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伏爾泰·雨果簡介

伏爾泰·雨果簡介

伏爾泰(1694-1778):伏爾泰原名弗蘭蘇阿,瑪麗·阿魯埃(弗蘭?ois-Marie Arouet);伏爾泰是他的筆名。伏爾泰是18世紀法國資產階級啟蒙運動的旗手,被譽為“思想之王”、“法國最好的詩人”。他出生在巴黎壹個富裕的中產階級家庭,從小接受良好的教育。他的父親是壹名法律公證人,希望他將來成為壹名法官,但他對文學產生了興趣,後來成為了壹名學者。伏爾泰經歷了路易十四、十五、十六的統治,目睹了封建專制主義由盛而衰,親身感受了封建專制主義的腐朽和反動統治。他深深地;他預見到革命必將到來,就對朋友們說:“我周圍的壹切都在播下革命的種子。雖然我自己可能不是革命的見證者,但它壹定會到來。”

伏爾泰思維敏捷,多才多藝。他的作品以犀利的語言和諷刺的風格而聞名。他說:“笑聲可以征服壹切。這是最有力的武器。”他因諷刺封建專制主義而兩次被投入巴士底獄。他的書被禁,他本人也多次被驅逐出境。他從65438年到0725年被迫流亡英國,對英國資產階級的政治和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研究了英國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洛克的唯物主義經驗論,牛頓的萬有引力理論。

伏爾泰寫了大量的文學作品,其中著名的有史詩《亨利·亞德》、《奧爾良的姑娘》、悲劇《奧迪伯》、喜劇《放蕩的兒子》、哲學小說《老實人》。他還寫了許多歷史著作,如《路易十四》和《論各民族的風俗和精神》。在哲學方面,他的代表作有《哲學詞典》、《形而上學》、《4牛頓哲學原理》,其中影響最大的著作是《哲學交流》,被稱為“扔進舊體制的第壹顆炸彈”。

伏爾泰過人的才智、敏銳的思維和對黑暗的封建專制主義的揭露,使他在人民中享有崇高的威望。統治者也想用他。路易十五請他做宮廷歷史學家,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待他如上賓,俄國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接見他,但最終,他的反叛與他的思想決裂了。痛苦的經歷使他決定不再與任何國王來往。

伏爾泰尖銳地批評了卡迪夫紅衣主教會議的黑暗統治。他將教皇比作“兩足獸”,稱牧師為“文明的惡棍”,並稱天主教是“壹些狡猾的人設置的最可恥的欺騙陷阱”。他呼籲“每個人都用自己的方式與駭人聽聞的宗教狂熱作鬥爭,有些人咬他的耳朵;還有人踩他肚子,還有人遠遠的罵他。“但伏爾泰不是無神論者,而是自然神論者。他相信他想統治人民;宗教是不可或缺的。他說,“即使沒有上帝;我們也必須創造壹個神。"

伏爾泰信奉自然權利論,認為“人在本質上是平等的”,要求人人享有“自然權利”。他主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他認為財產權的不平等是不可避免的。他把英國的君主立憲制理想化了,認為最理想的是壹個“開明”的君主按照哲學家的意見來治理國家。哲學上,他承認物質世界的客觀存在,肯定知識源於感官經驗,但他也認為上帝是宇宙的“第壹推動者”。他鄙視勞動人民,認為他們只會幹粗活,不會思考,說“等老百姓都思考了,壹切就完了”。

伏爾泰作為壹個資產階級思想家,各方面都有局限性,這並不奇怪。因為他也深深地烙上了他那個時代,那個階級的烙印。但是,他對反封建啟蒙運動的巨大貢獻,仍然值得人們永遠紀念。

伏爾泰的文學觀點和興趣基本上繼承了17世紀古典主義的遺產,主要表現在詩歌和悲劇創作上。他的史詩《亨利·亞得》(1728)以16世紀法國的宗教戰爭為題材,寫了波旁王朝的亨利四世在內戰勝利後登基,在南方頒布大赦令,保護新教徒的信仰自由。史詩中的亨利四世被譽為開明君主的典範。伏爾泰的哲理詩推理透徹,諷刺詩機智冷靜,別具壹格。伏爾泰壹生主要從事戲劇創作,寫了50多部戲劇,其中大部分是悲劇。伏爾泰的文學作品中最有價值的是哲學小說。這是他開創的壹種新體裁,以戲謔的風格講述荒誕的故事,影射諷刺現實,闡明深刻的哲理。

