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方面,主要有廢名、何其芳、李廣田,還有沈從文、魯灼和後起之秀吳伯簫。
詩歌方面,主要有卞、何其芳、李廣田(他們三人因出版《漢源集》也被稱為“漢源三詩人”)、晚起的。
在戲劇中,權力是最弱的,主要包括李健吾和林。
理論上人數不多,但影響不小,主要包括著名美學家朱光潛和著名評論家李健吾(劉錫瑋)。
從這份名單可以看出,京派的作家並不龐大,但很工整。第壹,每個流派都有傑出的作家,尤其是小說、散文和詩歌。第二,每個作家都有很多成就。幾乎所有的北京作家都是通才。沈從文、廢名、魯燒都是著名的小說家,他們的雜文也很好看。何其芳和李廣田不僅是著名的散文家,而且以詩著稱。李健吾不僅是著名的戲劇家,也是翻譯家。他也寫小說和散文,但他的名字“劉錫瑋”在評論界似乎更響亮。蕭乾的小說成就不高,但也獨樹壹幟。同時,他也是壹名著名的記者。二戰期間,他是歐洲戰場上唯壹的中國記者。淩叔華(陳西瀅的妻子)寫小說只是她的愛好,她的專業應該是文化研究。她曾在倫敦大學、牛津大學、愛丁堡大學等著名大學講授中國現代文學和中國繪畫(尤其是文人畫)。林(原名林,著名建築師梁思成之妻)是現代文學史上著名的才女。她畢業於美國費城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系,曾在東北大學建築系任教,但愛好是繪畫和雕塑,也從事戲劇、小說、散文和詩歌創作。
在這裏,有必要強調壹位作家,即廢名(馮文炳)。在以前的大學學習中,人們對他的了解還不夠,但在談到魯迅和周作人創辦的絲綢社時,他順便提到了壹個馮文炳。在當時的文學詞典裏,只能找到“馮文炳”這個名字,而找不到“廢名”這個名字,這真的和被“廢名”壹樣。然而,近年來,人們越來越關註他在文學史上的成就。他不僅被視為“京派鼻祖”,在小說、散文、詩歌等方面的成就也備受贊譽。在錢理群主編的《中國現當代文學名著導讀》中,除了個別例外,選了廢名的五部小說:《紡紙》、《鈴當》、《橋》、《徐默先生傳》和《徐默先生後遊飛翔》(後四部以附錄的形式出現),而魯迅選了兩部小說,散文選了兩部,他準備選他的詩。人們對費明燦的關註和重新發現,離不開人們對周作人的新認識,因為周作人太喜歡廢名了,廢名也太誇周作人了,他們兩個真的是壹個味道。幾乎廢名的每壹部作品,只要是有序的,都壹定出自周作人,周作人的每壹個鏡頭都壹定是“我喜歡”,就像現在的“名人廣告”。但不同的是,周作人並不是壹味地誇贊,而是真的做了壹些研究。比如他在《懷廢名》壹文中總結說:“廢名的文藝活動大致可以分為幾段。a是硬周刊的時代,它的成就可以用竹林的故事來代表。b是語絲時代,可以用橋段來代表。c是“駱駝草”時代,以“多余先生”為代表。丁在《人間世》時代,主要寫《讀論語》之類的文章。e是《明珠》時代,所有作品都是短文。”現在我們普遍認為,《竹林七賢》、《橋》和《莫先生傳》是廢名的代表作。
還有壹個原因要提醒大家註意廢名,那就是廢名雖然是京派的鼻祖,但他的小說特點往往與京派小說不壹致(甚至在京派小說的幾種特點之間),至少表面上是矛盾的。不知道妳在學習中有沒有註意到這壹點。第壹,關於“讀起來容易,讀起來難”。教材第114頁說:“京派小說家有形式感,講求文章之美,作品可讀性更強”。這裏所說的“文章之美”,正是周作人對廢名小說的贊美(見周作人《棗橋序》):“廢名君的作品在中國現代小說中有他獨特的價值,第壹個原因是他的文章之美”。但凡是讀過廢名小說或散文的人,應該都有同感:那就是他的東西真的很難讀。當然,我們在教材(115頁)上也說得很清楚:“廢名的作品不好讀,總有壹些形而上的意味在裏面,有‘理趣’、‘禪趣’。只有在閱讀時放慢速度,才能逐漸體會到那種有意為之的‘澀’的狀態,看看作家是如何調和藝術與哲學的。廢名最欣賞的是他對理、禪、澀的興趣。第二,是關於“和平與諷刺”。教科書在談到京派小說“冷靜內斂的古典審美傾向”的特征時,強調的是他們對商業化、城市化的遠離,他們的文化理想,他們對平凡生活的詩意強調。其實他們主要是強調自己的“和平寫作目標”。廢名的《竹林的故事》平和而充滿田園風格。但在談到他們“成熟的小說風格”的特點時,特別提到“當他們以‘鄉土中國’的視角看待城市生活時,往往會寫出批判世界的諷刺小說”。廢名的《許由先生傳》如此,沈從文的《八匹馬》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