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詞取材廣泛,意境廣闊,氣勢磅礴,風格豪放。與五代以來寫男女情愛、離愁別緒的小情調相反,蘇詞擺脫了只是音樂的抒情詩的狀態,成為壹種可以獨立發展的新詩體。
首先,蘇軾拓展了詞的題材,提高了詞的意境,開創了詞的新境界。在蘇軾之前,晚唐五代以來形成的婉約詞風曾盛行壹時。作為壹種"歌詞",詞是專門為歌廳或民俗街的陽臺上寫孩子的愛情而譜曲的。柳永的艷詞和晏殊的雅詞並沒有跳出女性題材的範疇,在意境上也沒有高遠的思想和清新的風格。直到範仲淹、歐陽修等少數有政治抱負的作家,才開始倡導詩歌革新運動,在詩歌中表現出新的風格。蘇軾是詩歌革新運動的實施者。在“新體”的基礎上,他力圖變革,創造了與婉約派相對立的豪放派。蘇軾在內容、題材、風格等方面都超越了原有的範疇和層次。,或議論軍事政治,記錄表達自己的感受,或反映百姓疾苦、人生經歷和友情,或描寫山水田園生活,或歌頌歷史和鄉愁,辯論和談論玄學。而且在作品中,他力求書寫壹個開放的世界,表達崇高的誌向,蘊含新奇的意義。他推崇詞風飄逸,使詞跳出了傳統的纏綿飄渺之美,吸收了大自然的清新境界,表現了創作主體的寬廣胸懷,從而成為“自然壹家”詞。(1)而且有響亮的理論作為自覺的創作先行者,更有蘇弟子的倡導和呼應,最終將詩風拓展到千裏之外,以傳統婉約詞脫穎而出,從而將詩歌革新運動拓展到詞的領域,如【江城子】《密州狩獵》,就是在射獵的啟發下寫出自己為國殺敵建功立業的誌向:“老人談少年狂,引黃左,引右。”為了報答全城人民追隨我慷慨的狩獵提議,我將像孫權壹樣親自射殺這只老虎。酒喝了胸口還開著,太陽穴微微結霜,有什麽壞處!什麽時候皇帝會派人下來,像漢文帝派馮唐上雲赦免尚維?會弓得像滿月,看西北,射天狼星。“這是蘇軾詞中最早的豪放詞,講的是建功立業。可見他有意避開當時流行的以柳永為代表的纏綿悱惻、離別之詞,以多元題材的介入,開辟詞創作的新領域,創造新境界,“為壹家”。這首詞“讓東周壯士有家的感覺,唱出來。" ②
後來蘇軾在密州思念失散五年的弟弟蘇轍,寫下明月幾時?字前序曰:“陳冰中秋,滿喜醉態,此文也懷。”據說,著名歌唱家茅沅曾唱過這首歌,蘇軾也跳過舞。可見蘇軾的感情已經隨著詞的意境走進了無限的宇宙。出自《明月幾時有?向天要酒,從“想乘風回家,又怕高了涼”到“舞出影來,人間如何?“真是飄渺,天上地下,也不知道自己在哪裏。月下無眠者,把對弟弟的感受和感情升華到浩瀚宇宙,可謂意境高遠,境界廣闊。
其次,蘇軾以詩為詞,雄渾豪放,倡導陽剛之美的新詞風。“以詩為詞”是蘇軾的詞本體論。在蘇軾看來,詞在本質上是可以抒發主體的感情的,既可以抒發人生的苦難,也可以反映社會的沈浮和歷史的沈浮。也可以像唐詩壹樣氣勢磅礴,鼓聲震天,風浪磅礴。它是陽剛之詞,是士大夫之詞,是雄壯豪放之詞,不應壹味沈迷於閨房中的女性聲學語言或男性,發出閨音。可見蘇軾的“以詩為詞”,是用唐詩的審美標準來衡量文字,是贊嘆唐詩的恢弘大氣和崇高境界,以及充盈其中的情感力量。(在這方面,他曾用“霜降緊,江流冷,殘照為樓”兩種方式來贊美劉慈【巴生甘州】,“不減唐人之高。”),旨在呼應自己拓展詞境的創作實踐,為詞註入了強烈的主體生命意識,突出了抒情主體的個性風格,拓展了詞的文學抒情功能,將詞的華美品質和地位上升到了詩歌的地位。