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家鄉的習俗,過年是最熱鬧隆重的日子之壹,也是父母忙碌的日子。許多地方有壹些不同的習俗。從壹個懵懂的孩子到三十多歲的成年人,對過年的習俗有了壹定的了解和記憶。
春節期間,第壹個習俗是“除塵”,也叫“掃塵”、“除塵”、“除渣”、“除塵”。民間有句諺語說:“臘月二十四,撣撣家裏的灰塵”。北方叫打掃房子,南方叫除塵。按照民間的說法,“塵”與“陳”諧音,掃塵的意思是“除陳不新”,意在掃除壹切“晦氣”“晦氣”。這個習俗寄托了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禱。
在我的記憶中,我的父母通常會選擇壹個陽光明媚的日子,把所有的家具搬出房子。他們徹底清洗了家具,擦拭了房子內外所有的屋頂和墻壁,清除了蜘蛛網和灰塵。他們還把地板拖得又白又亮,讓廚房整潔舒適。然後,他們把家具搬回原位,精心布置,等待新年的到來。
按照習俗,每家每戶都得買新衣服。春節前,許多人回家過年。人們在街上來來往往,在商店裏走來走去。商品琳瑯滿目。衣服款式多樣,設計新穎。家裏人總是挑來挑去,要花很長時間才能選出壹套合身、配色、時尚的西裝。然後,人們愉快而滿足地回家了。
春節期間,家家戶戶都要置辦年貨。有各種美食佳肴可吃,令人目不暇接。豬肉、牛肉、羊肉、兔肉、鴨肉、雞肉、魚肉等等種類繁多,可以蒸、炒、燜、燉等等。總之,春節期間糧食充足,儲存充足。日子是紅色的,時間是美麗的。從側面可以看出,人們過著幸福的生活。
過年的早上,妳要先“拜竈”,也就是拜竈神。這是壹個在中國影響很大、流傳很廣的習俗。人們稱這位神靈為“命命菩薩”或“命廚王”,寫在紅紙上,兩面對聯,寫著“天演善行,地安”,以報全家平安、健康、幸福。
祭拜“竈神”後,人們會祭祀“福德沈正”,即“土地神”。人們點燃蠟燭,插上熏香,擺滿壹桌子菜,歡迎“土地爺”。讓“土地神”吃飽喝足,保佑新的壹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牲畜興旺,避災避難,保佑壹家人工作順利,家庭幸福。
中午是“祭祖”的時間,同宗的人在家裏擺上美味佳肴、美酒佳肴,擺滿了許多“八仙桌”。各種美食美酒豐富多樣,包括各種水果。由於人多戶雜,祭祖時間壹般較長。人們燃放鞭炮煙花,焚燒金紙銀紙,雙手交叉磕頭,祭拜祖先。人聚在壹起,真熱鬧。這讓人感受到新年的喜悅,親人的團聚和節日的吉祥。
晚飯,也就是年夜飯。這是壹年中最重要的壹餐。家家戶戶都擺上了豐盛的飯菜和美酒。人們吃大魚大肉,喝上好的白酒或葡萄酒。人們大吃大喝,壹家人歡聚壹堂,喜氣洋洋,壹起慶祝新年,過壹年壹度的好日子,壹起歡聲笑語,祝願來年生活更加美好富足。
晚飯後,家裏每個人都要洗個澡,把全身洗幹凈,換上新衣服,然後精神飽滿、信心滿滿地展示自己的風采,準備迎接新年的到來。快到八點的時候,很多人圍在電視機前看春節聯歡晚會。人們陶醉在豐富多彩的節目中,投入到節日氣氛濃厚的聚會中。我為這個節目而欣喜,為精彩而感動,為震撼而大開眼界,為神奇而驚訝...
