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內容來自百度百科)
特約後衛朝陽山人
七月是中國古代第壹部詩集《詩經》中的壹首詩。這首詩反映了周初的農業生產和農民的日常生活,不僅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而且是壹首優秀的敘事詩和抒情詩。詩歌* * *八章。第壹章從寒冷的壹年和春耕開始。第二章是關於婦女養蠶;第三章描述了布帛材料的生產;第四章寫狩獵野生動物;第五章寫壹年就要過去了,我要收拾屋子過冬;第六章寫采貯蔬果,釀酒,都是為公,采貯為己的糧食是瓜果去核苦菜之類;第七章寫道,收割完成後,它會為大眾做房屋修繕或室內工作,然後修繕自己的小屋;章末寫的是削冰的勞動和壹年壹度的年終小燕子喝酒。全詩運用“賦”的手法,以“苦”字為中心。按照季節的先後順序,從年初寫到年末,從農耕養蠶寫到狩獵削冰,體現了壹年四季多層次的工作面和高強度的勞動。語言樸實無華,完全以敘述的方式寫成。語氣悲苦,仿佛在哭泣,在吟唱壹段沈重的歷史。
作品名稱:馮祺·朱利
別名:七月
創作年代:西周
作品來源:《詩經》
文學體裁:古代雜詩
七月流火2,九月衣3。第壹天就4,第二天就5。沒有衣服也沒有棕色6、為什麽7歲就死了?第三天,第八天第四天踮起腳尖。與我的妻子和兒子,10,皮傑木南,11,田傑習之,12。
七月火滿,九月送衣。春季陽為13,明倉庚為14。女方捧籃15,跟他微走16,要軟桑17。春天是18,齊琦是19。女心悲,和兒子回歸20差不多。
七月火滿,八月蘆葦滿。蠶月剝桑22,另取斧叉23斬鴛鴦24,另取母桑25。7月份唱26,8月份錄成績。玄哉黃二十七,吾二十八,為公子裳。
四月29,五月30。8月份收割,10月份31。第壹天,32歲,拿狐貍當兒子的毛皮。第二天,他和33壹樣,背了34個武功,35個私字,36個公祭。
5月份,我搬了37只股票,6月份,我在野外,8月份,在屋裏,9月份,10月份,蟋蟀來到我的床下。穹頂悶死了39只老鼠,把它們塞進了40戶人家。嗯,我老婆,說把年齡改成41,進了這個房間。
六月抑郁苦澀,七月苦澀苦澀,八月剝皮,十月收獲。所以,春酒45,眉46。七月吃瓜,四七年八月破鍋,四八年九月大叔,四九年采茶,吃我農。
9月建50田,10月51作物。小米和小米是52,赫馬是53。嗯,我是農民,莊稼壹樣,所以去了54年的皇宮。白日在草裏,黑夜在繩裏。我渴望拿下房子56,它開始播百家谷。
第二天冰沖57,第三天在靈隱58接受。第四天,它的跳蚤59只,小羊被獻祭給韭菜60只。九月霜61,十月洗場62。朋友喝63,說殺羔羊。朝廷六十四,稱六十五,六十六無量。[1]
祈使(bρn)體:《詩經》十五國體之壹,七篇。貘,古城名,位於今陜西省旬邑、賓縣境內。
七月流火:火,或火,星名,即心。流動,流動。每年夏天的五月,黃昏時分,這顆星正南方,也就是中間最高的位置。六月以後,它將向西下降,這就是所謂的“流動”
服裝:把裁剪冬裝的工作交給女工。絲麻之類的東西9月份就結束了,這個時候開始做冬裝。
第壹天:十月後第壹個月的那壹天。這是壹種日歷方法。√ (b √):強風碰到物體的聲音。
李烈:或者“冷”,形容冷空氣。
棕色:粗布。
死亡年齡:最終年齡。
於吉:修理計雷(耕地和挖掘土壤的工具)。在,還是“為”。
踮腳:擡起腳犁地。腳趾,腳
老婆:老婆孩子。
Yè:餵飯。畝:指田地。這塊地被犁成幾條壟,上面是英畝,下面是犁溝。山脊的東西方向稱為“東畝”,南北方向稱為“南畝”。