顯然,它是壹個新的詞學概念,具有積極的歷史意義。如著名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不歸之河,浪花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老基地的西面,人文就是三國周郎的赤壁。陡峭的巖壁,如驚雷般的海浪拍打著河岸,浪花像卷起千萬條雪。山川如畫,壹時豪傑多。”氣勢磅礴,詞作氣勢磅礴,呈現出雄壯的陽剛之美。這是蘇軾豪放詞的代表作。
蘇軾壹改晚唐五代詞的婉約風格,成為後世豪放詞派的開創者。這首先取決於宋代文人政治地位的變化和詩歌革新運動的影響。北宋壹些著名的文人在政治上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所以在文化上,他們也不滿唐五代以來文風的萎靡,渴望雄渾豪氣,於是掀起了詩歌革新運動,其余浪潮不能不影響詞界。除了範仲淹、歐陽修的詞外,王安石明確反對以聲作詞的做法,蘇軾繼承了他們的風格並作了很大的改變,從而開創了詞界的壹個重要流派。其次,這取決於蘇軾豐富的人生經歷。他在當時文壇的領導地位和在詩歌、散文方面的卓越成就,使他不能滿足於前代詞的成就,也反對柳永曾經風靡壹時的詞風。於文寶續《吹劍錄》中有壹段著名的記載,可以說明蘇軾對“豪放”風格的執著。“東坡在玉堂,有良師。因為問題,我的詞像劉慈是什麽?沒錯:劉郎中的詞得十七個紅尖牙的姑娘唱。本科學歷,壹定要和關西壹個大男人唱‘不歸之河’。大眾絕對下來了。”穆時舉了兩個代表作品,用有趣的語言揭示了這兩個詞的陰柔之美和陽剛之美。對比鮮明,壹語中的,讓東坡倒地。可見蘇軾對“豪放”的推崇。他曾以“豪放”談繪畫:“創意在法度,玄妙在豪放之外。”這裏的“豪放”是指創作主體充滿余波自由的創作精神。蘇軾在“豪放”論的基礎上指出自己的精神實質是“逍遙”,這是蘇軾壹直倡導並為之奮鬥的文學創作的自由境界。這種境界的實現,是他生命存在的壹種快樂狀態,是壹種激情奔放、表達充分自由的藝術創造,與道家的“逍遙遊”和佛家的“大自由”不謀而合,也是“豪放”的奇妙風格。
第三,蘇詞突破了原有的用詞規範,引入了慷慨奔放的曲調,創新了詞的用韻節奏。在語言上,蘇軾改變了“花詞”的風格,突破了原有的用詞框架,多方面采用了陶謙、李白、杜甫、韓愈的詩詞。偶爾也用當時的口語,給人清新質樸的感覺,比如元豐元年(1078),時任徐州太守的蘇軾第壹次寫了五首詩【浣溪沙】。籬笆迷人,文字蜿蜒。“第四”衣服毛巾沙沙響,車在村南響。“牛衣古柳賣黃瓜。壹個喝了酒長途跋涉後感到困倦的人渴了,想喝茶。敲門問野人。”這些詞清新自然,貼近口語,讀來感人肺腑,充滿濃郁的生活氣息。但有些作品中的壹些激情的語言,卻是對傳統的婉約詞框框的突破。如【念奴嬌】中秋:“遙望蒼穹,可見萬裏長空,無雲跡。鬼婆飛到有光的地方,冷浸壹天。玉宇瓊樓,來往由鸞,人在涼國。山川如畫,煙樹傳神。我拍手狂唱,舉杯邀明月,成為三客。在風中翩翩起舞,又是怎樣的黃昏?我想乘風返回,所以我不需要騎彭懿。水晶宮裏,笛聲壹聲吹落。”就連悼念作品也寫得意境廣闊,風格獨特,如【江】《憶夢》:“十年生死茫茫,不可思而忘。千裏之外壹座孤墳,荒涼無處可談。即使相見,也該不知,滿面塵土,鬢如霜。”