當時已經快十二點了。在我的家鄉,鞭炮聲和煙花聲此起彼伏,震耳欲聾。新年的到來讓人心潮沸騰,讓熱情飛揚,讓激情蔓延。人們壹起迎接新年。
過年期間,生活無憂無慮壹次又壹次。年輕人變得更懂事,長大了。老年人變得更年輕,因為他們在新的壹年裏很開心。春節年年過,歡樂、新奇、興奮、自信。
中國新年(2)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這句話很能說明背井離鄉去國外旅行的人。壹年365天,朝方只盼著大家回家過年團聚的那壹天。事實上,中國新年不僅是壹種文化,也是我們偉大民族的盛大儀式。是我們心中永遠不會消失的情結,是幸福的隱喻,是春天發芽,夏天開花,秋天結果的樹。我們壹年到頭都在忙著過春節。
雪會很充沛是個好兆頭,但也有人又喜又憂,下雪天路滑,擔心路上開車安全。我們全家都準備放棄回家過年的想法,全車都是大包小包,都是剛準備回家過年的。現在只能休息休息,大家都知道急於回家過年的心情。農歷三十的壹大早,我還在朦朧狀態的時候,就聽見姐姐說:“雪會停嗎?”會融化嗎?太陽出來了嗎?我可以回家過年嗎?”壹連串的問題直接把我從睡夢中拉回了現實。我爸媽也沒說什麽,我姐直接去窗口親自檢測路況。”哎,還有冰雪,但是我真的想回去。爸爸也接了句:“妳什麽時候才打電話回家問妳什麽時候到家?”大姑,叔叔們前兩天已經到家了,就差我們了。“躺在床上,我想起了過年回家的場景。我仿佛看到奶奶在門口探頭等我們回家,我小心翼翼地看到奶奶渴望兒子回家的每壹個眼神。就這樣,壹場大雪幾乎堵住了我們回家的路。
雪不會冷成雪。雖然不下雪,但是寒氣還是侵入體內,忍不住打噴嚏。“媽媽,奶奶,他們想我們了。”媽媽笑了。“每個人都盼望著我們回家過年。等壹下,天氣預報說今天是晴天。”寒冬也會在雪中送炭,送壹絲溫暖,送點希望,送點光芒,照亮我們回家的路。爸爸滿臉喜悅地宣布,“我下午回家過年了。剛剛給家裏打電話說老家已經大太陽了,很多路段都已經融雪了。我跟家裏人說開慢點,等我們回家過年。”“哦耶,老天有眼,”我妹妹壹邊整理新衣服、新褲子和新鞋,壹邊嘀咕道。隨時準備出發,到了吃晚飯的時候,我們簡單的吃了個午飯,先把肚子送過來,免得旅途尷尬。從九江到武寧兩個小時就夠了,但是今天這段路特別遠,而且道路曲折。對於我這個新手司機來說,這次回家既是壹次冒險,也是壹次挑戰。我們已經開了兩個小時三個半小時了。這時,天快黑了。我們看到了明亮的燈光,聽到了鞭炮聲和壹路上熱鬧的聊天喝酒聲,催促著我們加快腳步。四顆懸著的心,四雙凝視的眼睛,終於可以在到達門口的那壹刻,放松我們的神經,休息壹下。有不少人在門外迎接,比如站著瑟瑟發抖的親人,從門縫裏探出頭來的小鬼,像佛壹樣默默坐著的上了年紀的長輩,大家真誠的祝福終於來到了我們安全的家。“飯菜都準備好了,就等工作人員來了,就可以開飯了。”阿姨點了下頭,準備了碗筷。“大家都到了,可以吃飯了,向長官報告。”妹子緊接著壹句,大家都笑得很開心。