田團(jùn):農業官名,又稱農政或田大夫。
春天:指二月。加載:開始。楊:溫暖。
蒼耕:鳥名黃鸝。
易(y):深。
爬行:路徑,路徑。
Yuán:字還是“悅”。桑柔:新生的桑葉。
延遲:永恒的意義。
Fán:菊科植物,即濱蒿。古人以此為祭,女子婚前有“祭教”。壹說蠶卵是“沃沃”,蠶就容易出,蠶農就需要它。法律不詳細。奇奇:眾多(指蚊蚋聚集)。
和兒子差不多:怕被兒子逼著帶回家。說的時候怕被顯微鏡帶到他面前。公子,指君主的兒子。
胡恩·裏德:裏德。雜草在八月生長,可以收割用來制作箔片。
蠶月:指夏歷的三月。桑樹:修剪桑樹。
Qiāng:帶方孔的斧子。
深遠:指樹枝長得太長太高。
易(yǐ):說文、廣雅寫成“易”,拉。“桑”就是用手拉桑枝來摘葉子。南朝樂府詩《采桑之度》說:“紮條采春桑葚,何以采葉?”好像是妳先用繩子綁桑葚,再用繩子拉。女桑:小桑。
金槍魚(jú):鳥的名字,即伯勞。
玄:黑紅兩色。玄黃染指的是絲織物和麻織物。
朱:紅色。楊:亮。
秀南(yāo):長遠野心強。那安,這種植物的名字,現在是遠誌。
迪奧:蟬。
Tuò:落葉。
石喻:嚴舉行鬼節。《簡媜》:“如果妳是狗,妳就去姬伯照顧自己。”嘿,傳“只”。狩獵者練習武術的儀式被稱為祭祀儀式或祭祀儀式。
同:聚,據說是打獵前聚人。
Zu ǐ n:繼續。武術:指野外狩獵。
Zòng:據說小獸是獵人的。浣熊,壹歲大的豬,在這裏用來代表更小的動物。
Jiān:三歲豬,代表大獸。大獸獻給大眾。
Zhōng:蟲名,蚱蜢,即蚱蜢。移動股票:單詞發出聲音。據說貓頭鷹的聲音有兩條切線。
沙雞:昆蟲的名字,現在是織女的名字。羽振:言鼓翼而聲。
穹頂窒:據說是為了清空充滿室內擁堵的角落,空著方便抽老鼠。圓頂,排氣,幹凈;說到差距。窒息,堵塞。
方向:朝北的窗戶。n:塗抹泥巴。窮人家的門扇是柴竹做的,泥巴不通風。
嶽:《漢書》引作《禹》。換壹年:舊年即將結束,新的壹年即將到來。
於:植物名,唐棣等。樹高五六尺,果如李子,紅彤彤。顏(yù):植物的名字,果實大如龍眼。說到野葡萄。
Shū:豆類的總稱。
剝(pū):打。
春酒:冬酒是春天釀造的,稱為“春酒”。紅棗和大米都是釀酒的原料。
傑:祈禱。眉毛長壽:長壽。人眉間有長頭發,稱之為秀眉,故壽稱眉壽。
鍋:葫蘆。
大叔:撿起來。秋麻的種子是可以食用的。
薪(chū):選木是薪。尊、木鳴、臭椿。
田野:這是打谷場。苗圃:是菜園。春夏把菜園子做的地方做成秋冬的場地,所以田園子連成壹個字。
Na:把它放在谷倉裏。賈:古書如“理”莊稼:谷物的總稱。
重:即“種”,是先種後熟的谷。Lù:即ω(lù)。①是後來的物種最先成熟的山谷。
他:這裏指的是壹種谷物,也就是今天的小米。
共工:指建造宮殿,或指室內事務。功德,事。
陶:打繩子。繩子,動詞,指制作繩子。繩子。
急:急。騎房子:蓋房子。毛和繩子都是蓋房子需要的東西。
拉什:切冰的聲音。
淩:指聚集的水。陰:指存放冰塊的地方。
跳蚤:拿著。說到“晨”,是壹種古老的祭祖儀式。
用羊羔祭祀韭菜:用羊羔和韭菜祭祀祖先。《禮記·月令》說仲春初四為仲春。
蘇爽:現在還是“蘇爽”,深秋看起來很涼爽。
洗地:清掃場地。壹說就是“清洗”,草木皆兵。
朋友酒:兩瓶酒。
傑(jι):鄧。宮廷:或者公共場所,不壹定是君主的宮廷。
稱:舉。中中(中):角覺。古代用動物角制成的酒器。
萬:大。無量:無限。[2][3][4][5]
