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關於古詩的手抄報
1,古詩詞相關知識
古詩詞是我國古代詩歌的總稱,在時間上是指我國1840年戰前的詩歌作品。從格律的角度來看,古詩可以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以唐代為界,以前的詩都是古體詩,後來,古體詩逐漸衰落,消亡。
古體詩也叫古體詩或古風,近體詩也叫近體詩。從《詩經》到南北朝時期的庾信,都是古體詩,但唐以後的詩不壹定是近體詩,具體在聲韻和格律的區分上。
2、古典詩歌的字數和行數
古典詩詞有固定的詩句,固定的風格。所有的古詩都是按照詩中的字數來分類的。四言古詩簡稱四言古詩;五言古詩簡稱五言古詩;七言古詩簡稱七言古詩。四言詩早在《詩經》中就被人們采用了。但到了唐代逐漸衰落,很少有人寫了。所以古詩詞還是用五言七語來表示。
五言古詩是古典詩歌的正統,很多人寫七言古詩,七言古詩不是古典詩歌的主流。這是因為它起源晚。所以七言體受現代十言詩影響很大。五言古詩和七言古詩都是全詞古詩。還有壹種古詩詞用詞雜,字裏行間長短不壹,參差不齊。
3.分類
我國古詩詞風格繁多,對古詩詞的分類和稱謂也有不同的見解。尤其是對於樂府、古風、歌行詩,更是讓人摸不著頭腦。因為,從形式上看,樂府體和古體都是五言體,七言古詩和古歌都是七言體,很難區分。但自古以來,人們就壹致認可它們在表現內容、表現手法、表現風格上的差異,並為它們確立了名稱。
《五首詩》八年級(下冊)第二題“討論與實踐”中說:《茅屋為秋風所破》和《壹曲雪別田——書記吳回家》都是形式自由、語言通順、格調高雅的詩體詩。請從句式、敘事、情感選擇等方面談談兩首詩的異同。"而九年級(上)知識隨筆《如何讀書》說:"杜甫《石頭記》格律較寬,謂之古風。.......
這裏的名字不符合習慣。人們習慣把杜甫的《草堂》稱為“七言古詩”,而岑參的《白雪歌》則被稱為“七言宋體”。編輯也清楚地看到了兩首詩的不同,於是產生了這個問題。
雖然杜甫的三官三別都是五言律詩,但人們習慣上稱石昊官員為“新樂府”,而不是“古風”。為了弄清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對我國古代的詩歌風格做壹個簡要的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