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秋月圓教案1活動對象:
壹、基本目標:
1,查閱有關中秋節的資料,了解壹些中秋節的傳說、詩詞、歌曲和習俗,讓學生受到美的感染,受到愛的熏陶。
2、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方法收集和處理信息,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二、發展目標:
1.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信息收集能力,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愛國主義精神。
2.培養小組合作意識和主體參與意識。
要準備的活動
學生:1。課前查壹下關於中秋節的資料,了解壹些中秋節的傳說、詩詞、歌曲、習俗。
2、整理。
活動時間:3周。
活動流程:
第壹階段活動的準備
1.提問。介紹:同學們,九月是中國僅次於春節的傳統節日。妳知道這是什麽嗎?(中秋節)是的,9月22日是8月15日的中秋節。這壹天,家家戶戶圍坐在皎潔的月光下,舉杯邀月,共享壹次團圓和豐收的喜悅。妳喜歡這個充滿人情味的節日嗎?但是妳對中秋節了解多少呢?有什麽樣的體驗?關於“中秋節”這個詞,妳想了解什麽?生:我想知道為什麽人們不太重視中秋節。它包含什麽?不知道這壹天吳剛和嫦娥是不是也在喝酒慶祝團聚。我想知道為什麽我們在中秋節吃月餅。我想知道壹些關於中秋節的傳說和故事。“我想知道現在有多少種月餅?他們的價格是多少?哪個最好?”我想知道月餅是怎麽做的?我也想自己做。我們家鄉的中秋節有什麽活動和習俗?中秋節只是漢族的節日嗎?其他民族慶祝中秋節嗎?……
(從學生的年齡特點、興趣和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引導學生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和熱情。)
2、確定主題,小組活動計劃。
(1)在學生提問的基礎上,找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教師先引導學生總結問題,然後將對某壹個或某幾個問題感興趣的學生分組,民主選舉組長。
(2)組長負責組員之間的分工,討論活動方案。
③課內交流活動方案。在老師的指導下,每個小組制定了壹個活動計劃。要研究的問題是如何研究研究的結果,分工,中秋節(1)的起源和傳說,問老師和家長。(2)看書或者網上搜索。(3)將收集到的資料進行分類,整合成小冊子《談中秋》。(4)、辦“中秋”手抄報。(略)
月餅的種類和制作1,到店調查統計;2.去食品廠或者問別人了解制作月餅的原料。3.學做月餅。開壹個月餅品嘗會。(略)中秋習俗1,查資料。2.收集相關圖片或實物;3.請教老人,調查家鄉的中秋習俗,做壹個中秋習俗圖片集。(略)中秋頌1,網上查閱書籍或搜詩;2.自由創作。整合《中秋詩詞鑒賞》小冊子。
活動研究的問題,研究的方法,研究的結果,小組成員的分工,都是學生自己決定的,而不是老師思考的。教師只是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和指導者,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同時,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認識到,無論做什麽,都要有壹定的計劃性,防止活動的盲目性。)
第二階段:活動的實施
1,組長組織,獨立實踐由於學校教師資源的限制,(教綜合實踐課的老師每周有18節課),無法親自帶領學生上課實踐。所以只能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和周末自己組織活動,每個學生帶壹封信給家長,闡述學生參加綜合實踐活動的意義...