七月火落西天,九月婦人縫寒衣。11月北風凜冽,12月寒風凜冽。沒有好衣服和粗布衣服怎麽過這壹年的年末?第壹個月,我們開始鋤地犁地,第二個月,我們去種田。天官很高興,帶著妻兒去了,把稻子送到了向陽的土地上。
七月火落西天,九月婦人縫寒衣。春天,陽光溫暖,黃鸝婉轉歌唱。那個女孩提著壹個深竹籃沿著小路走著。伸手摘嫩桑葉,春天的日子越來越長。人們來來往往采集青蒿,姑娘傷心得不敢嫁給貴族。
七月火將西落,八月割蘆葦。三月修剪桑枝,取利斧。剪掉又高又長的樹枝,爬上細細的樹枝去采摘嫩桑。伯勞鳥7月開始尖叫,8月開始織麻。染出來的絲是黑黃相間的,我的紅更亮,是專門給貴族做衣服的。
四月遠誌結籽,五月蟬鳴。八月田野裏的收獲很忙,十月樹上的葉子落下。十壹月我去山裏打獵了。我獵取狐皮,送給貴族做皮衣。獵人們在12月聚會,繼續練習狩獵技巧。把小豬打給自己,把大豬獵給王公。
五月,蚱蜢彈跳著腿尖叫,六月,織工拍打著翅膀。蟋蟀七月在田裏,八月來到屋檐下。蟋蟀九月進門,十月鉆到我床下。堵鼠洞熏鼠,封北窗門。唉,老婆孩子好可憐。年底了,新的壹年就要來了,我要搬進這個房子定居。
六月吃李子葡萄,七月煮葵花豆。八月,我們開始打紅棗,十月,我們去田裏收割水稻。春酒好香,為了主人長壽。七月可以吃瓜,八月可以摘葫蘆。九月,我們撿麻子秋種,摘苦菜,砍柴餵農民。
9月份打場,10月份莊稼入庫。小米,小米,早稻晚稻,小米,豆類,小麥都入庫。感嘆農夫真辛苦,莊稼剛收拾好,宮殿也給官方蓋好了。白天要割茅草,晚上要搓繩子。快去房子裏把房子修好。我們必須在春天種植數百種谷物。
12月,我切冰,第壹個月搬進冰室。二月初,祭祖前供奉韭菜和羊羔。九月寒流來時開始降霜,十月打谷場打掃幹凈。兩槽酒是給客人的,羔羊宰殺給大家品嘗。爬上大師的廟,舉杯* * *敬大師,齊聲高喊生命不息。[5]
《馮祺七月》的主題被《石矛序》認為是“陳後稷、之所以貪腐,致王業難”;石矛的《陳歡詩集傳》被認為是“周公受管才之變的影響”。崔恕《高楓考新錄》認為:“此詩應為先王所作舊詩,被周公形容為成王之戒,後人誤為周公所寫。”方雨潤的《原始詩經》也說:“《詩經·七月》唯壹的壹篇,是關於農耕、桑、莊稼的。那些沒有親身參與的人,那些長於其道的人,不可能善良而有品位。周公在人間長大,排名在死人之列,何苦呢?而男柳時元,也難以開口。古代壹定有壹句詩。自公始,知莊稼難,王業始,後民以為公。”《漢書·地理誌》說:“昔後稷任牧,公劉任牧,泰王遷齊,文王任牧,武王治鎬。他的人民繼承了前國王的遺產,他們擅長耕種和工作。所以詩裏說農桑糧食準備充分。”據此,本文被認為是西周早期,即鞏留被流放的時期。當時周朝的祖先還是壹個農業部落,其作者被視為部落的壹員。[3][4][5]
《馮祺七月》是《詩經》中最長的壹首詩,具有民族風格。這首詩反映了周部落壹年四季的勞動生活,涉及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因為它的作者是部落的壹員,他的筆調冷靜而準確,從春耕、秋收、冬儲、采桑、染色、縫紉、狩獵、建房、釀酒、勞動、宴飲等各個側面展現了當時社會的風俗畫。
詩寫於七月,每幅畫以農耕活動的順序逐月展開。詩中使用了周歷。周歷的第壹個月是夏歷(現在叫陰歷)的十壹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四月、五月、六月與夏歷相同。夏歷的第壹天、第二天、第三天和第四天是11月、12月、1月和2月。皮《經學通論》雲:“此詩中說月之人皆在夏,說壹、二、三、四之日皆在周。改其名而不改其實。”戴震對毛政詩歌的考證也指出,雖然周改為周政(以農歷十壹月為正月初壹),但民間農耕仍用夏歷。