伏爾泰晚年定居在法國和瑞士邊境的費爾內莊園。

其間,法國發生宗教派系鬥爭,導致大量逃亡。伏爾泰在他的莊園裏收留了數百名難民。他還多次抵制不公正,為窮人伸張正義,平反不公正的案件。影響最大的是卡拉事件。

176110 10 13圖盧茲菲拉蒂大街的壹棟房子裏發生了壹場可怕的悲劇。

這家的主人讓·卡拉是壹位受人尊敬的胡格諾派商人。

那天深夜,讓·卡拉發現他的大兒子馬克·安東尼在商店上吊自殺。當時全家人都慌了,他媽大哭起來,驚動了鄰居。突然,人群中有人說:“馬克·安東尼是因為選擇了天主教才被父母殺死的。”

天主教和新教在16世紀經歷了壹場宗教戰爭,已經200多年了,但是對立依然非常尖銳。圖盧茲的壹名法官聞訊後,在沒有調查、審訊甚至查看現場的情況下,逮捕了“謀殺”當晚所有在家的人。

馬克·安東尼為什麽自殺?原來,28歲的他學過法律,想成為壹名律師,但因為拿不到天主教證書,被迫從事商業。他想從父親那裏得到壹筆錢做生意,但父親拒絕了。失望之余,他每天去咖啡館借酒消愁。後來因為負債,他覺得前途黯淡,就找了壹個短視的想法。

壹個頭發花白,年近花甲的老人,如何吊壹個身強力壯的年輕人?“謀殺”罪顯然難以成立。檢察官帝嚳大義凜然地出庭為老卡拉辯護,但被停職三個月。律師許德爾試圖澄清真相,但處於興奮狂潮中的法官不予理會,認為律師無能。審判長濫用職權,逼迫卡拉供出同夥。卡拉斬釘截鐵地說:“既然沒有犯罪,怎麽會有共犯呢?”

1762,10年3月,法院不顧所有的無罪證據,粗暴地判處卡拉拆車的刑罰。行刑前,老卡拉痛心疾首地說:“我已經說出了真相,我是無辜死去的……”

事件發生後不久,伏爾泰聽到了各種各樣的傳聞。他壹直對教會持懷疑態度,認為天主教和新教都是無恥之徒。卡拉老人的悲慘遭遇激起了他對教會和司法當局的極大憤慨,他決心為人類尊嚴和信仰自由而戰。

他通過各種渠道,冷靜地親自調查取證,並把卡拉被流放到日內瓦的兩個兒子傳喚到費爾奈,將他們提供的細節與從過往乘客那裏聽到的反映進行對比,從而對整個事件做出個人判斷。

其間,他發表了卡拉兩兄弟的自白,寫了小冊子揭露這種非人的不公正,並提供了卡拉夫人帶她去巴黎的所有費用,以引起輿論的關註。

1763年2月3日,伏爾泰親筆寫下上訴狀,並作出“我確定這家人是無辜的”的結論。3月7日,樞密院下令重審此案,飽受冤屈的老人卡拉及其家人終於得到了平反。

這壹年年底,伏爾泰發表了著名的《論宗教寬容》,猛烈抨擊了反動教會的宗教迫害和專制政權漠視人命的黑暗現象,闡述了他的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

後來還為同樣受到教會迫害的19歲騎士拉巴爾和年過半百的風水先生西爾萬特奔走,終於平反了這兩起冤案。

在整個晚年,伏爾泰以更加旺盛的鬥誌從事了大量的創作,先後為百科全書撰寫了613個詞條,並於1764年編成壹本書,以《哲學詞典》為題公開出版。此外,他還出版了哲學小說《查迪格》、《天真的人》、《歷史著作》、《彼得大帝治下的俄羅斯史》和《論議會》。

值得壹提的是,他在費爾奈定居期間,與歐洲各國各界人士保持著頻繁的通信聯系。據統計,伏爾泰的信件被保存下來的有壹萬多封,與他通信的多達700人。他用這種方式與通信者討論各種社會問題,宣傳自己反專制、反教會的啟蒙思想。伏爾泰不知疲倦的鬥爭為他贏得了巨大的聲譽。他的名字響徹整個歐洲,許多名人都來這裏打聽他的消息。費爾南德成為歐洲輿論的中心,當時的進步人士尊稱伏爾泰為“費爾南德的宗主”。

