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痛苦的特征變成了美麗
余秀華左手壓著右手寫字,詩裏的每壹個字都滲透著痛苦。她受不了自己的身體,總是搖擺和傾斜。她的聲音並不華麗,但比華麗更美,甚至像哭。正是這種痛苦,給她帶來了詩的美。她的眼睛不僅探索內心世界,也觀望外面的世界。希望通過詩歌的漫漫征途,結束心靈的煎熬和無盡的孤獨。她的詩是在內心痛苦和矛盾的狀態下寫的。以象征美學為特點。詩人用各種意象暗示裏面微妙的世界。物質性的意象在她的暗示、對比、渲染和聯想的渠道中得以表達。在詩歌的描寫中,她永遠在冬天,雖然詩歌常常帶她走上春天的道路。她如雲的歲月隨時可能崩塌,她如露的心只能在微風下發呆。她是壹棵在風中怔了很久的草,偶爾扭動壹下身體。她也是荒無人煙的岸邊壹艘漏底的船,既木又水。她的痛苦被掩蓋著,被掩埋著,赤裸裸地暴露出來,像大地壹樣遼闊,她在用痛苦取悅這個世界。愛情在她心裏就像壹場雪,因為太白又接近春天,所以她壹次又壹次把雪捧在心裏,渴望下壹場大雪。對她來說,愛情不是詩,更像是壹顆恐懼的心,或者說愛情只是路過,像秋風繞著院子轉,路過。
第二,荒野村莊充滿了詩意的背景
余秀華的詩歌有自己獨特的風景。河邊、院子、打谷場、果園、麥田等等都成了她苦樂追逐的風景。詩歌裏的愛情,她隱藏自己,暴露自己。她的生活軌跡單調而貧乏,環境簡單而封閉,但她卻以自然為背景,創造了宏大而豐富的詩意背景。她把自己的思想放在這個背景下,潛心鑄造詩歌的藝術。在有限的空間裏,獲得心靈的自由,打造屬於自己的天堂。
第三,飽滿與缺乏詩意心的矛盾
余秀華的創作熱情和靈感是充沛的。她愛那種哭不出來的浪漫。余秀華最可貴的是,她對詩歌的理解和表達是直白的。她對詩歌的看法:所有關於詩歌的表白都是多余的,是我內心最深處的需求。詩人劉念曾評價說,別人都穿得整整齊齊,塗著粉,噴著香水,黑白分明沒有汗味,而她卻煙熏火燎,渾渾噩噩,言語間有明顯的血跡。她的詩不是粉飾的,不是雕琢的,不是滿是華麗裝飾的客廳,而是像午夜村裏微弱的燈光壹樣簡單。她的詩代表了新詩的發展,也是壹個時代的稀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