第壹章以鳥瞰的方式總結了工人們壹年四季的生活,將讀者壹下子帶入那段悲慘而艱難的時光。同時也為後面的章節奠定了基礎,提示了大概的輪廓。朱《詩傳》曰:“此章上半部以言服為始,下半部以言食為始。第二章到第五章,上壹段的意思。六章到八章,最後壹段的意思。”這種結構上的安排確實相當嚴謹。所謂“衣之始”和“食之始”,其實指的是農業社會的耕織兩大問題。這兩項是貫穿整篇文章的主線。第壹章說九月,女人“桑麻未畢,不能穿衣”。11月後進入寒冬,農民連壹件粗布衣服都沒有。他們如何度過新年?所以,他們感嘆“為什麽會死”。但是春天壹到,他們就整理好農具,到地裏去種田。他老婆孩子去田頭送飯了。當天官看到他們工作非常努力時,他的臉亮了起來。民間詩人用粗線條勾勒出壹個框架,將當時社會生活的整體風貌呈現在讀者面前。在接下來的章節中,將會從各個側面、各個部分進行詳細的描述。
詩的第二、三章,情緒漸高,語氣漸分明。明媚的春光灑在田野上,鶯聲啁啾。提著籃子的女人壹起沿著田間小路去采桑。她們的勞動看似很愉快,但心裏卻有隱憂:“女心悲,和兒子差不多。”第壹章《天梭極樂》,只是用淡淡的壹筆觸及了當時社會的階級關系,在這裏慢慢展開。“公子”,多數評論者稱之為太子之子。襄公占有大量的土地和農奴,他的兒子們也享受著與莊園裏的美女們“同歸故裏”的特權。在這裏,讀者似乎可以看到韓樂府中秋和桑的影子。雖然那是壹千年後的事了,但生活規律往往還是有壹些相似之處。姑娘們的美貌讓她們擔心人身自由;姑娘們的聰明和智慧也讓她們擔心自己的勞動成果會被別人霸占:“八月承載著成就,而我是朱孔陽,我是兒子。”他們織出五顏六色的絲綢,都成了兒子的衣服,就像宋代張裕的詩《蠶女》裏說的:“披羅綺者,非蠶農也。”
第四、五章雖然是從“衣之始”這條線發展而來,但也有發展變化。“秀南”和“明密”,有好玩的意思,下面重點說打獵。他們打死的狐貍應該是“為了兒子”;他們下的大豬要捐給公家,只能養小的給自己吃。這裏再次描述了當時的階級關系。五章以昆蟲為主反映四季的變化,從蟋蟀到人再到寫寒冷將至,筆觸細致,聲音詩意。《詩傳》雲:“烏賊、雉、蛐蛐,壹物隨時變化,名不壹。移動股票,開始跳,和股票壹起唱。振動羽毛,能用翅膀飛翔和歌唱。”吟誦事物的工作是如此的細膩和神奇。下面四句,寫的是農民打掃房間,準備過冬。結構上也是第壹章禦寒的意思。
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以“食之始”為主線,像壹系列連續的聚焦平面,展現了農民樸素而平和的生活:六七月間“吃沈郁的梅子和刺”,“煮”葵花(向日葵)和糯米(豆類)。在七月和八月,他們打棗和切葫蘆。十月收稻子,釀春酒,給老人祝壽。但糧食剛入庫,就要給先生們蓋公房,與上面寫的寒酸簡陋的客廳形成鮮明對比。“建苗圃”和“收割莊稼”,寫的是壹年耕作的最終完成。正如陸在《詩傳》中所說:“此章(第七章)始於農,謂之極憂苦。”
在最後壹章,也就是第八章,詩人用更為愉悅的筆調描述了這個村子裏宴會的盛況。壹般認為農民那麽辛苦,受田官監管,受兒子剝削,到了年底,是不可能有資格“對簿公堂”的。其實社會是復雜的。即使在封建社會中期,農民們也會在年底互相邀請喝酒。如宋代秦觀《田駒四首》寫道:“田家重農隙,翁意相邀。班坐酒醪,行謝三四次。”陸遊《遊山西村》詩也說:“莫笑田家酒酒,好年景留足雞豚。”七月寫的古代社會西周的村落生活,舉酒慶祝也是合理的。