1778年2月,84歲的伏爾泰在闊別28年後回到了巴黎。消息壹傳開,整個城市都轟動了。壹些只聽過他的名字,沒見過他的年輕人更是欣喜若狂,紛紛湧向他的落腳地,使得周圍的街道人頭攢動。當他經過時,女人們偷偷從他的皮大衣上拔下壹兩根頭發,當作聖物保存。

在巴黎,伏爾泰過於激動,因尿毒癥被迫臥床休息。但他還是堅持口述了最後壹部五幕詩化悲劇《伊雷娜》。雖然劇本平淡無奇,但巴黎和凡爾賽在演出過程中反應強烈。女王出席了演出,伏爾泰也拖著病體在現場欣賞這最後的榮譽和幸福。

教會人士別有用心,想利用伏爾泰的威望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於是想方設法從伏爾泰的病中撈點錢。

有壹天,壹個牧師偷偷溜進伏爾泰的病房,讓伏爾泰做最後的懺悔。雖然伏爾泰不是無神論者,而是自然神論者,但他總是與教會不和。他很清楚牧師的目的,粗暴地把他打發走了。

幾天後,另壹位名叫莫雷的住持又做了同樣的事情。伏爾泰看見他進來,問道:

“爸爸,妳是哪裏人?”

“啊,先生,我是上帝派來的!”

“真的嗎?妳能給我看看上帝的信嗎?”

伏爾泰雖然病重,但仍然保持著清醒的頭腦,以他特有的辛辣諷刺無情地揭露了這些“披著長袍的狼”的醜惡嘴臉。

12年5月,伏爾泰咯血不止,體溫急劇上升。黎塞留公爵不忍心看到他的老朋友這樣受苦,就給他送去了鴉片酊。伏爾泰糊塗了,喝下了所有藥效顯著的鎮靜劑。在他昏迷的時候,三個牧師闖了進來。當他稍微清醒時,他們問他是否承認基督的神聖性。伏爾泰在《哲學詞典》中已經給出了否定的答案。當他聽到“基督”和“聖”這兩個字時,勃然大怒,做出驚人之舉,撐起病體,憤怒地推了牧師壹把,說:“讓我安靜地死去吧。”

伏爾泰於1978年5月30日下午11逝世。反動教會對這個褻瀆神明的宿敵恨之入骨,下令連夜將他的屍體運出巴黎遺棄。

但是,伏爾泰對18世紀法國啟蒙運動的貢獻是不可否認的。他壹生大部分時間被公認為人民的領袖和導師。他的思想和理論將教育幾代人,為反封建鬥爭奠定理論基礎,為即將到來的資產階級革命武裝法國人民的頭腦。

資產階級革命後,伏爾泰的遺骨被安葬在偉人公墓。

啟蒙運動是18世紀西方資產階級繼文藝復興之後的第二次文化運動,反對教會神權和封建專制,追求政治和學術自由,崇尚科學技術,把理性作為思想和行為的基礎。“啟蒙”這個詞在德語中是Aufkl?Rung,英文為enligence,意為啟蒙。在啟蒙運動中,又引申為用現代哲學和文學知識的光輝來照亮教會和貴族專制的迷信與欺騙所造成的愚昧落後的社會,恢復理性權威。啟蒙運動不僅在文化領域進行,而且涉及經濟、政治、法律、科學、哲學、社會制度和社會風尚。

啟蒙運動發生在法國路易十四死後,法國資產階級革命之前。雖然文藝復興從13、14世紀到15、16世紀,與教會和封建統治進行了長達300到400年的鬥爭,但基督教教會和封建貴族在歐洲統治了壹千多年,根深蒂固。當時工商業還沒有大規模發展,資產階級還處於無能為力的地位,力量弱小,革命不徹底,容易向反動勢力妥協。西歐國家的社會發展很不平衡。17世紀,法國處於所謂的“大世紀”,即路易十四世紀,也是封建貴族和教會高級僧侶聯手專制的世紀。資產階級和平民是“第三階級”,仍然處於沒有權力的地位。文化和教育完全掌握在天主教耶穌會僧侶手中,他們獨占《聖經》和少數拉丁古典著作。公眾處於相當無知的狀態。這就是啟蒙運動的歷史背景。

18世紀,經濟政治形勢開始發生巨大變化。法國和英國隔海相望,法國在經濟和政治上落後英國壹個世紀。英國有海上霸權,工商業發達;資產階級登上了政治舞臺,開始了工業革命;工人階級日益活躍;政治上憲章運動的興起奠定了議會民主的基礎。在文學方面,繼莎士比亞之後,理查森和斯特恩出現了以市民為主角的新小說。法國百科全書派領袖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都曾在英國生活過。他們與英國經驗主義哲學家如洛克和休謨建立了密切的友誼。他們都很欣賞英國的三權分立和議會民主。啟蒙思想家狄德羅編纂的法國百科全書受到英國錢伯斯編纂的傳播現代哲學和科學知識的百科全書的啟發。

