坡公街。村幹部會根據自己的人員給各家布置任務做燈籠,從年三十開始掛在街上,標上名字,壹直到2月2日,這也預示著春節的結束。
那些未婚少女別出心裁,用戲劇人物、飛禽走獸、水果蔬菜、各種農作物做成燈籠掛在女兒街上。那些燈籠都包含著姑娘家人的思念。希望任何壹個年輕人都能讀懂燈籠上的念想,喜結良緣。媳婦們都在暗中和姑娘們較勁,也別出心裁地做出更漂亮的燈籠,希望得到公婆和丈夫的稱贊,得到媳婦的好名聲。男人和公公婆婆喜歡在不同時期制作不同種類的巧妙燈籠,而孩子更是調皮好奇,有了奇怪的想法也願意停下來讓大人去實現,做出自己最終滿意的作品。他們不把燈籠掛在任何地方,而是在晚上提著家裏的燈籠在街上走來走去。那些花、魚、蟲、動物的小燈籠,在孩子們手中形成了獨特的農村新年夜景。我記得我們走遍了每壹條掛滿燈籠的街道,卻看不到壹樣的燈。現在回想起來,真的很佩服當時人的堅持和認真。
正月十五過後,村民們開始投票選出最好的和最有創意的燈籠,並頒發獎品。說是獎品,其實就是讓村裏的年輕人敲鑼打鼓,用村裏制作的簡易牌匾送回家,相當於現在的獎牌。這戶人家今年在村裏享有很高的榮譽,是村民學習的榜樣,也是明年競爭的對手。
雖然春節預示著春天的開始,但在我的記憶中卻很冷。大片的雪花讓村子幹凈明亮,映襯的對聯和燈籠也越來越亮。那些顏色在雪中更加迷人,攪動著村莊的寧靜,讓春天的腳步淩亂。
過年的喜悅散落在記憶深處,深藏在心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