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流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壹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征。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要“認識中國文化的豐富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元文化,汲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漢語作為壹種文化載體,民族文化的傳承、發展和創新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漢語。站在時代的平臺上,手握新教材的語文教師,理應責無旁貸地承擔起這壹歷史使命:充分發揮語文學科在實施人文素質教育中的特殊功能,通過祖國的山川之美、民俗之美、歷史文化之美、傳統之美,讓學生在祖國燦爛的文化長河中暢遊翺翔。我在不斷總結和反思中擬定了“小學生古典詩詞積累策略研究”課題,並采取了壹系列措施,盡可能有效地實踐課題研究。相關做法介紹如下:
第壹,努力培養積累經典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根據我自己的成長經歷和多年的教育工作,我認為要讓孩子對壹件事感興趣,首先要讓他們在絕對沒有壓力的情況下去做。如果我們壹開始就給他們套上沈重的枷鎖,他們該怎麽辦?需要達到什麽樣的效果?這樣的“強加”往往被孩子被動、被動地接受。他們永遠無法走進自己積極自得的世界,也無法碰撞出真正的“興趣火花”。也許這種興趣只是曇花壹現。因此,我就“如何激發學生閱讀和積累經典詩詞的興趣”做了如下嘗試:
1,美好的回憶激發閱讀興趣
記得在我們的孩子還在牙牙學語的時候,他們的父母不僅教孩子壹些簡單的單詞,還教他們背誦朗朗上口、耳熟能詳的詩詞。比如《靜夜思》、《相思草》這些朗朗上口又讓人記憶深刻的詩詞,就是在壹種“無心插柳柳成蔭”的狀態下教授和講授的,父母會感嘆孩子記性好。所以,我引導學生回憶小時候能背的詩。父母如何評價自己,還能記得多少?我們是否還在積累的道路上,從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2、名言警句打開閱讀興趣。
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經常指導學生學會積累和運用,讓學生懂得“熟讀唐詩三百首,不寫詩也能背”和“記住舊句,就能化幹戈為玉帛”的真諦,讓學生學會博覽群書,記憶深刻。
3.“有聲演示”引發閱讀興趣。
為了讓學生有興趣閱讀和積累經典。我會盡力“武裝自己”,在課堂上因興趣或情景引起的引經據典,背詩背詞,讓學生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同時也對老師的“見多識廣”刮目相看,激發他翻湧起壹股強烈的欲望,在心中不斷積累。
第二,因地制宜選擇積累內容
中國古典詩詞和散文是取之不盡的人文文化資源,具有巨大的精神力量。小學生正處於記憶的黃金時期和人格形成時期。加強經典詩詞的積累,會讓他們終身受益。它可以讓我們的學生了解中國文化的豐富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在靈魂深處構築民族文化殿堂的根基。面對如此博大精深的經典文化,應該如何為孩子選擇內容?我是這樣做的:
1,自由開放的選擇自己所愛。
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記憶特點決定了他們喜歡選擇簡單明了、生動有趣的東西來記憶。所以,我不規定學生閱讀內容的選擇。即使他們仍然選擇他們年輕時可以背誦的簡單內容,我也會允許他們將其作為報告的結果。如果能鼓勵他們記住更多內容就好了。總之,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
2.因地制宜引領內容
除了讓學生自由選擇閱讀內容,我還會放寬相機,引導學生有目的、有選擇地選擇閱讀內容。可以通過朝代、人物、描寫內容等進行引導。比如,在指導學生讀完李白的詩後,我會簡單地給學生介紹壹下李白這個人物,讓學生對其有壹定的了解,然後再引導學生去閱讀和積累李白的詩;隨著季節和節氣的變化,在指導學生背誦唐代詩人杜牧的《清明》後,我讓他們收集描寫清明時期的詩歌,閱讀並選擇背誦。因此,學生可以背誦唐代李群的《玉壺寺清明夜》、張繼的《從西吳橋到瓜巖村的清明節》等。通過有目的的引導,學生在讀古詩時可以“觸類旁通”。
3、經典提升素養的選擇
我們中華民族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在這漫長的歷史中,我們的祖先給我們留下了悠久而深厚的文化遺產。特別是經典古詩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因此,我要求學生們從頭開始朗讀朗朗上口的《聖紫晶》。早在小學壹年級的時候,我就把《聖紫晶》的閱讀內容貼在教室裏,供學生隨時背誦記憶。很多同學已經背過了,全班基本都能背大部分。《三字經》內容豐富,向學生介紹了禮儀、節氣、日月星辰等。,讓學生對祖國文化充滿神秘感,激發他們探索和了解的欲望。同時,我指導學生背誦千古流傳的名句名篇。讓學生在閱讀中陶冶情操,提高素養。