在曲調的選擇上,蘇詞引入了許多慷慨豪放的曲調,如念奴嬌、沁園春、永樂曲、何心郎、滿江紅、水調頭、巴生贛州等。這些旋律渾厚大方,適合表達《壹去不復返之河》等氣勢磅礴的詞語,充滿深邃思想感情的豪放之詞,再配以慷慨壯闊的曲調,會相得益彰,達到壹種自然的藝術境界。
在音韻和諧方面,蘇軾並沒有因為提倡“豪放”而取消詞作為歌唱藝術的形式特征,尤其是詞的音韻和諧問題,而是在法度上提倡新奇和自由創造,而不是沒有法度的慷慨。提倡“歌詞精雕細琢,聲音穩健”③使之悠揚。王拙《藍鳳漫誌》說:“東坡先生不嗜性情,偶而寫歌,點出壹路向上,世態將新,使作者方知震動。”如《醉翁之意不在酒》序曰:“瑯琊谷,山水秀麗,春唱空溪,若中音將。醉翁之意不在酒,聽罷酒,卻忘歸。十余年後,好奇之人沈尊遊歷,在琴上寫下心聲,曰“醉翁之意不在酒”。節奏緩慢,聲音流暢,但懂鋼琴的人都覺得無與倫比。但是,有壹種聲音是沒有文字的。”這篇序可以說是蘇軾對詞樂審美理想的表達:琴聲寫出了春石之美,大師之雅,達到了相當高的審美境界。而蘇軾的音律標準並不滿足於“粗韻”,更談不上相互牽制,而是希望達到壹種韻與詞和諧的境界。琴聲寫出了春石的聲音,又體現了大師的聲音,壹派自然,充滿了自然的意趣,聲字和諧,真是完美。
第四,蘇軾以其豪放的情懷和豁達的胸懷形成了浪漫主義的基調。蘇軾壹生剛正不阿,率真曠達,無拘無束。雖然為官壹任,在新舊黨之間掙紮,屢遭貶謫,面臨諸多逆境,但對生活的信心依然樂觀堅定。就算把我扔到千裏之外的海南,我也能從命運的漩渦中解脫出來,我也能在逆境中平平安安的活著,壹種誌氣,壹種毅力,我走我自己的路。比如因烏臺詩案而被貶黃州的蘇軾,在同事疏離、親友遠離的極度孤獨的日子裏,傷心欲絕,痛苦不堪。但是,他並沒有因此而被動的走下去。經過短暫的心理調整,他又重新振作起來,寫出了千古絕唱[念奴嬌]和《赤壁懷古》,借古抒寫了他對人生的無限感慨,成為他豪放詞藻的代表作。再如《黃州快哉亭贈》,寫於元豐六年(1083)夏秋:“壹千頃,盡鏡凈,峰卻青。突然,河面波濤洶湧,壹個漁夫駕著船在風浪中前行。看到這不禁想起宋玉的《宋玉》,像這樣可笑的人於,是不可能理解莊子的風是大自然的聲音,說什麽風有女。壹點凜然,千裏快。”氣勢渾厚,慷慨大方,開合自如,鮮明地體現了東坡被放逐於山川的博大情懷,但又充滿了凜然、迅捷、樂觀、倔強。
有天下之最,才有天下之最。正是由於蘇軾樂觀孤傲的性格,使他的詩歌具有擺脫束縛、表現自由、獨辟蹊徑、打破壹切陷阱的創新精神。無論是直接取材於重要社會問題的作品,還是表達個人情感的詩篇,都能在生動的歷史畫卷中表現出真摯的感情。他勤於政治,肯定人生,關心百姓疾苦。他所到之處,都盡力為人民謀福利,卻較少考慮個人經歷。這種坦蕩的胸懷和胸懷,以及他自身的激情,使他的壹些詞在內容上充滿了“灑脫豪氣”;(4)他們有著深刻的憂患意識和拯救世界的崇高理想;在形式上,它們豪邁壯闊,具有浪漫主義的特點,讀後使人豪邁向上。如【浣溪沙】“山下藍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幹凈無泥。黃昏時,雨在低語。誰說人生不能再回到少年時期?門前的水還能往西流。休將白毛唱黃雞。”
