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比如賈島的《李寧居幽》,“居幽鄰少,草徑入空寂園。/小鳥在池邊樹上停留,和尚敲門。/過橋分色,搬石移雲根。/我會暫時回到這裏,在平靜期我會不辜負我的話。”題目中的“遊”字是“眼”,是理解全詩的關鍵。全詩每壹副對聯都與“隱居”二字緊密相連,第壹副對聯寫的是居所的“隱居”:住在壹隅,無人,草徑幽靜,空寂的花園稀疏。駢文、頸聯描寫環境的“靜”:駢文襯聲,池邊樹上鳥鳴,皎潔的月光下老僧輕輕敲門,無不表現出環境的靜謐;項鏈寫作從黑夜到白天,還是從環境的角度出發,但視野要開闊得多,跨過小橋,繞過巨石,壹路上,處處寧靜,充滿野趣,詩人內心的喜悅油然而生。對聯流露出詩人對隱居的向往。
可見,讀詩的關鍵在於把握“詩眼”和“題眼”。
第二,分析詩歌的思想內容。要正確理解古詩詞的思想內容,最根本的還是要學會識人論世,正如魯迅先生所說:“要寫論文,最好是把全篇、作者及其社會狀態都考慮進去,這樣比較有定論。”比如李清照的《夢》,就要聯系當時的背景:李清照與趙明誠深情相守,卻“久不結婚遠行,易安舒不忍離”(劉壹生的宋詞),我們就抓住壹問壹答來分析,就不難理解這個詞的感傷情懷,既愛花又惜春。所以評價古詩詞,學會識人論世,從整體上把握詩詞的基調和主題是必不可少的。
第三,探索規範句的妙用。古詩經常引用典故,並將其轉化為詩句,與豐富的內涵相聯系。欣賞古詩詞,必須了解典故和詩詞的來源和意義,探索典故和詩詞在古詩詞中的妙用。比如姜夔的《揚州慢》裏的“過了春風十裏,麥綠了”。也就是說,用了杜牧的詩《春風揚州路十裏》。它在這裏的運用,讓揚州城昔日的繁華與現在的蕭條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傷害了往日的記憶。探索規範語句的妙用,是準確理解古詩詞的基礎。
第四,體驗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在古詩詞中,出於形象和抒情的需要,往往采用各種藝術手法來表現,其中最主要的有比喻、喚起、擬人、誇張、對偶、重復和襯托。如果把握好這些手法的表達效果,就能更好地理解詩歌的意象,理解作者的感情。如何的《唱柳》,“碧玉扮作壹樹,萬縷青絲掛毯垂。不知是誰剪開了薄葉,二月的春風如剪刀。”作者摒棄了簡單直觀的描寫方法,打破了傳統的贊美事物、抒發抱負的思維,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比喻為我們塑造了壹個具有獨特浪漫色彩的小說形象。第壹句用“碧玉”(指樂府《碧玉歌》中壹位名叫碧玉的美少女)作比喻,使詩在開頭就以嶄新的形象引人入勝。第二句,寫楊柳嫩枝低垂,猶如少女身上的綠絲帶,用絲帶描繪柳條,突出了溫柔飄飄的特點,生動地刻畫了春柳如絲的形象,給人以生氣勃勃的美感。壹問壹答最後兩句,用巧妙的比喻再次贊美春柳。壹個“瘦”,壹個“切”,細致地描繪著新柳纖細、柔軟、清新、可愛的葉片,透露著作者的驚喜與贊嘆。“二月的春風就像剪刀”,把春風比作碧玉巧手裏的剪刀,化虛為實,想象力奇特。何把柳樹比作壹個亭亭玉立的少女,描繪了壹幅生機勃勃的春景,表現了他對春天生機勃勃的贊美。因此,欣賞古詩詞,必須了解其中的修辭手法及其所指的具體意象,才能正確理解和把握詩詞的深刻內涵。
第五,了解古詩詞的意境。意境是作品的藝術境界,是作者思想感情和生活畫面的和諧統壹。理解古詩詞的意境是欣賞的最高境界,它能使欣賞者獲得美的享受,陶冶情感,凈化心靈,從而積極自覺地創造和拓寬古詩詞的藝術境界。理解意境要註意比較、創新、聯想。比如陸遊的《蔔祖望》和範成大的《霜降小角梅》,都是以虛寫為主,以梅為喻,抒發人的感情,但意境不同。從環境上看,陸詞選擇了風雨飄搖的黃昏,突出了環境的苦澀,奠定了梅花的“孤獨”形象;範辭為梅花選擇了雪後月夜的環境,襯托出梅花的幽靜意象。從作者的情感寄托來看,陸詞在寫出了梅花的孤獨意象後,以“孤獨”和“壹如既往”兩層含義,深化了梅花不邀寵、諂媚、獨自承受風雨、獨自承受狐悲的主觀精神。“無心爭春,人皆妒。”作者根據梅花居花之首的特點,孕育了梅花的精神境界。她不追求春天開放,是為了不與花爭妍,不與花爭艷,不與花爭艷,不與花爭艷,不與花爭艷,給梅花壹種不求榮的高貴情操。《壹如既往》進壹步歌頌了梅花高尚堅強的品格,始終保持節操。“散盡”“化成泥”“碾成塵”壹步步承擔起梅花的悲劇命運,跌出“唯香依舊”的珍貴。作者用詠梅來表達他的抱負,花卉產品的個性是壹體的。典範詞中的梅花不具備陸詞中梅花的多層次性。詩人用“勝不驕,敗不餒”來表達梅花的魅力:美到了極致,悲也到了極致,倚在畫地板上的人的形象與梅花相映成趣,渲染著憂郁。梅花的形象既悲傷又動人。壹旦對比,兩個詞的意境就充滿了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