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迪烏迪奇遇的“奇特”主要在於,他的遭遇幾乎都是感人至深、充滿愛心的人。無論他走到哪裏,他都生活在愛的懷抱中。愛情給了他生命和三個家:“愛的教育”讓他壹天天成熟,讓他的人生更有意義。
《烏迪烏迪歷險記》展現了著名詩人、作家金波在詩歌和童話創作上的新成就和雙豐收。這本書的體裁不是簡單的童話,而是詩歌和童話相結合的新文體。就其組合的恰當性和完美性而言,說它是壹種開拓性或創新性的風格並不為過。
這本書有十四章,還有壹個結局。他們都以十四行詩為“引子”,開篇點題,使全書既全面又充滿耐人尋味的詩意。更值得註意的是,文中的十四行詩嚴格遵循格律要求,使最後壹行與下壹首詩的第壹行完全壹致,形成有機的聯系。結尾的十四行詩依次由正文中每首十四行詩的第壹行組成。這種整齊有序的重疊使每邊的十五首十四行詩組合成壹個整體,自然構成了壹個典型的十四行詩花環;在相互關照和緊密貼合中,花環詩及其衍生的童話成功地塑造了人物形象,有效地突出了歌頌愛情的主題及其美學內涵和重大的現實意義。內容決定形式,形式也作用於內容。如此顯著的效果無疑與作者采用的詩歌與童話相結合的方式是分不開的。
書中的人物也非同壹般。無論是尹老、吳丟、包爺爺,還是珍兒、雕塑家、雲兒,都是作者精心刻畫的。都有壹份光明的愛情。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英雄唱老。他愛寫詩,白天寫,夢中唱。“寫壹首就扔掉,永不滿足。”就像他的名字“陰池”壹樣,他癡迷於寫詩。從少年開始,他就用詩歌來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和真摯的愛情,這讓他心中的“許多夢想”在詩歌中“成真”。這種哀嘆蒼老、以詩自娛的精神,與他要做壹個“愛的探索者”的誌向是壹脈相承的。為了尋求和傳播愛,他的詩和筆從未停止揮舞,他的跋涉永無止境。詩人總是喜歡想象和思考,尤其是老詩人,只有這樣,他才能理解人生的哲理和人生的真諦。他相信“生活就是愛。有了艾滋病支撐生命,生命將變得多彩、有意義,甚至不朽。”他的很多觀點和哲理發人深省,催人奮進。因此,他不僅是詩人,也是哲學家。用詩人和哲學家的眼光看世界,有可以捕捉到的詩意,有可能隨處發現的愛和真情。唱舊不僅僅是捕捉和挖掘,更是創造、提升和踐行。不期而至的來訪者烏柳柳到來後,立即決定幫助並教導這個天真無知的流浪漢,給予他無微不至的關懷和照顧,並義無反顧地帶他去尋找給予他生命和身體的“親人”。這種全力以赴的支持和榜樣,讓Udiudiu迅速成長起來。他帶領烏柳柳走親戚的過程,其實就是烏柳柳接受教育的過程,也可以說是老人們廣泛傳播愛的種子的過程。他的善良、智慧和帶著愛的光芒的言行,讓魯豫中的許多“小生命”都收獲了深刻的教訓。尹老老了,但他從來不怕老,也不嫉妒老。當他兒時的夥伴,那個英年早逝的可愛女孩,突然出現在他面前,呼喚並勸說他去她的“沒有年齡的國度”,重新成為壹個小男孩時,他的回答是:“我不想放棄我的年齡,它給了我衰老、經驗和智慧,我感受到了歡樂和悲傷、愛和被愛”。他把這壹切視為晚年最珍貴的“收獲”。他還自豪地說:“我對過去的歲月沒有遺憾!”“這是壹位多麽可敬、可親、堪為楷模的老人啊!
烏迪烏迪是壹個擬人化的人物,是壹個主要的形象。他曾經是壹個只有左腳的木偶——獨腿武士,是包爺爺自己做的。在他唯壹的壹只小腳失去後,跛腳的簡把他抱起來,並把他縫在布醜娃上。她把他當成家人,愛他,照顧他。但很快,他不辭而別,獨自離開了。無意中,我跳到了尹老的身邊。從那以後,在更多溫暖的愛的影響下,他變得越來越聰明懂事。在尹老的啟發和引導下,他認識到自己不應該只是愛的受益者,而應該“以愛回報愛”。因此,我迫不及待地想找到包爺爺和簡姐姐。到了口袋村,得知口袋爺爺病逝,馬上去墓地悼念。救火的時候,聽說簡還在教室裏被火燒著,就跳進了火海。簡得救了,但他被燒得只剩壹只小腳。簡立即準備為他縫制壹個新身體,然後送他去上學。面對如此完美的安排,他想到的不是自己的未來,而是簡和她母親的需要。於是,他緊緊抓住簡的殘疾腳,“整合了自己所有的體溫和力量”,使之完全成為簡的健康腳,而“他永遠地離開了”。但他的精神永存。他和尹老壹起“用他們的故事詮釋愛情”,有效地烘托和深化了意義重大的主題。
顧名思義,這本書的劇情以烏迪烏迪的冒險為藍本,屬於“冒險”類型的作品。但與以往常見的“奇遇”相比,還是比較獨特的。通常的“奇遇”主角多為無家可歸的流浪者和流浪漢。他們遇到的大多數奇怪的事情都是令人恐懼和危險的。他們只能在風風雨雨中生存,或者建功立業,出人頭地。烏迪烏迪奇遇的“奇特”主要在於,他的遭遇幾乎都是感人至深、充滿愛心的人。無論他走到哪裏,他都生活在愛的懷抱中。愛情給了他生命和三個家:“愛的教育”讓他壹天天成熟,讓他的人生更有意義。金波曾說:童話“可以是活潑的、幽默的、離奇的、嚇人的,也可以是抒情的、詩意的、婉約的、哲理的”。這部新作是他後壹個主張的具體實踐。因此,它不僅使人感到新鮮和愉快,而且給人以各種美的享受和深刻的思考和哲學的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