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視劇《寧敏小鎮》的熱播。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永寧縣遂寧鎮金灘村已成為壹個熱門景點。銀川西南約40分鐘車程。離“西夏王陵遺址”景區不遠。“金灘村”坐落在遼闊的戈壁灘上,是用兩個月時間專門為寧敏鎮修建的。但壹路進村,我看到有些院落似乎有人居住,有壹點生活的氣息。這使得“金壇村”不僅是曾經的電視劇拍攝地,更是壹個“活”的旅遊景點——這與另壹個鎮北堡影視基地不同。村裏的民居格局大致相同:平頂磚土房。每壹碼。門窗不刷漆,更凸顯布藝窗簾的色彩。有的院子裏堆著農具或者生活用品,偶爾有小動物跑來跑去。
?參觀了“趙鴻農民文化大院”。它的主人曾經在寧敏鎮扮演過彌撒的角色。院子裏有壹個像小劇場壹樣的表演場所:幾個方桌和板凳。舞臺和布景在前面。胖乎乎的小講解員說,這是平日裏上演秦腔的地方。周圍的村民定期來這裏聚會。這裏的人們喜歡秦腔。我有點困惑。我問她秦腔不是陜北特色嗎?寧夏人要唱《花兒》。陪同參觀的老人解釋說,“花會”比較高雅,不會有多少人參加。不受歡迎。或者流行的秦腔受到村民的喜愛。
?演出場地兩側有大型玻璃櫃。櫃子裏陳列著農民們以前的生活和生產設備。這些是從民間收集來的,在寧敏鎮用作道具。電視劇拍完之後,統壹進了“趙鴻農民文化大院”。它原本是展出的。但是有些被遊客寵壞了。為了留住創意和當地的農民文化,主人把它放在了玻璃櫃裏。以至於遊客只能遠遠的看,不能玩。也許從我們來自城市的遊客來看,這些事情是最常見的。甚至粗糙庸俗。但是,我們可以理解主人保護自己的努力。他保留的不僅僅是曾經擁有的工具,而是對過去艱苦生活的記憶——畢竟在拓荒時代,很多東西來之不易;也意味著珍惜現在,憧憬未來。
?小解說員說她是寧夏西海固的二代移民。當他的父親和村民第壹次從西海固的家鄉刁莊來到這裏時,這裏就像寧敏鎮的那塊土地壹樣。在茫茫戈壁,大家都是從零開始。他們可以忍受大風、缺水、幹旱和土地貧瘠,畢竟他們的家鄉“西海固”也是如此。但是,房子需要重建,土地需要重新整理。壹切都要從零開始。房子沒蓋起來之前,人住在壹個“坑”裏。小講解員帶我們參觀了壹番。所謂“坑”,就是在平地上往下挖壹個洞。再次按下屋頂,與周圍的土地齊平。進出坡道。越看越像古墓;分配給每個家庭的土地都要重新打理。只有把地裏的石頭去掉,把稍微細壹點的土篩掉,土地才能保持水分,才能種上活的莊稼。田間生產的主要是土豆等耐旱作物。所以移民只有壹種食物。壹天兩三頓土豆。大家編了個順口溜說“早上煮土豆,中午烤土豆,晚上烤土豆”。雖然移民在西海固留下了祖先的生活和生意。但為了家族後代的發展,他毅然來到銀川附近的永寧縣。這不僅是壹種遠見,也是壹種勇氣。小評論員很高興他的父母邁出了移民的第壹步。她相信,在國家對口支援政策和村民們的努力下,他們的生活會越來越好。
?這個小評論員講了許多關於他自己和他祖父母的故事。這是遊客愛聽的話。總比無聊的導遊詞強。我們感受到千裏之外的人們不同的生活和情感。“金壇村”村民的樂觀和對未來充滿憧憬的情緒感染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們城裏人已經習慣了我們的生活環境,卻總有怨恨。對比他們的人生,差距有多大,我們的精神境界差距有多大!
?“金壇村”人們生活在壹個更美好的時代。這是普通人的運氣。然而,生活在什麽樣的時代不是壹個人可以選擇的。這讓我想起了多年前聽到的壹個真實的故事。這個故事的背景也發生在寧夏永寧縣,壹個貧瘠落後的苦寒之地。大約五十年前...
