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詩擅長描寫當時的歷史情境,反映唐朝由盛而衰的現狀,故有“詩史”之稱。從安史之亂到入蜀,杜甫經歷了大時代的動蕩,寫下了大量的現實主義作品。杜甫的詩中有儒家思想,有悲憫人民、憂國憂民的情懷,充滿了愛民愛民的情懷和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被譽為“詩聖”。
杜詩山以理性仔細地觀察生活和社會的現實,從自己的生活經歷中體會人民的苦與樂,具有強烈的政治意識,繼承和發揚了《詩經》、漢樂府民歌和建安文學的現實主義精神。
杜甫
杜甫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詞美,與李白並稱為“杜麗”。出生於河南省珙縣,祖籍湖北襄陽。為了區別李商隱、杜牧和“小杜麗”,杜甫、李白也被稱為“大杜麗”,杜甫常被稱為“老杜”。
少年時期,杜甫先後遊歷吳越和趙奇,其間還到過洛陽。三十五歲以後,在長安考第壹,最後壹名。後來,他向皇帝獻禮,贈送給貴族。官場失意,見證了唐代上層社會的奢靡和社會危機。天寶十四年(755),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陷,杜甫遷居多地。甘源二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逃離了戰亂,過上了相對安定的生活,但他仍然關心民生,關心國家大事。
杜甫創作了《登高望春》、《北伐》、《三官》、《三別》等名篇。杜甫雖然是現實主義詩人,但也有狂放不羈的壹面。從他的代表作《飲酒八仙之歌》中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和幹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