2.匯報與交流,教師指導在學生自主實踐活動的基礎上,教師根據分工利用上課時間進行分組交流,然後教師在每組組織課內交流,匯報本組實踐活動的進展、活動情況和成果;活動中遇到什麽困難解決不了等。通過報告,學生們互相出主意,想辦法,老師不失時機地給予指導。
(1)探究“中秋節的起源與傳說”小組報告。
②探究“月餅的種類及制作”小組報告
3.每個小組都興致勃勃地匯報了他們下壹步的計劃。可以看出同學們的熱情很高。(引導學生匯報下壹次活動的計劃,進壹步激發學生的活動熱情,保持學生對活動的興趣。繼續下壹個活動,保持活動過程的連續性。)老師:下節課繼續交流吧。
第三階段,我們將在中秋節前夕在課堂上展示交流活動的成果。我相信:精美的小冊子、圖文並茂的手抄報會出現在學生面前;各種各樣的作品。各種各樣的月餅會擺在學生的課桌上,供大家品嘗;中秋頌歌將在教室裏回蕩。中秋節習俗的圖片會讓學生大開眼界。實踐活動的感受會啟迪學生;……
通過活動總結交流活動成果,讓孩子反思自己的活動,品味活動中的酸甜苦辣,展示自己的活動,讓孩子有壹個成功的情感體驗,培養自我反思的能力。)
幼兒園中秋節中秋節教學計劃二壹、活動背景:
農歷八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中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中秋節的傳說非常豐富,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砸藥等神話故事廣為流傳。中秋節的習俗很多,中華民族的節日也很多。中秋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中秋分外明”,大班的孩子有著濃厚的興趣和探索的欲望。在中秋節來臨之際,為了提高孩子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和興趣,加深他們對祖國悠久歷史文化和我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熱愛。所以,我推出了這個主題。
二、活動目標:
1.了解中秋節的起源,體驗傳統文化。
2.通過討論和敘述,發展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3.讓孩子們和他們的夥伴老師壹起體驗假期。快樂起來,學會分享;
4.通過觀察和記錄月亮的變化,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三、活動準備:
1.老師和孩子們壹起創造壹個反映中秋節的環境,比如張貼關於中秋節的掛圖;
2.父母幫助孩子收集有關中秋節的信息,為孩子準備壹個月餅;
3.關於中秋節前後月亮變化的幻燈片和民間故事"嫦娥奔月"。
四、活動流程:
(1)導入幻燈片,向孩子展示中秋節前後月亮的變化,激發孩子的興趣。通過觀察和記錄月亮的變化,讓孩子知道月亮每天都在變化。
(2)通過觀察月亮的變化引出話題,讓孩子知道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是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強調中秋節是壹個收獲的節日,也是壹個團圓的節日。
(3)探究中秋節的由來,鼓勵孩子自我介紹,分享自己收集到的信息。
(4)討論:“我家要怎麽過中秋節?”。
分組討論。討論結束時,請派壹名代表講述故事。
(5)“中秋團圓”——放月餅給孩子分享品嘗,通過分享月餅來體驗節日的快樂。
(6)最後壹個環節:聽故事《嫦娥奔月》。
相傳古代有個英雄叫後羿,他射下九個太陽,命令最後壹個太陽按時升降,造福人民。因此,後羿受到人民的尊敬和愛戴,並娶了壹位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
壹天,後羿從西王母那裏得到了長生不老藥。據說吃了這種藥,可以馬上升天成仙,但是後羿舍不得離開妻子,就把藥交給嫦娥保管。有壹個名叫逢蒙的無恥之徒,聽說了這件事,就去偷東西。偷不成功就加害嫦娥,無奈之下嫦娥吞下仙丹,飛上了天。因為不忍心離開村子,嫦娥飛到了最近的月亮上,變成了仙女,住進了月宮。
伊聽說嫦娥奔月的消息後,既無奈又思念妻子,便在後花園擺了壹個香案,擺上嫦娥最愛吃的蜂蜜和鮮果,在月宮遙祭緬懷嫦娥。聽到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後,人們在月亮下擺上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好運和平安。從那時起,中秋節拜月的習俗就在民間流傳開來。
教學反思:
中秋節是中國傳統的重大節日。壹年壹度的中秋節是孩子們賞月、品嘗月餅、學會分享的好機會。為了讓孩子感受到民族傳統文化的美好,讓孩子在活動前和家長壹起買月餅,帶到幼兒園,晚上請家長和孩子壹起在家看美麗的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