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名詞解釋漢樂府,漢族文人詩,建安詩人,古詩十九首,竹林七賢,山水詩,玄言詩,永明詩,官宦詩。

名詞解釋漢樂府,漢族文人詩,建安詩人,古詩十九首,竹林七賢,山水詩,玄言詩,永明詩,官宦詩。

漢樂府:樂府最早建立於秦朝,是當時“少府”之下專門管理樂舞唱腔教與學的機構。漢初,樂府未存。到漢武帝時,在郊外舉行儀式時,樂府重建。它的職責是收集民歌或文人的詩歌用於音樂,以便為宮廷在祭祀或宴會上表演做準備。它收集的詩歌後來被稱為“樂府詩”或簡稱“樂府詩”。它是繼《詩經》、《楚辭》之後的壹種新的詩風。後來不高興的也叫樂府或準樂府。

漢代文人詩:包括廟堂詩、楚辭、四言詩、雜詩、五言詩,都不如樂府民歌成功。現存楚歌詩和四言詩數量較少,廟堂詩和五言詩數量略多。其中,楚歌詩和五言詩的壹些作品寫得很好,無名氏的《古詩十九首》標誌著文人的五言詩進入了成熟階段。

建安詩人:東漢末年的壹大批作家,如曹操、曹丕、曹植、蔡文姬、韓丹春等。,用他們的直白來表達建功立業的誌向,掀起了中國詩歌史上的第壹次文學創作高潮。因為是漢獻帝的建安時代,所以後來叫建安文學。因此,這壹時期的作家被稱為建安詩人。

古詩十九首:《古詩十九首》是我國古代文人寫的五言詩集,由南朝蕭統從傳世的十九首不知名的古詩中輯成。它是樂府古詩詞人性化的顯著標誌,深刻再現了漢末社會思想大轉型時期文人所追求的幻滅與墮落,靈魂的覺醒與痛苦,表達了人生中幾個基本的、共同的感受與思考。全詩語言樸實自然,描寫生動傳神,具有自然的藝術風格,處處表現出道家和儒家的哲學意境,被劉勰(《文心雕龍》)稱為“五言之冠”。

竹林七賢:竹林七賢指嵇康、阮籍、單濤、湘繡、劉玲、王戎、阮鹹七人,先稱七賢。因為他經常在當時山陽縣(今修武壹帶)的竹林下生活,喝酒唱歌無拘無束,被稱為天下七賢,後以地名稱之為竹林。

山水詩:指描寫山水的詩歌。雖然詩不壹定是純寫山川的,也可能有其他輔助內容,但詩人創作的主要目的壹定是為了呈現耳目所能聽到的山川之美。由謝靈運創作,脫胎於玄言詩。

玄言詩:以闡釋老子、莊子和佛教哲學為主要內容的壹類詩歌。玄學派的詩歌不是真正的詩歌,也不是真正的哲學,而是失敗的大雜燴。玄言詩是東晉詩歌的流派之壹,始於西晉末年,盛行於東晉。代表作家有孫綽、許遜、郁亮、桓溫等。其特點是玄理入詩,嚴重脫離社會生活,孫綽的玄言詩遠不如道林。

永明體:永明是南朝齊武帝的稱號。永明體又稱“新體詩”。這種詩風要求四聲八病嚴格,強調押韻和格律。這種詩風的出現,對糾正晉宋以來文人詩歌語言的弊端,使創作轉向清新流暢起到了壹定的作用。它對“現代詩”的形成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官詩:不知道,有錯嗎?

上官緹是唐詩史上第壹個以個人命名的詩體稱號。指唐高宗龍朔時期以上官儀為代表的宮廷詩。主題以服和、應制、詠事為主,內容模糊,註重詩歌的形式技巧,追求詩歌之美。

宮體詩是指南朝梁健文帝、蕭綱為諸侯時的東宮,以陳後主、楊迪、唐太宗等幾座宮殿為中心的詩歌。“宮體”既指描寫宮廷生活的詩體,也指在宮廷中形成的詩體,始於簡文帝肖鋼。蕭綱為太子時,常與文人在東宮唱和。其內容多為宮廷生活和男女情事,但形式上追求華麗辭藻,被稱為“宮體”。後來,他把艷情詩稱為宮體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