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半邊湖草棚的散文故事

半邊湖草棚的散文故事

代詞“半個家庭”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和80年代最廣泛使用,指的是女方在農村工作,男方在外工作的戶口。我們家曾經被當成“半個家庭”,當時讓人哭笑不得,現在回想起來依然讓人哭笑不得。

那是1975,當時我剛中專畢業,分配到原綠嶺公社工作。1978國慶,我和老婆在公社領導的關懷下舉行了婚禮。婚後,妻子在國營頭墩農場直屬隊成了“半個家庭”。當時和現在是天然的區別,妻子不能隨主戶遷走,因為農業戶口和商品糧戶口是有區別的,商品糧戶口可以享受國家供應的糧食、布票、肉票、汽油票等物資。,都是計劃物料。雖然供應不足,但享受是優越的。和現在的市場經濟壹樣,風光無限,貨源充足,五谷豐登。再說農業戶口轉為商品糧戶口也挺難的。壹是當時沒有自由商人,沒有自由市場,物資國家統壹控制,定量供應;第二,沒有工作人員帶著老婆在單位閑著,他也養不起。每月30塊錢的工資,無論怎麽攢,都不是肉;第三,政治上不允許。指責的人會說,男的當了幹部,女的就不行了,思想就變了,對雙方都有不好的影響。況且我也沒有能力找人幫老婆解決這個問題。前公社領導的老婆都成了農村壹大半的戶了,何況我壹個無名小卒!於是,我老婆只好在國營頭墩農場直屬隊當“半戶”農工。

頭墩農場是國有單位,壹切都是公有制,土地和房子都是農場集體分配。因為我老婆是農場職工,結婚前我多次找農場幾個主要領導安排房子,綠嶺公社的領導也協商過,結果沒希望。於是,在公社領導的親切關懷下,1998國慶節在公社會議室舉行了壹場革命婚禮。雖然簡單樸素,但是很熱鬧。因為婚後沒有房子,妻子要長期住在娘家,再加上6個孩子和姐妹,以及已經很擁擠的房子,妻子要委屈了。婚後兩年,我多次找孫和全農場黨委書記劉長昌,縣長周世濟和分管農業的縣委副書記蔡,也多次協調。記得有壹次周世濟親自給農場領導寫了壹封信,讓我交給農場領導。誰知劉廠長看也沒看就把信拿走了,扔在床上,結果沒救了。我想知道當時農場的法定權利應該有多大?長時間無果後,我們的寶寶又要生了。老婆找了個好心人去了壹個茅草棚,讓我回家請幾個好心的朋友把爛茅草棚翻新壹下,四周都是眼睛。這是我們“半個家庭”的第壹個家。孩子出生後,農場不給出生證,理由是指標有限,只能照顧男戶家庭。破茅草棚四面受風,夏天蚊蟲堆積,冬天寒風刺骨。遇到大風,茅草棚就像抖藍壹樣,把房子都抖了。婆婆怕孩子不安全,經常帶孫子回家照顧。

剛開始住茅草棚,老婆壹個人在家還是很害怕。那時候電力供應不足,晚上七點到九點經常停電。老婆睡覺前總會把整個屋子檢查壹遍,然後就安心睡覺了。後來她叫姐姐做同伴見義勇為,讓我們壹家人在困難中在茅草棚裏住了五年。說實話,當時的治安條件還是比較好的。如果有人放了火,那個人就很難逃脫。時間久了,老婆的膽子也大了,也習慣了害怕這個詞。我們的茅草棚在農場的壹個紅磚瓦房裏成了歷史上的亮點,有的領導還以此為榮。組織上考慮我的實際困難後,我被調到農場附近的四壹公社工作,從農場搬到了1984的潘家灣區,在那裏有了我的第壹個夢想居所。不久,蔡縣分管農業的副書記帶領縣農辦主任孫(源頭墩農場書記)到我家做客。副書記蔡祝賀我有了歸宿,說:“呂霄這輩子真是委屈為了這個房子,”孫主任點點頭說道。“對,對!”我說;“不管怎樣,謝謝妳的關心和照顧。”

現在我婆婆十有八九是老人了。我經常回去看望她老人家的時候,會有意無意的去看看我住過的茅草棚裏的寶庫。我必須調查壹下,我在這片土地上生活了五年,可能是我自己的感情問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