第三,運籌帷幄,安排積累時間
小學生學習任務重,學習註意力不長久,孩子普遍存在被動學習。如果要用時間和空間來引導學生獵取更多的語文知識,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我認為,教師首先要樹立大語文的觀念,充分利用課內外的資源和時間,讓學生無時無刻不在閱讀和積累經典,培養他們的閱讀興趣,豐富他們的語文素養。所以我選擇這些時間安排學生閱讀和積累經典。
1,充分利用學校課間休息時間
我把學生每天必讀的東西抄在黑板上,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抄在專門的“經典閱讀”書上,然後鼓勵學生利用課間十分鐘或自習前,或中午放學後,采取同桌互助、朋友互助、老師督導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積極走在經典閱讀的道路上。
2.合理利用晨會和班會時間讀經典。
我們班每周有三次晨會和壹次班會課。我充分利用這些時間來指導學生朗讀。尤其是晨會,學生精力充沛,記憶力最好。我會抓住這段美好的時光,引導學生去閱讀和記憶。老師及時檢查指導。
3.有效安排課外時間進行閱讀積累。
學生每天只有三分之壹的時間在學校,大部分時間在校外。所以我鼓勵家長每天在家檢查學生的古詩詞閱讀情況,並做好記錄。家長簽字後會反饋給老師,讓老師和家長指導學生有效利用課外時間進行閱讀。
另外,有時候大量的時間可以導致學生課前積累閱讀,有時候課後也可以。正如魯迅先生所說:“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只要使勁擠,總會有的。”
第四,豐富多彩的積累方法
通過自己不斷的實踐,不斷的反思。我認為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來引導學生朗讀。
1.介紹背景,疏通詩詞,引導朗誦
古詩詞是祖國燦爛文化的經典,也是語言積澱的精華,所以很多古詩詞都有深遠的背景和悠遠的意境。但課程標準也指出,小學古詩詞教學主要是鼓勵和引導學生閱讀和積累,而沒有對語法結構和詩詞解讀提出過多要求。所以很多同學對壹些詩詞的閱讀積累也是“吞棗”。而且我覺得老師給學生講解這首詩的創作背景和大意會更好,學生在潛移默化中背誦古詩。我試過了,這個方法是可取的。
2.插圖和想象圖指導背誦
每壹首古詩都是壹幅美妙的圖畫。圖中有人物和事物。關鍵是看重點是什麽。每壹首詩其實都是壹篇精致的文章。如果要解讀它的內涵。只有圖文結合,合理大膽的想象,才能帶領我們行走在優美的詩篇中。所以我在指導學生背誦古詩詞時,經常會讓學生根據詩詞內容搭配相關插圖或利用書中插圖想象畫面,指導背誦。這種背誦方法也適合初中學生的認知水平。
3,音樂,音樂,歌舞伴隨著指導和積累
我在指導學生背古詩的時候,想到的是李漁的《於美人》,李商隱的《無題》,嶽飛的《滿江紅》,這些都是被譜成曲,傳唱千古的。而其他的詩歌也可以走同樣的路線,更重要的是,更符合學生的興趣。我會指導學生創作他們想背誦的詩歌,然後唱出來。他們可以自由地安排音樂或應用他們已經知道如何唱的歌曲。簡而言之,選擇妳喜歡的音樂。這種方法激發了學生強烈的閱讀欲望。孩子們花所有的時間為他們的古詩配樂。如有的同學給杜甫的《江邊獨尋花》配上黃梅戲《夫妻還鄉》的曲調;有的給李白的《獨坐敬亭山》配上《學問之歌》的音樂,有的寫歌跳舞。總之,孩子們尋求在自由和快樂中百花齊放,把古詩詞變成歌曲,融合成優美的旋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激發了學生對經典的熱愛。
五、積極評價促進學生成長
《課程標準》指出:為了促進每壹個學生在學習中健康快樂地發展。要及時有效地對學生進行評價,應采取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和學生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加強學生自評互評,家長也要參與評價。在評價中,壹定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讓他們在評價中進步成長。所以在帶領學生閱讀積累經典詩詞後,我也及時總結評價學生的積累和成績,讓學生在各種形式的評價中知道自己的不足和自己的成績。我用“辦古詩詞小報”和“經典詩詞誦讀大賽”的形式,評選優秀作品和優秀人員,鼓勵學生誦讀經典;用官銜給學生起“我是讀書王”、“我是小藏族詩人”、“我是詩人”等自稱的官銜,鼓勵學生讀經典;還組織了家長會,讓學生和家長參與到“親子閱讀大賽”中,既啟發了學生,也提醒了家長,還讓孩子在“親子行動”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更好地確定了努力的方向;此外,學校舉辦的大型文化活動充分展示了學生閱讀和積累經典的成果,讓學生找到閱讀和積累經典帶來的樂趣,找到成功的喜悅。
總之,在我的教學實踐中,壹路探索,壹路總結,壹路積累,壹路收獲。我認為,要有效開展我的項目《小學生經典積累策略研究》,必須從以上幾個方面下功夫。雖然有些措施看似表面,但我認為只要方向正確,我會壹直引導孩子走在閱讀和積累經典的道路上,即使歷經艱辛和坎坷。我相信,當孩子們小學畢業的時候,他們習得的語文知識,形成的語文能力,具備的語文素養,陶冶的高尚情操,獨特的人格魅力,都會綻放出燦爛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