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長田園山水詩的孟浩然,與王維並稱“王蒙”。與王維的詩歌相比,他的詩歌素材在山水田園詩的創作上遠不如王維豐富,藝術手法也不如王維、李白千變萬化,這就導致了蘇軾的批評:“韻高而短,如作酒手無料”(引《後山詩》)。舊唐書?《文遠傳》和《新唐書》中記載的孟浩然的身世很簡單。他壹生只在張九齡幕府當過很短時間的副官。他沒有太白浪跡天涯的浪漫生活,十年不遊北京,飽嘗人間辛酸。他在襄陽老家度過了大半輩子,在同時代人的眼中,他是壹個“好骨清面,精神矍鑠”的隱士。壹個人生閱歷不豐富,寫詩天賦不高的詩人,卻能在輝煌的唐詩界拔得頭籌,獲得李白的“大師,我衷心地向您致敬,您的名聲就此沖天”和“何必寫詩?說明浩然的詩有自己深刻的含義和藝術價值。本文只探討孟詩歌的語言藝術。詩歌創作與詩人的生活經歷密切相關,孟浩然也不例外。體驗雖然簡單,但也包括了等官、升官、求官、漫遊、退休等階段。
1.等待官方鄉園的時期
孟浩然,年輕的時候,雖然在家鄉的秀美山川間徘徊,卻有著積極向上的誌向。在四十歲之前,他壹直在學習和寫作,為升官做準備。他的進取精神是盛唐士人不甘寂寞、昂揚向上的風範的體現。
在李鵬湖看廬山
太空生暈,舟知風。掛席待晨發,在湖中。中流見匡復,壓九江熊。色凝,天空。香爐的第壹天,瀑布噴陳紅。很久以來,我想追尚子,而且我懷了元恭。我限於服務,沒時間鞠躬。淮海將半,霜歲星窮。給住在巖石裏的人發個信息,有興趣就來。
這首詩是在服役時寫的,詩人以記臺詞的筆調入手,為廬山的出現安排了壹個突然而震撼的背景。隨著黎明,雄偉的廬山出現在毫無準備的詩人面前。它在河邊高聳入雲,青黑相間的巖石在天空中格外顯眼。“早晨香爐升起,瀑布噴陳紅”這句話中的“噴”字,表現出非常強烈的震撼力,生動地表現了廬山在晨曦中的勃勃生機。廬山,這個從古至今的文章、詩詞中最常用的意象,又壹次生動鮮活地展現了它驚心動魄的魅力。詩歌由平淡服務入主題,也加強了對奇異景色的乍壹看的驚奇,在壹前壹後的語言中,平淡與震撼交織在壹起,詩人開辟了壹個奇異的詩歌境界。
2.長安求仕的不利時期
身處盛唐,孟浩然對社會和人生也有著積極的抱負和理想。他去長安接了活,表達了長安初春的喜悅,卻事與願違。他不僅沒有馬上回老家,而是選擇留在長安等待新的機會。三年過去了,沒有結果。但寫出了《歲末歸南山》、《離開王維》等不朽名作。
年底回南山
北闕合書,南山歸魯。我沒有理由決定放棄自己的觀點,我的年老和許多生病的朋友都不練習了。白發的頻率是人壹天比壹天多,春天來了逼死老去。充滿悲傷,輾轉反側,月下松林空無壹人。
這是壹部失意之作。在“我因失策被賢明的統治者放逐,我病了這麽久不見壹個朋友”的感嘆中,我們可以體會到孟浩然獨特的個性:我感嘆我因“無能”而棄主。在唐代,人們談論最多的生活貧困是“時間”、“天賦”和“命運”。他並沒有對自己的天賦失去信心,只是在此刻沒有受到傷害的時候嘆了口氣。他只把挫折歸為“無能”,可見他的胸襟和氣度。“我病了這麽久,見不到壹個朋友”這句話,既是作者對沒有被推薦的抱怨,也是他超然世外的感情的表達。這首詩的前四句陡峭而健康,後四句化為回味深刻的壹筆。阿清朝男子朱之敬說:“結論句很寂寞,但只寫風景,不寫寂寞,含蓄而有味道。”總的來說,這首詩表達了作者無門入仕的悲傷,但語言熱烈,含義不狹隘,表現了盛唐士人的豪爽開放精神。經過仕途磨礪的孟浩然此時的詩風並沒有太大的變化,只是語言更加細膩,詩歌更加深刻,精神面貌更加蒼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