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活和創作
弗拉基米爾·弗拉迪·米羅維奇·馬雅可夫斯基(1893—1930)是蘇聯無產階級詩歌的創始人。
馬雅可夫斯基出生於格魯吉亞庫塔伊斯省巴加吉村。他的父親是俄國林業官員,有民主思想,對兒子有壹定的思想影響。中學時期,受1905革命的影響,馬雅可夫斯基積極參加罷工和示威遊行,並開始閱讀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1906年父親去世後,全家搬到了莫斯科。在壹些革命大學生的影響下,馬雅可夫斯基於1908加入俄羅斯社會民主勞動黨,成為該黨的宣傳員。他積極從事地下活動,三次被捕,在獄中閱讀大量文學作品,並嘗試寫詩。1910出獄後,陷入兩難境地。他想寫作,以為自己有正確的世界觀,但缺乏藝術經驗。他想學習,所以他中斷了黨的工作。1911年,他進入畫派,結識了未來主義者,並接受了他們的壹些有害影響。1912年,與未來主義詩人布呂克等人壹起,出版了俄羅斯未來主義者的第壹本詩集《為了社會興趣的壹記耳光》,其中包括馬雅可夫斯基的《夜與晨》。這些作品和悲劇《弗拉基米爾·巴亞科夫斯基》(1912-1913)以毫無忠誠感的無政府主義者和未來主義者所使用的方法,揭露資本主義社會的醜惡現象,抗議奴隸制和壓迫。這些作品的語言難以理解,藝術形象也很模糊。
世界大戰爆發後1914在革命形勢和布爾什維克黨的影響下,馬雅可夫斯基從反對戰爭的壹般人道主義立場轉變為激進的民主立場。《戰爭與世界》(1916)這首詩揭示了帝國主義戰爭的反人民性,指出戰爭的原因是資本主義制度的存在。長詩《穿褲子的雲》(1915)更強烈地體現了揭露和抗議資產階級的主題。在這首長詩的第二版序言中,詩人寫道:“打倒妳的愛情,打倒妳的藝術,打倒妳的制度,打倒妳的宗教——這是四章中的四個口號。”詩人在長詩中控訴資本主義制度給人民帶來無盡的痛苦和災難,號召人民鬥爭,堅信革命即將到來:
在人們近視的眼睛看不到的地方,
在饑餓人群的帶領下,
1916,
帶著革命的王冠而來。
詩人以飽滿的熱情迎接這場革命的到來:
為妳
我要挖出我的心臟,
踩在上面,
把它變大!
我想獻出我的真心,
作為壹面旗幟。
馬雅可夫斯基聲稱這首長詩是他早期創作的綱領性作品。
詩人在1915年夏天第壹次遇見高爾基後,不斷得到高爾基的多方面幫助。受高爾基的影響和啟發,寫出了長詩《人》(1916—1917)。1917二月革命爆發後,詩人堅決站在工農兵壹邊,強烈反對臨時政府繼續帝國主義戰爭。他預言資產階級將不可避免地垮臺:
妳吃菠蘿,嚼松雞,
妳的末日到了,布爾喬亞!
縱觀詩人十月革命前的早期創作,雖然受到未來主義的影響,但“馬雅可夫斯基對生活和藝術的根本看法與未來主義格格不入,充滿敵意”。詩人本質上是站在無產階級壹邊的。
詩人對十月革命的態度是明確而堅定的。“參加還是不參加?對我來說,不存在這個問題。這是我的革命。去斯莫爾尼研究所工作。我做了我該做的壹切。”(本人)在革命鬥爭激烈的日子裏,他壹方面積極熱情地開展宣傳鼓動工作,另壹方面也寫了許多為革命鬥爭服務的短詩。
在蘇維埃政權下,馬雅可夫斯基的才華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和發揮。十月革命後,他開展了廣泛的活動。他參加了藝術家會議,並組織了左翼作家作品的出版。在工人、紅軍戰士、革命青年中朗誦自己的革命詩篇。當國內外的敵人對新生的工農政權給予瘋狂的咒罵和吶喊時,他寫下了革命頌歌。在《致藝術大軍》(1918)中,詩人有力地傳達了布爾什維克黨對藝術家的希望和要求,號召藝術家們扔掉“那些老壹輩永遠唱不完的陳詞濫調”,加入到群眾鬥爭的行列中來,“把鋼琴舉到街上去”。在《給藝術大軍的第二個命令》(1921)中,詩人更大聲地呼喚著“營養良好反復演唱羅密歐與朱麗葉詠嘆調的男中音”,“躲在畫室裏仍然畫著鮮花和裸女的俄羅斯驕傲”,“困在有節奏的蜘蛛網裏的未來主義者、幻想家和阿克梅主義者”。當帝國主義者幹涉蘇聯時,詩人寫出了著名的《向左進軍》(1918),號召人民拿起武器,誓死保衛工農政權,表現了“公社決不能被征服”的革命英雄主義。這首詩的結尾有力地唱道:
站起來,勇往直前!