在法國百科全書活動的20年間,他們不斷受到反動勢力的攻擊和迫害。壹些人被關進監獄,而另壹些人被迫流亡國外。百科全書被禁止發行或燒毀。當時,檢察官在最高法院指控百科學派“他們組成了壹個支持唯物主義、破壞宗教、主張獨立自由和腐化風俗的團體”。但是百科全書最後還是1772出來了。65438年至0789年,法國爆發資產階級革命。百科全書派的領導人之壹孔多塞參加了這場革命,並被選為革命政府的宮廷成員。在革命中,兩部《人權宣言》都宣稱人權是人類的天賦(即與生俱來的權利),包括“平等、自由、安全和財產”,體現了百科全書派的理想。由此,啟蒙運動為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做了必要的思想準備。恩格斯在反都靈的導言中指出,“現代社會主義...就其理論形式而言,最初表現為對18世紀偉大的法國啟蒙學者提出的各種原則的進壹步的、似乎更徹底的發展”。

維克多?雨果(L802 ~ 1885)是法國浪漫主義運動的領袖,是法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作家之壹。他的壹生幾乎跨越了整個19世紀,文學生涯長達60年,創作經久不衰。他的言情小說精彩動人,蒼勁有力,對讀者有著永久的魅力。

雨果1802出生於法國南部的邵尚松城。祖父是個木匠,父親是美國陸軍軍官。他曾經被拿破侖的哥哥西班牙國王約瑟夫殺死。波拿巴被授予將軍軍銜,是國王信任的大臣。

雨果很有天賦,很聰明。9歲時,他開始寫詩。65,438+00歲回巴黎讀書。高中畢業後,他進入了法學院,但他的興趣是寫作。15歲時,在法蘭西學院寫了《讀譜》,受到法蘭西學院的獎勵。17歲,獲“百花詩歌大賽”壹等獎。20歲出版詩集《詩賦》。後來對波旁王朝和七月王朝失望,成為* * *和平主義者。他還寫了許多詩歌、戲劇和劇本。他創作了大量具有鮮明特色的小說,並實踐了他的思想。

1827年,雨果出版了劇本《克倫威爾》及其序言。雖然劇本沒有演出,但序言被認為是法國浪漫主義的宣言,是文學史上劃時代的文獻。它極大地促進了法國浪漫主義文學的發展。

65438年至0830年,雨果的戲劇《奧納尼》在法蘭西學院大劇院上演,影響巨大,奠定了浪漫主義在法國文學中的主導地位。

《奧納尼》講的是壹個來自西班牙的強盜奧納尼在16世紀反叛國王的故事。雨果贊美強盜的騎士精神和貴族氣質,表現出強烈的反封建傾向。

1830年7月,法國發生“七月革命”,封建復辟王朝被推翻。雨果熱情歌頌革命,歌頌革命者,寫詩悼念在巷戰中犧牲的英雄。

出版於1831的《巴黎聖母院》是雨果最浪漫的小說。小說情節離奇、緊張、生動、變幻莫測、富有戲劇性和傳奇色彩。

這個故事發生在中世紀。愚人節那天,流浪的吉普賽藝術家在廣場上表演歌舞。壹個叫埃斯梅拉達的吉普賽女孩吸引了路人。她舞姿優美。

這時,巴黎聖母院的副主教克洛德?弗羅洛突然愛上了美麗的梅拉達,他瘋狂地愛上了她。於是他命令教堂敲鐘人,醜陋的卡西莫多抓走了埃斯梅拉達。結果法王弓箭隊長法比救了埃斯梅拉達,俘虜了卡西莫多。他把敲鐘人帶到廣場上鞭打他,但是善良的吉普賽女孩給卡西莫多水喝。

敲鐘人雖然外表醜陋,但內心純潔高尚。他非常感激埃斯梅拉達並愛上了她。天真的埃斯梅拉達對法比壹見鐘情。他們約會的時候,弗羅洛悄悄跟著。出於嫉妒,他用刀刺傷了法比,然後逃跑了。赫爾墨斯·拉達因謀殺被判死刑。卡西莫多從絞刑架下把埃斯梅拉達抓了出來,藏在了聖母院。弗羅洛趁機威脅吉普賽女孩,以滿足自己的情欲。被拒絕後,他把她交給了國王的軍隊,無辜的女孩被絞死了。卡西莫多憤怒地將弗羅洛推下教堂,然後死去。他擁抱著埃斯梅拉達的屍體死去了。

