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初詩人梅筆下的梅花,是精致的小家碧玉:“居漢西曲,梅花春暖,學妝如小女子,斂笑作紅唇。”(《紅梅》)
也有詩人形容梅花是冰肌雪膚玉骨霜心的仙女:“美若天仙多情,絳仙花萼裹姚穎。”(朝端遊《梅花》)“玉立寒孤,仙姿瀟灑凈。”(朱《二韻前梅樹》)“騎龍古仙不吃火,慣住空山咬冰天雪地。”(陸遊《湖山尋梅》)在周必達眼裏,梅花既有仙女的婉約之美,又有鄰家婦女的嫵媚之澀:“起初我懷疑我是真的想跳舞,衣服拂去了我自然的姿態。再比如主人偷窺壁女,套用祝英芬特別合適。”(《二韻史所虹井陸建陽亭中梅》)有詩人將梅花比喻為戀人:“秋水別離美,江東暮有幾朵雲。孤燈竹樓清夜霜,夢梅花我見。”可見梅花在詩人心目中是多麽的高貴和高貴。
實際上,梅花的三個象征意象往往不是分離的,而是融合的。在詠梅的許多詩歌中,這三種象征意義並存。如陸遊《半月湖村初梅花有五首以濕梅村韻》:“住空巷者,疑是湖中仙。”長期生活在荒蕪之地的人,既是隱士,也是神秘的神仙。陸遊巧妙地將這兩個意象交織在壹起,豐富了這首詩的內容。在張孝祥的《觀梅記》中,梅花被描繪成壹個孤獨自愛的女子,實際上是壹個賢良男子和壹個美麗女子的結合體。梅花的三個意象之所以能融合在壹起,是因為它們都有* * *-貞潔的象征這壹核心。
在詠梅的詩人中,宋代的林和靖最為著名。他的妻子何姿寫了很多詠梅的詩,其中最傑出的應該是《山花園裏的肖梅》:“所有芬芳的花朵都抖落自己的美麗,占據了小花園。”斑駁的影子斜掛在清澈的淺水上,在月光的傍晚,它們的香氣安詳地擴散。“寒鳥欲飛,先窺梅花;蝴蝶,若知梅花之美,便會妖嬈。還好有微歌可以比,不用檀香* * *金瓶。”詩人從多方面描繪了梅花的形象,突出了梅花高貴超然的品格。
此外,梅花也是古詩中表達對遠方友人思念的另壹個重要意象。第壹首梅花詩《贈葉凡》是南北朝時陸愷寫的,是用梅花來傳遞友誼:“折梅花,送龍頭裏人。江南壹無所有,談給壹個春天。”唐代許多詩人都用這個意象來創作詠梅的詩歌。
把李子折起來送人已經成了壹個常見的典故。到了宋代,王安石等人繼承了這壹形象:“帖子發了,可以自己發壹個”(《梅花》)。“殷勤的手折了送人,花還沒花完妳就不想壹個人了。”(《石城謝送張梅臺三朵》)梅花已成為友誼的象征。“折梅花寄朋友”的形象逐漸深入發展。到了宋代中期,梅花不僅是詩歌中的信物,更是壹種情感。當詩人看到梅花時,他們會不由自主地想起那些遠離家鄉的朋友。“山北霜枝思最多,寒氣留君。”(蘇軾《二韻楊獻梅花》)“漂泊千裏,為北客之憐,竊得之資。香氣比新釀的更淡,心緒如老友般沈重。莫問在船上什麽也沒有,他急著找壹個杯子。”(張順民《看梅開在船岸》)
也有詩人在詠梅的詩中表達對朋友和戀人的愛,如朱松的《飲梅為禮》:“且與此花醉前,不如戀家。”以及朱的《清江路見梅》:“他夢千年,誰來寄相思。”都流露出長相思的心情。
更有感動客的詩人用詠梅表達鄉愁:“龍山下客路猶憐,斷壹枝先斷心。”(陸遊《客舍致梅》)“遙望無南北使,客憂費。”(尤茂《梅花》)詩人感到世道艱難,抒發了思鄉之情卻不得歸。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發現,詩人不僅僅是在試圖描繪梅的身體狀態,更重要的是借梅之情,抒情,抒情。詠梅的詩歌不同於壹般的詠物詩,因為詩歌中的歌唱之美已經成為詩人心靈的客觀對應物,世代積澱,凝聚成中國傳統文人獨立的、高標準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