看,無數的旗幟漫天飛舞!
誰在那裏右轉?
向左!
向左!
向左!
在慶祝十月革命壹周年之際,馬雅可夫斯基寫了劇本《宗教幽默》(1918)。這是第壹個反映十月革命的劇本。它通過《聖經》中的神話傳說揭示了新舊世界鬥爭的革命內容,熱情歌頌了勞動人民的勝利。所以演出結束後受到工農兵的熱烈歡迎。新舊世界鬥爭的主題也在長詩《1.5億》(1920)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
1919至1922年間,馬雅可夫斯基在俄羅斯電報局(以下簡稱“拉斯塔”,後更名為“塔斯社”)工作,與畫家切列姆尼赫共同主持藝術部,出版了詩情畫意的政治宣傳公報——《拉斯塔之窗》(又名《魯斯塔諷刺之窗》)。這些帶有短詩的海報及時反映了重大的社會問題和革命鬥爭,對人民起到了很大的宣傳教育作用。“拉斯塔之窗”的基本主題是揭露、諷刺和打擊敵人,激發人民的鬥爭熱情。馬雅可夫斯基本人指出,《拉斯塔之窗》是“用五彩繽紛的斑點和響亮的口號傳達的最艱苦的三年革命鬥爭的記錄”。(《我說話》)他在極其艱苦的工作條件下,把自己的全部才華和力量都獻給了“拉斯塔之窗”。“拉斯塔之窗”刊登了大約1600張海報,十分之九的詩是馬雅可夫斯基(1929)寫的,畫了大約500幅。這些街頭詩短小精悍,雄渾有力,容易被群眾接受,正如其中壹位寫道:
盟軍的武器錢。
白匪軍的武器——謊言。
孟什維克的武器-藏刀。
真相,
睜大妳的眼睛,
加上梭子魚—
這是* * *制作人的武器。
《拉斯塔之窗》的戰鬥精神和獨創的藝術風格被蘇聯藝術家繼承,也在衛國戰爭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拉斯塔之窗》這部作品對馬雅可夫斯基思想和創作的發展也具有重要意義。通過這部作品,他深刻理解了十月革命的實質和列寧主義的偉大意義,拉近了與人民的距離,明白了未來主義者編造詞匯的危害。這是詩人向社會主義現實主義詩歌創作方向前進的壹個重要過渡階段。詩人曾在1923加入“列夫”文學群,但很快就退群了。
在新經濟政策時期,社會上的資產階級分子蠢蠢欲動,壹些機會主義者控制了政府機關的壹些部門。馬雅可夫斯基寫了壹系列諷刺詩來對抗這些形形色色的資本主義殘余和官僚。諷刺詩《會範》(1922)成功地嘲諷了沈溺於會議和繁文縟節的官僚和事務主義者,得到了列寧的高度贊揚。列寧說:“我不是他詩歌才華的崇拜者。誠然,我完全承認自己在這方面是個門外漢。但從政治和行政的角度來看,我已經很久沒有這麽開心過了。.....我不知道詩是怎麽寫的,但就政治而言,我可以保證這是完全正確的。”①
在國民經濟恢復時期,馬雅可夫斯基積極參與各種文化建設:出版雜誌,為報刊撰寫文章,參加各種文學辯論,從事詩歌和戲劇創作。從1923開始,他為國有企業寫廣告詩(他稱之為“商業鼓動詩”),幫助國有企業與私營企業鬥爭,表現了詩人對國家建設的高度熱情。
長詩《列寧》發表於1925。這是詩人這壹時期最重要的作品,也是他創作道路上的壹座豐碑。《列寧》這首長詩,標誌著詩人創作中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原則的徹底勝利,所以這首長詩被稱為詩歌中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基石。
