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不誇張地說,舒曼是壹個瘋狂的天才。
舒曼從小就學習鋼琴,7歲時就開始展現自己的作曲天賦。後來尊母命令他學法律,但舒曼對此不感興趣。不久舒曼又開始學鋼琴,兩年後以著名鋼琴老師維克為師而成名。然而,因為他瘋狂地學習鋼琴,他的手指受傷了,他成為偉大鋼琴家的夢想破滅了。如果舒曼的壹生就這樣,他在音樂史上的地位肯定不會像現在這樣成功。
手受傷後,舒曼開始轉向音樂創作和音樂評論。他的音樂創作還是成功的。舒曼創作了大量的鋼琴作品,如《夢》就是他的代表作。還有藝術歌曲和四部交響曲。他也是歷史上最好的樂評人。他的第壹個樂評人推薦肖邦,最後壹個樂評人介紹勃拉姆斯。舒曼的音樂批評是那個時代純粹音樂品味的象征。
舒曼真是壹個音樂天才。
但是舒曼也是壹個瘋狂的天才。舒曼出生在壹個精神病家庭,父親在舒曼16歲時因精神病去世。他的姐姐也因為家族遺傳的精神問題自殺了。舒曼在創作了他的第壹部交響曲後就患有嚴重的精神疾病。最後於1854投河獲救,於1856年7月29日在精神病院去世(46歲)。
不知道是音樂讓他瘋狂,還是瘋狂成就了他的音樂。
舒曼c大調第二交響曲第三樂章是壹個充滿情感的慢板。雖然他是德國浪漫主義的代表,但這首曲子結構嚴謹,形式工整。
這個樂章的曲式可以分為七段:A-B-A-C-A-B-A。A是主題旋律。這個主題旋律有不同的變奏,但基本上同壹旋律在不同聲部輪流出現,用不同的樂器演奏,使音樂產生往復的效果,使壹種微妙的、不可言說的情感彌漫在音樂中。
聽著會讓人不由自主的想起《詩經》。我想起了那部古代詩集裏使用的重復章節和句子的技巧。這種手法在具體應用中基本相同,只是中間的詞被替換,反復唱。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甲戌》(後來的歌詞《在水壹方》是對詩的直接改寫),就是用反復疊加的方法來塑造空靈迷茫的境界。篇章和句子的重復可以增強詩歌的節奏感和音樂感,形成壹種周而復始的美,給人以委婉而持久的魅力。
其實音樂和詩歌有很多相似之處。最早的詩也是和聲唱的。中外音樂也有相同的特點。
聽舒曼提到《詩經》,這也是不會聽音樂的人會有的聯想。
其實聽音樂也是需要專註力的。我們經常以音樂為背景,所以大部分時間會欣賞輕音樂,但很難欣賞復雜音樂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