小說表現了雨果對封建政府和教會的強烈仇恨,也反映了他對下層社會的深切同情。

“七月革命”後,法國建立了金融家路易?七月王朝由菲利普為首的大資產階級統治。七月王朝不斷拉攏雨果,雨果於1841被選入法蘭西學院,於1845,路易?菲利普封他為法國貴族,並成為上議院議員。雨果在創作中的奮鬥熱情減弱了。1843年寫了壹部神秘劇《守備官》,被觀眾噓,失敗。雨果沈默了將近10年沒有寫作。

1848年6月,巴黎人民舉行革命,推翻了七月王朝,建立了中華民國。雨果壹開始並不理解革命,但是當大資產階級陰謀摧毀共和國的時候,雨果變成了堅定的和平主義者。1851年65438+二月,路易?波拿巴發動政變,雨果參加了* * *和黨員組織的反政變起義。路易嗎?波拿巴上臺後,建立了法蘭西第二帝國。他奉行恐怖政策,無情地鎮壓反叛者。雨果受到迫害,不得不流亡。

在流亡期間,雨果堅持與拿破侖三世的鬥爭。他寫政治諷刺小冊子和詩歌,猛烈抨擊拿破侖三世的獨裁統治。在此期間,他出版了小說《悲慘世界》、《海洋勞工》和《微笑的人》。

《悲慘世界》是雨果的代表作。小說的情節大致是這樣的:農民出身的貧苦工人冉阿讓,有壹次看到姐姐的孩子餓得哇哇大哭,於是去偷面包。不幸的是,他被抓住了,並被判入獄五年。他多次越獄,被捕,被判14年有期徒刑。結果他為了壹塊面包在監獄裏度過了19年。出獄後,冉阿讓到處被人看不起,沒有工作,沒有飯吃。他發誓要報復社會。這時,壹位名叫米利安的主教影響了他,他決心行善積德,做壹個好人。

他改名為瑪德琳,在壹個城市辦了工廠,成了富翁。他為窮人提供就業機會,給他們食物和房子。他總是樂於助人,被市民們選為市長。這時,壹個名叫山婷的女孩來到了這座城市。她是個農村姑娘,進城打工,被騙生了個女兒。她把女兒珂賽特寄養在壹家旅館的主人家裏。老板是個惡棍,趁機敲詐她。芒廷被迫賣掉她美麗的頭發和美麗的牙齒,成為壹名妓女。最後,她又窮又病。冉阿讓聽說後,立即照顧她,並答應在她死後撫養女兒珂賽特。這時,警察沙威正在追捕失蹤多年的苦役犯冉阿讓。在馬德蘭,他抓了壹個窮工人,以為他是冉阿讓,準備把他送進監獄。為了救無辜的工人,冉阿讓挺身而出,主動承認了自己的身份。他又落入了警察的手中。在去監獄的路上,他設法逃脫了。

冉阿讓立即找到珂賽特,把她藏在壹個僻靜的修道院裏。這些年來,珂賽特已長成壹個漂亮的姑娘,她愛上了共和主義者馬呂斯。1832年,巴黎爆發黨領導的起義,被七月王朝殘酷鎮壓。馬呂斯受了重傷,冉阿讓冒著生命危險從陰溝裏救了他。這時,沙威潛入起義軍內部偵察,被抓並判處死刑。冉阿讓執行了命令,槍斃了沙威,但冉阿讓放走了沙威。沙威在冉阿讓的高尚人格面前羞愧難當,投河自殺。

珂賽特嫁給了馬呂斯,這個年輕人非常幸福。冉阿讓留下了孤獨的生活,最後他死在珂賽特的懷裏。

《悲慘世界》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尖銳矛盾和貧富懸殊,描寫了下層社會的痛苦命運,提出了當時社會急需解決的三個問題:“貧窮使男人貧窮,饑餓使女人墮落,黑暗使孩子軟弱”,並對資產階級法律的虛偽進行了猛烈抨擊。充分反映了19世紀上半葉法國的社會政治生活。因此,小說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歡迎。在20世紀,它被多次改編成電影,也吸引了無數觀眾。