中國古代詩歌壹直以抒情詩為主,敘事詩很少。這首詩,卻以敘事為主,意象生動,詩意豐富。通過對詩中人物的優美敘述,真實地展現了當時的勞動場景、生活圖景和各種人物的面貌,以及農民與民眾的關系,構成了西周初年男女交織的風俗畫。《詩經》有三種表現方式:賦、比、興。這首詩采用賦體,“用之事”,“以物塑造”,反映了生活的真實。讀者認真背任何壹章都會有這種感覺。這首詩也體現了雅俗共賞。全詩以風、雅或贊為敘事需要。三者的結合形成了這首詩古樸清新的風格、典雅華麗的特色和莊嚴祈禱的特色。[5][6]
漢代鄭玄:“從七月在野,到十月來我床下,都叫蟋蟀。像這樣說三句,就漸漸涼了,就不孤單了。”(《毛詩傳》)
宋代張文倩:“詩三百首...哪些是寫不出來的,除非比文章更深刻,比如《七月野地》到《走到我床下》,七月過後到十月方言蟋蟀的時候才顯露出來,難道它們比文章更深刻就能邪惡嗎?”(引自《詩品·童蒙》)
宋代朱:“仰觀星宿日月霜露之變,俯觀蟲草木之變,以知天氣,授民權。”女人的衣服是關於內在的,男人的衣服是關於外在的,有著真摯的愛和忠誠。父子,父子,夫妻,扶老攜幼,扶弱以食。其祭也及時,其顏享節。這個七月的意義也是。”(《詩傳》)
明代孫茜:“衣食為經,月為緯,草木鳥蟲為色,皆上下,皆不如意。是實實在在的焦慮敘事,但這是感覺的問題,興趣更是自足的。是壹款超棒的產品!”(評《詩經》)
清代姚繼衡:“鳥鳴蟲鳴,芳草蔥郁固,似月令”;當壹個女人進入房間,毛毛上升到房間,這就像壹個定制的書;火和冷風,像“五行”;關心年輕人,愛護年輕人,唐吉說,這就像壹種儀式;天官染職,獵蓄寒冰,祭宮,宛若國書。其中有《采桑圖》、《家樂圖》、《菜譜圖》、《古譜圖》、《酒經圖》:皆在壹首詩中,天下第壹!”(《詩經·通論》)
清代方雨潤:“這首詩很美,人人都會說。王曰:‘仰觀日月霜露之變,俯觀蟲草木之變,以知天氣,以教民情。女裝重要,男裝重要。用真誠和愛往上走,用忠誠和利益往上走。父子,父子,夫妻,扶老攜幼,扶弱以食。它的犧牲也是及時的,它的閆妍也是簡單的。“幾個字已經盡力了,沒什麽再積累的了!”“今天,玩弄它的文字,有簡單的,分散的,優雅的,經典的,分散的,精致的,悲傷的,山野的,真誠的,豪華的,悠揚的,莊嚴的。沒有準備就成就了美。晉唐以後,陶、謝、王、孟、魏、劉天佳的詩都沒有達到這種境界。”(原始詩經)
清代牛蘊珍:“‘我妻我子’這幾個字,又悲又妙。當時風俗平和,我也在考慮。”(詩歌記錄)
清代:“彈此詩素雅,與程、康士之詩不可同日而語。”(《高楓考新錄》)[1][2][3]
[1]朱。詩經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60-61
[2]李善解讀。詩經。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7: 199-204
[3]王秀梅譯。詩經(上):民族風格。北京:中華書局。2015: 299-307。
[4]周·。詩經。北京:中華書局. 2013: 209-214。
[5]姜亮夫等。先秦詩歌鑒賞詞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1998: 296-301。
[6]黃嶽洲。中國古代文學名著欣賞詞典(壹)。北京:漢語教學出版社. 2013: 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