20世紀20年代後半期,馬雅可夫斯基遊歷國內外,與生活的接觸與日俱增。隨著詩人世界觀和創作經驗的成熟,現實生活在他的《詩歌風暴》中得到了日益廣泛而深刻的反映。對社會主義和新人勝利的歌頌,對資本主義世界及其“文明”的揭露和諷刺,決定了詩人後期創作的豐富性和多樣性。他寫過短詩、標語詩、諷刺詩、長詩、喜劇、電影劇本、兒童讀物等。可以說這是他創作的壹個豐收期。這壹時期詩人的創作具有以下特點:思想開放,筆法縱橫,感情奔放,自由流淌,構思新穎,色彩豐富。
馬雅可夫斯基前後9次出國,出國旅行讓他深刻認識到資本主義社會的黑暗和邪惡。他寫了很多揭露資本主義社會的詩。《巴黎女人》( 1928)描述了巴黎勞動婦女的悲慘命運;梅毒(1926)揭露了美國腐朽的生活方式和“殖民政策”;我證明(1926)譴責了美國殖民主義者的殘酷。
馬雅可夫斯基壹直非常關心中國人民反對封建主義和帝國主義的革命鬥爭。中國人民的革命鬥爭成了他詩歌的主題之壹。在《滾出中國》(1924)這首詩中,詩人強烈抗議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陰謀。在《莫斯科的中國》(1926)這首詩中,詩人堅信中國人民將走上社會主義道路。在最好的壹首詩(1927)中,詩人歡呼上海工人起義的勝利。在給中國的信(1929)中,詩人表達了對中國革命的同情和支持。甚至在長詩《列寧》中,也寫到中國勞動人民和蘇聯人民壹起哀悼革命導師的逝世。這些詩歌表明,馬雅可夫斯基也是無產階級國際主義者。
著名的抒情詩《蘇聯護照》(1929)表現了詩人的無產階級愛國主義精神和作為壹個社會主義國家公民的無比自豪的感情。這首詩描述了壹個官員在國外邊境檢查他的護照。這位官員收到了美國和英國護照,鞠躬並諂媚地微笑;收到壹些小國公民的護照後,表現出壹副不屑壹顧的表情;拿了詩人的蘇聯護照,就像拿了壹只刺猬和壹個炸彈,抱著壹條兩米長的響尾蛇,怕得要死。詩人無限自豪地大聲宣布:
看,
羨慕吧,
我是
蘇維埃
公民。
20世紀20年代後半期,馬雅可夫斯基還發表了壹系列鼓勵青年人樹立* * *道德品質的詩歌,號召青年人努力學習和工作,刻苦鍛煉,隨時準備保衛社會主義祖國。其中以《世界青年節》、《書蟲還是建設者》、《國防進行曲》、《致奈特同誌》等著名。此外,馬雅可夫斯基近年來還寫了《臭蟲》(1929)、《澡堂》(1930)、給兒童的詩和許多諷刺詩。他後期最重要的作品是長詩《好!》。
“好!”(1927)是詩人為紀念十月革命十周年而寫的英雄史詩,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典範之作。長詩既總結了過去十年的成就和歷史經驗,又展望了* * *資本主義的美好未來。長詩***19,前七章表現了十月革命的主題,後面幾章表現了社會主義祖國的主題,描述了蘇維埃國家的三個發展階段。第壹章可稱為序詩,說明這部史詩兼具敘事性和抒情性;第二章至第八章描述蘇聯國家在烽火中誕生;第9至16章展示了國家的鞏固和發展,直到內戰的勝利;後三章以激昂扣人心弦的抒情詩,歌頌了社會主義建設和* * *資本主義的未來。
長詩《好!這部小說的藝術風格兼具史詩和抒情詩的特點。大量的歷史事件與自傳性因素相結合,冷靜的敘述與強烈的抒情性相結合。在最後幾章中,詩人高度概括了歷史事件的重大意義,表現了人民的革命熱情;抒情主人公“我”代表全體人民。”很好!”“真好!“反復的循環使長詩充滿了清晰的情感和鏗鏘的節奏。對比表達,突出藝術效果。長詩的節奏和語言隨著情節和意象的變化呈現出豐富的色彩。長詩《好!標誌著詩人的創作已經到了非常成熟的階段,堪稱無產階級詩歌的典範。
