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詩人和散文家。著名的張儀,筆名南湖、雲中鶴等。浙江海寧。1915畢業於杭州壹中,先後就讀於上海滬江大學、天津北洋大學、北京大學。1918去美國讀銀行。1921年赴英國留學,成為倫敦劍橋大學特長生,學習政治經濟學。在劍橋的兩年,我深受西方教育和歐美浪漫唯美詩人的影響。1921開始寫新詩。1922年回國後,在報刊上發表了大量詩歌。1923年參與建立新月會。加入文學研究會。1924年與胡適、陳西瀅壹起創辦《現代評論》,並被聘為北京大學教授。印度大詩人泰戈爾訪華時翻譯的。1925去過歐洲,去過蘇聯、德國、意大利、法國等國家。65438年至0926年任《晨報·詩刊》副刊主編,與聞壹多、朱湘等人壹起發起新詩格律運動,影響了新詩藝術的發展,同年移居上海,先後在光華大學、大夏大學、南京中央大學任教授。1927參與創辦新月書店。次年,他在《新月》出版後擔任主編。並出國旅行到英國、美國、日本和印度。65438-0930任中國文化基金委員會委員,當選英國詩歌學會會員。同年冬天,他到北京大學和北京女子大學任教。1931年初,與陳、方創辦《詩刊季刊》,並當選為筆會中國分會理事。同年165438+10月,19,從南京飛到北平。因為大霧在濟南附近撞了山,飛機墜毀死了。著有詩集《芷墨詩集》、《冰玉夜》、《老虎》、《流浪》、散文集《落葉》、《巴黎的鱗片》、《自我解剖》、《秋天》、小說散文集《輪盤賭》、戲劇《邊坤剛》(與陸小曼合編)、日記《艾肖梅雜》。其作品已被編輯出版為《徐誌摩文集》。徐石的詩歌清新、節奏和諧、比喻新穎、想象豐富、意境優美、思想高雅、富於變化,在藝術形式上追求整齊華麗,具有鮮明的藝術個性,是新月派的代表詩人。他的散文獨樹壹幟,取得了不亞於詩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飛》、《我所知的劍橋》、《玉山居聊》都是代代相傳的。
再次向劍橋告別
我輕輕地離開了,
當我輕輕地走來;
我輕輕揮手,
告別西方的雲。
河邊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海浪中的影子,
心中蕩漾。
軟泥上的綠草,
油乎乎的,在水底搖曳;
在何康河輕柔的波浪中,
我願意做壹株水生植物。
樹蔭下的壹個水池,
不是清泉,而是天空中的彩虹;
在漂浮的藻類之間被壓碎,
沈澱出彩虹般的夢。
尋找夢想?舉起壹根長桿,
回到更綠的草地;
充滿星光,
在星光燦爛的地方演奏歌曲。
但是我不會放歌曲,
靜靜的是壹支送別的笛子;
夏蟲也為我沈默,
沈默是今晚的康橋!
我悄悄地離開了,
正如我悄悄地來了;
我揮了揮袖子,
不要帶走壹朵雲。
泰戈爾(1861—1941)
印度著名詩人、作家、文學家、藝術家、社會活動家、哲學家和反現代民族主義者,出生於加爾各答壹個受過良好教育的家庭,屬於婆羅門種姓。1913年以宗教抒情詩《吉檀迦利》(英文版,吉檀迦利,出版於1911)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第壹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印度人(也是第壹個亞洲人)。他與黎巴嫩詩人哈吉·紀伯倫齊名,被稱為“屹立在東西方橋梁上的兩位巨人”。
著名詩集有故事詩集(1900)、園丁集(1913)、月牙兒集(1913)、摘果集、邊際集(1938)等。這些戲劇包括《犧牲和其他》、《郵局》、《暗房之王》和《春天的循環》。散文集包括《人生感悟》和《人格感悟》。小說包括短篇小說《還債》(1891)、《遺棄》(1893)、《蘇巴》(1893)、《人是生是死?(1892)、摩訶摩亞(1892)、孫與烏雲(1894)、中篇小說《四個人》(1916)、長篇小說《海難》(1911)、莫克多塔拉(1925)、夾竹桃(65438重要論文集有《死亡的交易》(1881)、《中國談》(1924)、《俄羅斯書信》(1931)。
我過去在中國教書。在孟加拉語中,據印度人說,他的詩比用英語寫的詩更美。他是我們聖徒中的第壹位:他能說出生命本身而不排斥生命,這就是我們愛他的原因。
他的散文內容主要是社會、政治和教育,而他的詩歌除了宗教內容外,主要描寫自然和生活。在泰戈爾的詩中,生活本身及其多樣性是歡樂的理由。同時,他所表達的愛情也是他詩歌的內容之壹。
印度和孟加拉國的國歌都用泰戈爾的詩。其中,印度國歌為《人民的意誌》,孟加拉國國歌為《金色孟加拉》。他的散文詩《金花》入選人教版初中壹年級語文教材,短篇小說《金鄉華牧》入選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材。《新月集》中的《彼岸》、《職業》也被選入北師大五年級教材第五單元。
泰戈爾不僅是壹位有成就的作家和詩人,還是壹位有成就的作曲家和畫家。他壹生寫了2000多首激動人心的優美歌曲。其中,他在印度民族解放運動高潮時期寫下了許多激昂的愛國歌曲,成為激勵印度人民反抗殖民統治的有力武器。歌曲《人民的意誌》在1950年被指定為印度國歌。泰戈爾70歲時學習繪畫,他的1500幀畫作作為藝術珍品在世界許多著名地方展出。
金花
泰戈爾
如果我變成壹朵金花,為了好玩,
生長在高高的樹枝上,微笑著在空中搖擺,
媽媽,妳還會認識我嗎?
如果妳大喊,“妳在哪裏,孩子?”
我在那裏偷偷笑,卻壹句話也沒說。
我會靜靜地張開我的花瓣,看著妳工作。
洗澡的時候,濕漉漉的頭發披在肩上,穿過綠樹掩映的金花。
當妳走到祈禱的小院,妳會聞到花香。
但我不知道這香味來自我。
吃午飯的時候,坐在窗前讀《羅摩衍那》,
當那棵樹的影子落在妳的頭發和膝蓋上,
我要在妳的頁面上投下我小小的影子,
就在妳看書的地方。
但是妳能猜到這是妳孩子的小影子嗎?
當妳在黃昏時把燈拿到牛棚,
我又要突然摔倒在地上了,
再次成為妳的孩子,請給我講壹個故事。
“妳去哪兒了,妳這個壞孩子?”
“我不告訴妳,媽媽。”
那是妳和我當時想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