第五,蘇軾的突出貢獻和廣泛影響,奠定了其在詞史上的特殊地位。在中國文學史上,蘇軾與屈原、陶淵明、李白、杜甫等文學大師具有同等崇高的地位。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他是詩、詞、文、書的傑出大師,為中國文壇做出了傑出的歷史貢獻。尤其在詞的創作上,他是壹個革新者。從理論到實踐,他都是第壹流的具有偉大創造精神的詞人。他開創了壹代豪放詞風,突破了詞是壹門多彩學科的藩籬。“洗去美艷芬芳的狀態,擺脫未雨綢繆的程度,使人登高望遠,昂首高歌,逃離塵囂。”⑤蘇軾以其創作提高了詞的地位,拓展了詞的題材,拓展了詞的表現功能和社會功能,豐富和拓寬了詞的意境。他以詩為詞,不拘壹格,汪洋恣肆,氣勢磅礴。正如南宋劉辰翁所言,“詞達東坡,光明磊落,似詩文,似天地奇觀。”縱觀蘇詞,內容廣闊,風格多樣,用詞豪邁至極而不喧賓奪主,思想極深纏綿而不細碎。如【梁山伯與祝英臺】“花謝,紅杏小。燕子飛來,綠水人繞。枝上吹柳少,海中芳草多。墻裏墻外墻裏壹俗人,墻裏壹美女笑。笑聲漸漸淡去,激情卻被無情地惹惱。”這個小字從表面上看,是對春的流逝和難求之美的感嘆,體現了蘇詞豪放風格的另壹面。但作者失意的情懷和曠達的人生態度也在這裏潛移默化地流露出來。“海裏的魚多嗎?”哪裏找不到美女?哪裏不能安家?“我壹出生,什麽事都發生在我身上,沒有什麽四面八方的不便”(《與姜夔送茶》)。然而,“熱情卻無情地懊惱”是詩人的自嘲。我壹生忠厚正直,卻經常被人中傷,最後流落嶺南。“作者是在笑自己的激情,也就是在笑強加在自己身上的不公平的命運,笑所有的悲劇”(《唐宋詩詞鑒賞》)。此詞立意巧妙,充滿奇情,充滿和諧,推理自然,語言循環,風格清新優美,婉約而不精致,即婉約又不失婉約,夾雜著憂傷和曠達,蘊含著悲傷和失意中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這是蘇軾的詞,婉約了蘇軾的風格,依然散發著豪氣。
蘇軾的詞風深深影響了他身邊的壹批作家,後來流傳到南宋、金元,直至近代。他是北宋文壇繼歐陽修之後的傑出領袖。在他周圍,被稱為“蘇門四學士”的黃庭堅、秦觀、章雷、晁武俠、陳師道等,都受到蘇軾的培養和影響,成為著名詩人。其中黃庭堅成就最大,是繼蘇門承東坡之後最有見地、最深刻的詞學批評家。他的主要成就是在蘇軾完成了詞從傳統回應《花間集》之歌到詩人自我表現的質變之後,及時而深刻地論述了詞人作為詞中抒情主體的理論,這是蘇軾詞本體論的合理延伸和獨特發展。
南宋以後,蘇軾的詩集更為流行。他壹生公正正直。雖然多次被降職,但他很淡定。這種生活態度也引起了後世正直文人的同情和敬佩。如明代的陸遊、辛棄疾、金元、袁宏道,清代的陳維崧、查等。南宋時期,他們的成就有大有小,但都清楚地看到了蘇軾的影響,尤其是蘇軾的浪漫主義精神和豪放的詞風,受到了許多不滿現狀、要求改革創新的詩人和詞人的喜愛和模仿,促進了中國文學的繁榮和發展。比如陸遊的《奪人眼球》“秋哭邊城角,篝火照高臺。悲歌擊樓,倚高酒,此是悠悠!”辛棄疾【破陣】“醉看劍,夢回吹角。”把烤牛肉給男人們,樂隊演奏北方歌曲。戰場上的秋兵等。,顯然是受了蘇詞之風的影響。