馬雅可夫斯基還對詩人和詩歌的社會功能發表了許多精辟的見解。他認為詩歌應該反映現實,為社會主義事業服務,成為無產階級手中的有力武器。“歌和詩都是炸彈和旗幟”(人民演員先生,1927);“今天的詩人的作品是愛撫和口號,刺刀和鞭子。”(與財務督察談詩歌,1926)他號召詩人把“韻、主題、低音、高音”毫無保留地獻給無產階級,“為公社大樓堆砌磚石”;也主張以公社的尺度來衡量詩歌的品位,因為這是最高的高度,也是最深的深度(《論無產階級詩人》,1926)。他認為詩人應該不遺余力地提高詩歌創作的質量,以履行自己光榮的社會使命,像鐳采壹樣去推敲和錘煉自己的詩歌。“開采壹克鐳需要全年勞動。為了恰當地使用壹個詞,需要幾千噸的語言沈澱。”他還認為,詩人必須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武裝自己,只有這樣,才能站得高,看得遠,才能“從朦朧的火星上吹出明亮的知識”。
1930,1年2月,“革命藝術戰線”為詩人舉辦了“馬雅可夫斯基寫作二十年展覽”。)詩人在展覽會上朗誦了長詩《聲嘶力竭地歌唱》的序曲,震撼了在場的所有人。《聲嘶力竭》(1930)是詩人壹生創作道路的總結,也是詩人的審美宣言。詩人反對為藝術而藝術,否定“墻下彈曼陀林”的“高貴園林的詩意藝術”。他聲稱“我是壹個清潔工,壹個挑水工,受革命的動員和召喚”,“我把自己獻給妳們,全世界的無產階級,直到詩集的最後壹頁。”他唾棄“沈重的銅像”和“光滑的大理石像”,把為無產階級寫作視為自己最大的幸福和最高的榮耀。他宣稱:“我要像高舉布爾什維克黨牌壹樣,高舉我黨的壹百首詩。”
馬雅可夫斯基死於4月1930。詩人的壹生是光榮戰鬥的壹生;他壹生的創作是藝術為革命服務的光輝典範。他是列寧提出的文學黨性原則的忠實實踐者。法德耶夫曾寫道:“馬雅可夫斯基是唯壹能用自己的筆趕上革命的速度和革命的轉折點的作家和詩人。”。當妳壹卷壹卷地閱讀他的作品時,妳似乎又經歷了革命的所有階段...就連他沒活的時代,在他的詩裏也是活的。"
馬雅可夫斯基的作品是“進攻階級”手中的有力武器,是無產階級寶貴的文學遺產。他的貢獻不僅在於成功地將無產階級革命和* * *生產黨及其領導人的活動引入詩歌領域,還在於拓展了表達社會主題的藝術體裁和技巧,豐富了詩歌的詞匯。詩人創造的循序漸進的詩歌形式增強了詩歌的表現力。馬雅可夫斯基的創作在國內外都有很大影響。
第二,列寧
詩人在寫長詩《列寧》之前,曾寫過許多獻給革命導師列寧的詩,如《弗拉基米爾·伊裏奇》(1920)、《我們不相信》(1923)、《青年團之歌》(1924),這些都是正確的。列寧去世後,詩人在總結自己創作經驗的基礎上,研究了列寧的著作和同時代人的回憶錄。經過半年的緊張工作,他終於完成了這部傑出的新作。長詩的發表有效地配合了當時反對托洛茨基機會主義者的鬥爭,為宣傳和捍衛列寧主義及其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因此受到革命人民的熱烈歡迎和贊揚。
詩人在塑造列寧形象時,站在* * *黨性的立場上,將領袖的生平和革命活動與世界革命運動和俄羅斯人民解放鬥爭的歷史聯系起來,從而生動形象地體現了列寧與黨、列寧與人民壹致的主題。
長詩《列寧》包括前言和三個部分。第壹部分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敘述了200多年來歐洲資本主義發展和國際革命運動的歷史,指出工人階級及其鬥爭產生了列寧,表明列寧主義在世界革命運動中的出現是社會發展的必然,具有國際意義:
* * *生產性
奇怪的影子
漫遊歐洲
他走開了,
但它出現在遙遠的地方...