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法國在色當戰敗後,普魯士軍隊直逼巴黎。在國家危亡的關鍵時刻,雨果在流亡19年後回到了祖國。他到處發表演講,號召法國人民起來反抗德國侵略者,保衛祖國。他還用自己工作和讀詩的報酬買了兩門大炮,顯示了他崇高的愛國精神。

巴黎公社起義時,雨果還不了解革命。然而,當公社失敗,反動政府瘋狂鎮壓公社社員時,雨果憤怒地譴責反動派的殘酷。他呼籲赦免所有公社社員,並在報紙上宣布,他在比利時布魯塞爾的住所將作為流亡社員的避難所。為此,他的家遭到反動暴徒的襲擊,他幾乎喪命,但他仍堅守陣地。

雨果死於1885。法國人民為這位偉大的詩人舉行了國葬。他的遺體被安葬在為安葬偉人而建的先賢祠裏。

第壹個諾貝爾文學獎是1901年頒發的,但是雨果死於1885年,所以盡管他的文學成就很高,他還是與諾貝爾獎無緣。

名言

世界上最寬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的是人類的心靈。

未來將屬於兩種人:思考的人和工作的人。其實這兩種人是壹類人,因為思考也是勞動。

在絕對正確的革命之上還有絕對正確的人道主義。

人的智慧掌握著三把鑰匙,壹把開數字,壹把開字母,壹把開筆記。知識、思想、幻想都在其中。

這個世界缺的是毅力,不是力量。

這個世界缺的是毅力,不是力量。

大膽是進步的代價。

妳要相信自己是生活中的強者。

藝術之路布滿荊棘,這也是好事。普通人膽小,意誌堅強的除外。

誰虛度壹生,誰的青春就會褪色,生活就會拋棄他們。

笑聲像陽光壹樣,趕走了人們臉上的冬天。

與其勉強同意,不如坦白拒絕。

是人心釋放出無限光明,也是人心制造出無邊黑暗。

書籍是陶冶心靈的工具。

人只能靠物質生存;人要有理想才能談人生。

臺階到不了的地方,眼睛可以到;眼睛夠不到的地方,精神可以飛翔。

多壹所學校可以拯救壹所監獄。

生活就是微笑。

人有兩只耳朵,壹只聽到上帝的聲音,壹只聽到魔鬼的聲音。

我寧願依靠自己的力量去開拓未來,也不願去尋求權貴的青睞。

人類的第壹個饑餓是無知。

事件編年史

1802於2月26日出生於法國東部的貝桑松。

1819與浪漫主義詩人小熊維尼等人共同創辦保守文藝雙周刊。在期刊上發表第壹首詩。

1822編著了第壹部詩集、賦、雜詩。在聖蘇佩斯大教堂迎娶埃德娜。

1825被授予榮譽勛章參加查理十世加冕典禮。

1827年出版了克倫威爾和著名的浪漫主義宣言,成為浪漫主義運動的領袖。

1831年完成浪漫主義文學巨著和小說《巴黎聖母院》(即《巴黎聖母院的駝背》)。

1841年入選法蘭西學院,公開表示支持君主立憲制。

1843年,劇本《Les Burgraves》失敗,女兒萊奧波爾丁意外去世,於是他停止新作,轉向政壇。

1845年成為貴族,被封為雨果伯爵。

1848創辦重大事件雜誌。

他於1850被捕入獄,雨果以溫嵐的筆名逃離巴黎。

1851年,路易·波拿巴發動政變宣布帝制,雨果被迫流亡。

1853出版了充滿諷刺政治意味的詩集《懲罰集》。

1862年,他出版了不朽的社會小說《悲慘世界》。

雨果的妻子埃德娜死於1868年。

1870年,第三屆政府成立,結束了19年的流亡生活,回到巴黎。

1871年當選為國民議會代表。

雨果1876當選參議員。

1883,世紀傳奇第三卷完成。

1885年5月22日,死於巴黎。1年6月,雨果的靈柩被安放在凱旋門下,供全體人民瞻仰,並安葬在巴黎偉人公墓。

主要工作

1827:克倫威爾(腳本)

1829:東方人(詩歌)

1830:愛爾那尼(劇本)

1831:巴黎聖母院的駝背(小說)

1838: Ruybras(腳本)

1853:詩歌

1856:沈思(詩歌)

1862:悲慘世界(小說)

1869:男人快語(小說)

1859-1883:siecles的傳說(詩歌)

1874:誇特-文格特-特雷茲(小說)

作家作品選:/waiguo2005/y/yuguo/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