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龐德《在地鐵站》的原創與賞析

龐德《在地鐵站》的原創與賞析

在地鐵站。

英鎊(美國)

人群中的這些面孔幽靈般;

潮濕的黑色樹枝上的許多花瓣。

(杜譯,選自《世界名詩鑒賞辭典》)

做出贊賞的評論

作為意象派和美國現代詩歌的先驅,龐德的詩歌作品和藝術批評理論在20世紀受到了文學界的極大關註。《在地鐵站》是他最具代表性的意象主義作品。

這首詩寫於20世紀20年代初。據詩人回憶,在巴黎的壹個地鐵站裏,人群中,突然閃現出壹個個美女的面孔,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詩人先把這種印象寫成壹首365,438+0行的短詩,壹年後,又經過兩次編輯,完成了這部只有兩行的裏程碑式的作品。

早期的意象派提出了三個並非“神聖禁止”的原則,即直接處理、措辭簡潔和音樂旋律的運用。龐德的詩充分體現了這些原則。這首詩給我們的感覺很直接,就像壹部電影的鏡頭由遠及近推過來,突如其來的感覺已經滲透到靈魂深處的渴望。龐德說:“‘意象’是壹種在瞬間表達出來的理性的、感性的情感。”身處地鐵站的感覺,在詩中體現的遠遠超出壹個人的視覺印象。意象的疊加和相互錯覺,給人內心心理的復雜性以形象化的表達。

這首小詩的題目也是內容的壹部分。題目向讀者說明了以下兩首詩出現的環境和地點。從這首詩中,也可以看出龐德受東方詩歌影響的痕跡。“面桃花”是中國古典詩詞中典型的語言意象,“濕黑枝”也帶有濃厚的東方水墨畫氣息。

(林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