正因為如此,
在辛比爾斯克的壹個偏遠地方,
誕生了。
壹個普通的孩子
列寧。
長詩的第二部分描述了列寧和黨領導的人民之間的革命鬥爭,並指出了列寧的歷史作用。重點是列寧如何體現歷史的意誌,帶領人民走向勝利。長詩通過壹系列重大歷史事件展現了列寧和布爾什維克黨的革命活動,突出了革命領袖和革命導師的原則和歷史遠見。長詩以列寧少年時代的誓言(“我們壹定會勝利,但我們會走另壹條路”)開頭,描述了列寧與階級壹起成長的過程。詩人在長詩中特別強調了列寧與人民的血肉聯系,列寧與黨的血肉聯系,指出列寧的個人歷史作用在於他體現了階級的意誌,為人民指明了方向,領導人民壹步壹步地接近革命的目的地:
無知的階級
遇見
列寧,
因為列寧的啟發
向著光,
得到
群眾的力量
和想法,
列寧
也有階級
共同成長。
詩人寫出了“新群眾新領袖”的偉大而平凡的特質,同時也生動而深刻地寫出了列寧與黨密不可分的關系:
黨和列寧-
壹對雙胞胎兄弟,-
從母系歷史的角度來看。
誰更有價值?
我們說——列寧,
我們指著-
黨,
我們說—
黨,
我們指著-
列寧。
詩人還通過將戰時唯物主義轉變為新經濟政策時期的英明領袖,展示了列寧在革命運動轉折點上的舵手作用:
我們的船要翻了。
……
在右舷
攜帶
壹千萬農民。
敵人高興了。
尖叫,大笑,
但是
只有伊裏奇能做到-
他突然
扭曲的
方向盤,
立刻
轉了二十度。
馬上就平靜了,
甚至令人驚訝;
農民
香碼頭
食物已經到了。
列寧不僅是蘇聯人民的領袖,也是世界各族人民的領袖;
所有的國家都站了起來,
壹個接壹個—
伊裏奇的手。
正確指示
所有種族的人—
黑色,
白色,
有色—
所有人都站在這裏
* * *打著國際化生產的旗號。
長詩第三部分描寫革命領袖逝世後,全世界勞動人民和蘇聯人民壹起哀悼列寧的逝世,化悲痛為力量,更加緊密地團結在列寧主義的旗幟下,表達繼承列寧遺產的決心,從而表現了列寧主義及其事業的不朽。詩人用比喻和誇張來表達領袖的逝世是“百年不遇的不幸”,但“伊裏奇之死也成為* * *資本主義最大的組織力量”:“40萬熱情的工人在紅場上獻上了列寧的第壹個黨的花環”,“活著的列寧”號召“最後的鬥爭”。
長詩《列寧》是壹部思想性和藝術性都很強的作品。詩人站在* * *社會主義黨性的立場上,懷著深厚的無產階級感情,運用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通過列寧、人民、黨這三條線,刻畫了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塑造了歷史發展中與人類命運密切相關的列寧光輝形象。長詩對列寧極其豐富的理論和實踐活動進行了藝術概括。他們通過激昂的詩句和鼓點般的節奏,熱烈歌頌列寧和列寧主義、列寧創立的黨、革命群眾運動和革命領袖與勞動人民的血肉聯系,成為無產階級詩歌史上不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