?1966年“W革命”開始後,全國各地的中學生,無論是初中生還是高中生,都聽從政府號召“停課鬧革命”,紛紛成立“H衛士”組織。走上街頭“破除資本主義”,打擊“壞人”。每個人都有青春的使命和崇高的信仰。這是他們人生中最意氣風發,最放縱的時候。不久之後,全國範圍的“大串聯”運動又風起雲湧。持續了壹年多。為此,中國的交通、民生、經濟等諸多方面都出現了嚴重的問題。這個國家正處於崩潰的邊緣。這些十幾歲的中學生充滿活力和熱情。兩項運動失控。政府意識到了危險。為了改變壹些大城市的混亂局面,政府決定將這些中學生從他們的城市轉移出去。因此,國家隨後開展了“知青下鄉運動”。這些原本被稱為“H衛士”的中學生有了壹個新名字——“知青”。因為他們都是1966年、1967年、1968年的中學生,後來被稱為“初三”。無論“H衛士”、“知識青年”還是“老三屆”,其實都是同壹批人。
?1968年開始的“上山下鄉運動”,意在讓這些城市長大的中學生到貧窮落後的內陸地區接受“貧下中農”的思想改造。寧夏銀川郊區永寧縣接收了數百名來自浙江杭州的知青。
?這些去永寧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的知青中,有兩個杭州不同學校的男女中學生。他們在離家千裏之外的壹個又苦又冷的地方相遇。兩顆青春而孤獨的心碰撞。很快他們開始了壹段充滿美好回憶的戀情。
?沒想到,壹場突如其來的災難打破了這對小情侶純潔的精神世界。
?雖然永寧離寧夏首府銀川不遠。但是,從現在的自然環境來看,永寧的環境壹定更差。以及江南魚米之鄉的中學生如何適應?在西湖水裏泡大的孩子在這裏喝水都有困難。孩子愛幹凈,每天都要洗。在當地村民看來,這簡直就是浪費時間。水是村民的命根子。平日人畜飲水,農田灌溉都不夠。而這些南方寶寶其實是用來洗頭洗腳的。為此,杭州知青和當地村民怨聲載道。
?知青無法適應現在的生活條件和自然環境。他們的現實存在,與他們來之前的宣傳和想象相差甚遠。剛到永寧的時候,幾百個知青被分到各個村的農民家裏。有的村民家裏條件好壹些,幾個知青睡壹個炕;條件差,知青只能睡在“坑”裏。住宿不是大問題。畢竟都是小寶寶。白天累了,晚上可以挨著床睡著。然而,對食物和飲用水的不習慣讓知青們心生怨恨。雖然,知青們為改造自己的精神境界和生活習慣做出了主觀努力。村民們也盡力幫助娃娃們。然而,現實中的巨大差距不是短時間內可以彌合的。
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雙方都無能為力。壹項全民運動,不是壹個偉人手壹揮就能成就的。中國各地的實際情況不同,體育發展的效果也不同。就像永寧壹樣,自然環境惡劣。地裏什麽也長不出來。農民自己的口糧也成問題。但是壹下子來了幾百張嘴,想把這片土地上有限的產量壹起吃光。況且這些剛來的知青也不懂種地。四體不勤,五谷不分。他們不僅不能幫助當地的農業生產,農民還得努力幫助他們學習農業生產。真的是吃力不討好。在農民眼裏,這些娃娃根本就是來搗亂的。也許農民會向幹部反映情況。但當時哪個幹部敢對中央下達的命令提出異議?壹旦被扣上“破壞下鄉運動”的帽子,那可不是鬧著玩的。這就導致了接下來局面的失敗。幹部對實際困難要麽避而不談,要麽遮遮掩掩,要麽小修小補。所以,下面的問題越積越多。村民和知青的矛盾越積越多,導致了最後的激化。
?最後,永寧發生了壹件“大打出手”的事件,可以載入國家史冊。永寧農民和杭州知青是沖突的雙方。壹個風輕雲淡的中學生怎麽可能是壹個靠體力生活的農民的對手?最後的結果壹定是杭州知青的崩潰。
?前面提到的兩個正在戀愛的中學生也卷入了這場糾紛。女生和同班男生逃到銀川。到了銀川後,學生就散了。最後,女孩最終獨自壹人流落銀川街頭。幸運的是,她很快得到了壹個在銀川開公交車的當地年輕人的幫助。女孩在公共汽車上賣票。懷著感激之情,幾年後她嫁給了善良的公交車司機。他們生了兩個孩子,壹男壹女。過著平靜安穩的生活。
?另外,那個男孩。戰鬥前他因其他原因逃離永寧。聽到打架的消息,他冒險回到永寧戀人插隊的地方尋找。但是我找不到她。他覺得大家最終都會回杭州。他不知道杭州的確切方向。他不得不壹路向南。當他找到鐵路時,他沿著它向南走。
?男孩第壹次逃出永寧的時候,他在村民家裏的所有個人物品都沒有帶出來。他身上沒剩多少錢了。但是在那個年代,錢是不夠的。沒有糧票,還是買不到吃的。他從垃圾堆裏尋找食物,或者乞討,過著流浪的生活。他心裏只有壹個念頭——回老家杭州。