門外鞭炮煙花齊鳴,在半空中綻放仿佛描繪了壹幅絢麗多彩的新年畫卷,孕育著新的出發和新的希望。幹杯,幹杯,為新年幹杯。大家* * *舉杯,壹飲而盡第壹杯。除夕之夜,能喝的壹定要舉杯暢飲,不能喝的要抿意,活躍氣氛,依次敬酒,送祝福,說新年願望,在舉杯中迎接四世同堂的新年。說起年夜飯,老壹輩人是很講究的。在我的記憶中,在年夜飯開席之前,我們都要感謝上帝,祭奠逝去的祖先,然後才能開席。以前農村很窮,他們不想吃大魚大肉。只有到了大年初壹,他們才把家裏所有好吃好喝的拿出來招待親朋好友。現在,“年味”這個詞在人們的意識裏越來越淡了。換句話說,所謂過年的味道,在這裏其實指的是家人團聚、親情的味道。正是有了這種味道,才孕育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鄉愁。年輕人講究壹切從簡,喜歡換錢,以為錢能買到我們想要的東西,卻忘了自己動手的本質意義。也許是因為我們太忙沒時間;也許是因為我們無知,什麽都不知道...三個小時的年夜飯又在我們的舉杯中結束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守夜這個詞並不陌生。古老而不變的傳說逐漸被世人遺忘,守夜的意義也完全不同了。我們守到十二點迎接新年的開始,希望在新年的第壹時間許願送祝福,祭奠早年。大家用各種方式尋找樂趣,堅持守夜,繼續興奮。他們有的在351號圍著火堆聊天,有的在家裏聊天。
新年伊始,手機短信和電話的聲音,就像門外的鞭炮聲,充滿了祝福,充滿了幸福。大家互相問候,祝福新年,而對於那些因為工作繁忙不能回家與父母團聚的孩子,可以通過手機和電話給父母送上新年祝福,給孩子帶來歡樂!壹點點彌補心中的遺憾,緩解醉人的鄉愁...“壹個門檻吃三碗”是我們國家的壹句俗語,就是妳走親訪友,他們會留妳吃飯,吃完才有誠意。所以有時候壹天吃幾頓飯是很誇張的。如果實在吃不下,就得坐下來喝茶吃瓜子才能走。
新年忙碌的壹天,從拜年開始。
中國新年(3)
壹年壹度的新年將至,到處洋溢著迎新的氣氛。
市場裏的商品除了糖果、瓜子等零食,還擺滿了春聯、鞭炮等年貨。孩子們最喜歡春節。不僅好吃好玩,更重要的是有很多親戚的壓歲錢,可以買更多平時想要卻不滿足的東西。現在的孩子對這類的興趣遠遠低於我們這種物質匱乏的壹代。他們更關心假期,不用早起晚歸去學校面對風雪。我覺得暫時放下這個包袱是他們熱衷過年的重要原因。不上學的孩子還是沒有這些想法。在他們清澈的眼睛裏,他們對眼前世界的巨大變化感到新奇和高興。看到比平時更多豐富多彩的事物和來來往往的人,他們的快樂遠遠被我們拋在身後。
隨著人們逐漸步入中年,對新年的渴望早已褪去,但又不得不以傳統習俗過年,心中的期待卻與童年時大相徑庭。今年越來越渴望過年,最重要的原因是希望壹家人能聚在壹起,團團圓圓,開開心心地保持幾天濃濃的親情。我哥哥不在城裏,我媽媽幫忙照看我的小侄子。家裏只有我和爸爸。我希望有壹個完美的親人。
春節是又壹年的開始。不僅是人,草,花和樹...地球上的壹切似乎都在靜靜地孵化,只等著春風,當冰層打開的時候,它們跳出來,開始它們新的生命周期。而人們總想總結舊的壹年,規劃新的壹年的安排。每壹次,我總是有壹點失望,又有壹點期待。這壹年,希望在期待中少壹些失望,多壹些滿足!
對於年過五百的父親來說,面對壹年又壹年,他已經淡定從容,但年貨購物依舊壹絲不茍,依舊不缺。春節第壹天,他總是笑著說:“我的手離妳媽媽越來越近,離妳的距離越來越遠!”"
生命在這年復壹年的循環中交替、延續、重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