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古詩中虛實結合的藝術手法

古詩中虛實結合的藝術手法

虛實結合是古代詩歌的重要藝術手法之壹。所謂“真實”,就是詩歌中可以通過視覺、聽覺、觸覺等具體把握的部分;所謂“空”,是指詩歌中存在於人的意識形態中的那壹部分。

就方法而言,細節為實,簡潔為虛;具體是實,抽象是虛;證據就是真理,假支持就是空的;行動是真實的,但言語是空洞的。就對象而言,場景是真實的,感覺是空虛的;眼見為實,想象是空的;有的是真的,沒有壹個是空的;顯的是真的,隱的是空的;當下是真的,過去和未來是空的;已知的是真的,未知的是假的,以此類推。

現實與虛構的結合極大地豐富了詩歌的意象,開拓了詩歌的意境,為讀者提供了廣闊的審美空間,提高了人們的審美情趣,給人以超然的審美享受。

壹、隱喻型

也就是說,表象情境與實際表達的客觀事實相結合。其實寫出來的東西和妳想表達的客觀事實是有隱喻關系的。

朱清玉《進士前夕》致秘書張

昨晚洞房裏的蠟燭徹夜亮著,等待天亮祭拜公公婆婆。

打扮得漂漂亮亮地問丈夫:我的眉毛塗上深淺不壹的顏色可以流行嗎?

詩人朱清玉在科舉考試前贈給張繼的詩。這首詩把新娘比作自己,把新郎比作張繼,把姻親比作考官,以征求張繼的意見。全詩選材新穎,視角獨特,寓意不言而喻,耐人尋味。以“沒時間進”二字為魂,用新娘緊張的心情來對比自己能否踏上事業,真是精心細致。將夫妻或男女之間的愛情關系與朋友、老師、學生等其他社會關系相提並論,是我國古典詩詞中的壹種傳統表達方式,最早出現在《楚辭》中,後來得到發展。詩人的比喻來源於現實的社會生活,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具有典型性。即使是現在,讀者也不能不驚嘆他壹舉兩得的本事。

二、接觸類型

也就是說,以詩人創作的時間、地點的即時真實場景為接觸點,或留白給讀者想象,或構思詩人要放置的對方場景,以虛擬場景傳達真實。兩者之間存在關聯,有的甚至形成轉喻關系。這種類型的虛擬和現實之間的關系側重於時間和地點。時間是當時與過去或未來的關系,空間是現在與想象的關系。

杜甫的月夜

在遙遠的福州,她正看著月光,獨自從她房間的窗口看著它。

對於我們的男孩和女孩,可憐的小寶貝,太小了,不知道首都在哪裏。

她混濁的頭發帶著薄霧是甜蜜的,她玉白色的肩膀在月光下是寒冷的。

我們什麽時候才能再次躺在屏幕上,看著這明亮的光,不再流淚?。

這是作者在長安被禁時的望月思鄉之作。這首詩借助想象,表達了妻子對自己的思念,也表達了自己對妻子的思念。第壹個聯想就像妻子在漳州望月,思念自己,道出了詩人在長安的鄉愁。顓頊說孩子隨母親望月,不理解母親思念親人的心情,表現了詩人對孩子的懸念和對妻子的關懷。項鏈對聯寫的是想象中的妻子對滿月的渴望,充滿了悲傷的情緒,尾聯寄托著對未來與滿月相會的希望,反映了當今相思之苦。全詩以自身的當下時刻為聯系(現實),從反面來寫。長安想象妻子在漳州看月亮。想象的場景是虛構的,構思新穎,組織嚴密,明白易懂,真摯感人。

第三,對比型

以詩人自身所處的時間地點的情境為現實,把自己曾經是或者將來會是某種情境想象為虛空,在對比中加入壹些情感外化或者表達壹些寄托。

李商隱《雨夜給北方朋友的短信》

妳問歸期,歸期很難說,巴山夜雨,漫秋池。

當* * *剪西窗燭,卻談晚雨。

這是詩人給遠在長安,遠在異鄉巴蜀的妻子的回信。這首詩的前兩句,以問答和對眼前環境的描寫,說明了對妻子孤獨的感情和深深的懷念。最後兩句想象未來重逢的喜悅,對比今晚的落寞。第壹次是真實的寫作,第二次是想象的寫作,想象與妻子重逢,然後回憶“* * *西窗剪燭”時黃昏下雨的場景。這首詩描述了詩人的感情在壹瞬間的曲折。充滿跌宕起伏,言淺意深,言短情長,有著含蓄的力量。千百年來吸引了無數讀者,無窮無盡。

第四,延續型

是詩歌部分寫出了詩人眼中的客觀現實,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空白中詩人想要表達意蘊的場景或情境的空間,這也是現實與現實最典型、最常見的關系。

李白看廬山瀑布

紫色的薄霧被太陽光照亮,瀑布懸掛在山前。

高高的懸崖絕壁上,仿佛有幾千英尺高,讓人恍惚以為銀河從天堂墜入人間。

這首詩的前兩句描寫了廬山瀑布的壯美景象,既朦朧又壯美。後兩句用誇張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進壹步描述了瀑布的形象和氣勢。《飛流直下三千尺》生動地描繪了瀑布噴湧而出的情景;但詩人還不夠滿意,又寫了壹句“疑是銀河落九天”。前者是真的,後者是虛的。它誇張而自然,新穎而真實,從而引起了全篇的共鳴,使整個形象更加豐富多彩,氣勢磅礴,既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給人以想象的空間,表現出那種“萬裏之瀉,亦終之境。”

五、混合型

壹首詩裏,虛是實,實是虛,虛是實,實是虛。畫面的意境很美,但畫面本身虛實相生,堪稱完美。

林逋的《山園中的肖梅》

花兒雕零了,獨特的梅花迎著風席卷而出,小公園的景色美不勝收。

"斑駁的影子斜掛在清澈的淺水上,在月光的黃昏,它們的芳香安詳地擴散。"

寒鳥欲飛,先窺梅花;蝴蝶,若知梅花之美,便會妖嬈。

還好有微歌可以對比,不需要檀香* * *金瓶。

這首詩突出了梅花獨特的體態美和高貴的品格,並把她孤獨隱居的生活情趣與梅花的性格作了比較。在詩的開頭,突然出現了作家對梅花的喜愛和贊美:它在百花雕零的嚴冬裏,迎著寒風傲然綻放,美麗動人的景色占據了小花園的全部景色。顓頊進入了對梅花具體形象的描寫:“薄影橫水淺,薄香浮黃昏。”這副對聯把梅花的氣質和神韻壹筆勾銷了,美麗高貴端莊,幽靜超脫。“影”在水中是虛的,“香”在水中飄是實的,但在水中飄是虛的。這種虛實關系極其微妙,充滿意境。頸聯第壹句說白鶴很愛梅花。它還沒來得及飛下來欣賞梅花,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了梅花壹眼。後壹句換了手法,用虛構的詞寫虛假的東西,寓意深刻。“收魂”二字悲壯凝重,因其對梅子的愛而引人入勝。壹天下來,我壹邊欣賞梅花,壹邊直抒胸臆,低聲吟詩,為我的隱居生活增添了幾分優雅,在靜謐的山林中自得其樂。這真的是獨壹無二的,不需要音樂和宴會來取樂。這就帶出詩人的理想、情操、情趣,使詠物和抒情的進程和諧壹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