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20年代所謂的“雜文”,又稱“隨筆隨筆”或“雜文隨筆”,泛指詩歌、戲劇、小說相結合的文學體裁中的散文。30年代上半期,雜文興盛,報紙副刊紛紛開設專欄。1932年9月林語堂創辦的《論語》,是最早發表雜文的雜誌。當時對於雜文的範圍有不同的看法。有的還是指各種文學散文,有的側重雜感散文,有的側重抒情散文或小品等敘事散文。壹般來說,此時及以後的所謂“雜文”,是指那些形式生動活潑、內容多樣、篇幅短小的雜文,以敘述的方式講述壹些道理或生動簡潔地描述壹件事,特點是解釋簡單、議論深遠、註重趣味性,往往具有幽默感和諷刺力。
1934之後,《人間》、《太白》、《心語林》、《範文隨筆》、《芒中》、《西北風》等半月刊相繼問世,同時出現的還有科學隨筆、歷史隨筆、幽默隨筆等。人們甚至稱1934為散文年或散文雜誌年。關於什麽是雜文,雜文的內容,寫作方法,價值和傾向,進行了熱烈的討論。林語堂主張雜文要“以自我為中心,以閑適為體”(《世說新語》),林語堂,林語堂。這種思想受到了很多人的批判,比如魯迅等人,他們反對把雜文當作“小擺設”,把雜文對社會現實的快速反應和社會功能的聚焦,當作“匕首”和“擲槍”(魯迅:雜文的危機)。魯迅雜文中的許多篇章都是具有社會意義的雜文範例。
開放分類:
/lemma-PHP/dispose/view . PHP/139976 .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