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青
心惆悵,盼龍山。雲際,鳥獨。
絕壁千尺,綠蘿高不可攀。
龍山高,誰能練?在精神上,綠色是遲到的。
藍燕瀑布就像壹個人,它整天在眼睛裏是空的。
有壹個穿著禮服的人,吟誦著山頂傳來的甘露。
空林閑坐獨燒香,真官正行。
對著藍天和玉堂,掃著白雲,晚上睡在石床上。
桃花洞人滿,桂樹山長。
龍山遙遙相對。
這是壹首遙望高峻龍山,思念道山徐道士的詩。它描繪了壹位受人尊敬的老師專心致誌地念經修佛的形象,表達了詩人思念他的憂郁心情。
這首詩的開頭有“憂郁”四個字,既描寫了它與龍山壹起高聳入雲的險峻,又直接表達了詩人憂郁的情懷。他的抒情既有直接表現的“憂郁的心”的句子,又有在景物中帶著感情的“飛鳥獨歸”的景物描寫來渲染。所謂“鳥獨歸”,其實是從物寫人。這只孤獨的鳥在傳達詩人孤獨的心,他孤獨的身影,像壹只孤獨的鳥,難道我們不能自然而然地把它與這只孤獨的鳥的歸來聯系起來嗎?這種落寞的氣氛也是詩人對徐道士的留戀所致,是他遙望龍山時的心境。既然詩人向往,為什麽不去膜拜那首詩而感到失望呢?妳不知道有些人不得不這樣嗎?原因是“懸崖千尺,綠蘿高不可攀”!所以這兩句話恰恰是詩人因為龍山高不可攀而如此失望孤獨的原因。
詩人在描述了具體的景物後,進壹步用“龍山高”四個字來表達自己的感嘆和感慨。前兩句以感嘆、呼籲的口吻,哀嘆高不可攀的龍山,進壹步表現了詩人雖然思念道士卻又無可奈何的心情。然後,那句“在原著精神裏,綠晚了”是用風景寫的。所謂“晚”,就是寫夕陽山蒼茫,暮色沈沈的情景。而這壹幕也反映了詩人此時迷茫的心情。下面壹句“藍燕瀑布如人,終日目空壹切”,就像前面兩句“懸崖絕壁”壹樣,用具體的場景寫出了不可及的含義。看山煙瀑布。真的像是直接撲到人臉上了。然而,它整天就在詩人面前,就像海市蜃樓壹樣。句子中的“空”字相當令人失望,可以說是句子的眼睛。
如果說上壹首詩寫的是高不可攀的群山,表達了詩人高不可攀的惆悵,那麽下面這首《中間壹人著衣》則從想象中描寫了道士虔誠的修身儀式,從而表達了詩人對徐道士的敬仰之情。詩人對道士徐的描寫,是從衣食住行、出家修行以及周圍的氛圍開始的。“霓裳羽衣”,“以甘露為食”,道士的衣食與常人不同。李白《夢登天目山》寫神仙“倪為衣,為文,來諸雲後,逐降”。而道士徐壹身霓虹,形象與李白筆下的雲王如出壹轍。更有甚者,徐道士終日念經,焚香坐空林。他的虔誠,修養,禮義是多麽的真實。當然,徐道長的修身禮法並不孤獨,身邊還有“實官侍郎壹排”。這壹方面表現了他修道的莊嚴氣氛,另壹方面也突出了徐道人是眾多神仙官的領袖,寫出了他所走道路的深度,從而贏得了受人尊敬的地位。“上青天玉堂,夜掃白雲,睡石床”這句話,以他壹夜之間的所作所為,概括了徐道士的不凡與脫俗。如果神仙的生命“入青天”“掃白雲”,誰能非神仙?“禮玉堂”“睡石床”更是雅人之舉。故事結尾的“桃花洞”和“桂樹山”通過優雅的環境描寫,表現了徐道長居所的典雅脫俗,宛若神仙的境界。
這首詩在形式上采用了三七雜字,句式既流暢又規整,顯示了詩人藝術上的別出心裁。它的前半段可以分為兩段,都是以四字四字開頭,後面是兩個七字,後半段都是七字,但又有自己的獨特之處。除了最後壹句,兩句都是成對的,或者意思相同。最後壹句之所以是單獨的壹句,是因為它包容了全詩,與前四句相呼應,緊扣望山感人之意。可以說結構靈動流暢,有序嚴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