?在回家的路上,男孩遇到了壹個也是流浪漢的男人。男人告訴男孩不要回杭州。因為,他插隊到寧夏的時候,戶口已經從杭州遷到他插隊落戶的地方了。男孩沒有杭州戶口。沒有戶口就意味著沒有糧油關系。男孩們得不到國家配給杭州居民的任何東西。就算回到杭州老家,怎麽活下去?何況永寧縣發生了這麽大的事情。我肯定通知杭州了。知青是逃犯。我壹回家,警察就來抓人了。我們得把孩子們送回永寧。不僅繼續轉型,還要嚴格管理。生活比以前更艱難了。
?流浪漢勸男孩,不如跟他去東北黑龍江。因為,他聽說大興安嶺深處住著壹群同樣命運的人。都是因為各種原因不能回家的人。那裏的生活相對安全。畢竟,山區生產壹些可食用和可用的東西。
?在流浪漢的指引下,男孩壹路跟著他來到了大興安嶺。男生確實遇到過壹群那些年被社會淘汰的人,有的是“反G生”,有的是“地主”,有的是“間諜”等等。那裏的很多人每天除了做壹些生存必需的工作之外,還利用業余時間寫投訴信。男孩們在那裏住了幾年。雖然他活了下來。然而,艱苦的生活和坎坷的經歷讓他的神經出了問題。他時而清醒,時而糊塗。清醒時,與正常人無異;思維混亂,糊塗時胡言亂語。他將鋁鍋倒扣在頭上,說這樣別人就測不到他的腦電波,他也不知道自己在想什麽。
?20世紀70年代末,政府撥亂反正。大興安嶺深處的這群人得到了這個好消息。每個人都走出大山回家。男孩也回到了杭州。但是當我回到杭州的家。他發現他的父母都去世了。他的大哥,家裏唯壹的親人,已經結婚生子。大哥以為失散多年的哥哥死在異鄉了。所以,我之前把我哥的私人物品都處理掉了。當這個男孩突然出現在家裏時。他的大哥比他更害怕。這個男孩設法住在他大哥的家裏。除了不斷跑去派出所辦理落戶手續和打零工維持生計,他還在打聽知青女友的下落。
?80年代,信息、交通等各方面越來越便利。男孩從寧夏回來的知青那裏打聽到了女朋友的下落。我了解到她嫁給了壹個公交司機,在銀川成家,有了孩子。男生固執的想去銀川找她。大家意識到他有精神病,都試圖阻止他,勸他放棄。但最後,我不得不放他走。
?男孩又壹個人來到了寧夏。他終於在銀川找到了那個女孩。那時,她是兩個孩子的母親。而且,這兩個孩子已經大到可以理解了。當初,戀人重逢,互訴衷腸。兩人談了各自被分散後的經歷。聽完男孩的講述,女孩淚流滿面,感觸頗深。那天晚上他們住在同壹個房間。女生都知道,男生雖然三十多了,但還是處男。經過幾天的交往,兩人的感情急劇升溫。
?在強烈的沖動下,女孩向丈夫提出了離婚。單純的西北漢子真的想不通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麽,老婆這麽果斷的要求離婚。即使丈夫使用暴力或者下跪哀求。我沒能留住我的妻子。女孩固執地離婚了。男孩留給了丈夫,她帶著女孩和愛人回了杭州。
?至此,有情人終成眷屬。傳統的愛情故事會有壹個美好的結局。然而,現實的創造者卻在千方百計地捉弄人。
?這對戀人回到杭州後立即結婚了。他們帶著女兒從大哥家出來,住進了另壹套房子。但是這對新婚夫婦的熱情並沒有持續多久。男孩的精神病復發了。他時不時地打罵妻子。說她是個間諜和壞人。我悲慘的生活是我妻子造成的。他經常搗亂,弄得家裏亂七八糟,鄰居們都在抱怨。他的妻子和女兒生活在恐懼和沮喪中。
?況且女生回杭州後,生活也不比銀川好。所謂的“知青”其實沒什麽知識,連中學都沒讀完。她在銀川,壹直在車上賣票。妳只能在杭州找到類似的票務工作。但是經常,她老公去她單位鬧事。說壹個男同事和他老婆有壹腿。導致女生無法長期在壹個單位工作,只能頻繁跳槽,甚至失業。這對他們本來就貧窮的生活來說,更是雪上加霜。最後兩個人真的走不下去了。女孩又和女兒離婚,搬走了。
他們都在很多年前去世了。男孩變成了壹個孤獨的老人,死於疾病和孤獨。臨死前,他對妻子有著深深的自責和愧疚;這個女孩最後變成了壹個老太太。但幸運的是,她死前有女兒陪伴。而她的女兒,卻因為母親的兩次離婚,給她帶來了終身不可挽回的精神創傷。
?在這個真實的故事中,沒有壹個壞人。他們都是好人。但是大家都這麽倒黴。如果這個故事能寫成小說,那將是壹部傑作。喜歡莫言的《生死疲勞》和路遙的《平凡的世界》。他們表達的是同壹個主題:壹群善良的人生活在悲劇中。這些人是對的,並不是“善良”的錯。他們在錯誤的時代。
?現在,我們和金壇村的村民壹樣,有幸生活在壹個更好的時代。我們希望這個“新時代”能夠長久健康地延續下去。讓人們的悲劇不再發生。讓好人活在喜劇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